发布时间:2023-05-30 08:3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近日,义乌市总河长王健书记签发了2023年总河长1号令,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继续走在前列为目标,以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和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着力点,不断提升河湖系统治理能力,巩固生态治理成果。
一、制度为根,深化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一)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 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水务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召集人,由召集人召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认真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协调解决河湖重大问题。 (二)全面落实河湖长履职工作机制。强化河湖长巡查,县级河湖长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乡级河湖长每半月巡查不少于1次,村级河湖长每旬巡查不少于1次。河长上报问题要注重真实性、处理问题注重时效性,确保巡河完成率、问题处理率均达到100%。 (三)全面完善河湖长考核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作为促进河湖长主动规范履职的重要抓手,建立河湖长制工作绩效评价和河湖长履职评价工作制度,县级河长对乡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实行月度排名、动态考评,强化河湖长履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河湖长年度履职绩效评价结果报送县级总河长。 二、项目为基,强化全域水质深耕治理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水输送能力,完成污水管网改造13公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江东三期、武德二期、双江湖净水厂等工程建设。提升农村污水管控能力,新建、改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处,完成83处终端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二)加快治水标杆建设。全面推行“3+3”运维管理体系,推进排水设施标准化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小微水体专项整治,加快“污水零直排区”标杆镇创建,争创省级运维管理标杆。 (三)加快智慧河道建设。拓展河长在线数字平台,实现河湖长巡河即时巡查、即时录入、即时闭环处置。以苏溪大陈江试点为基础,提高城市内河智治水平。全面建成县域五水智治应用平台,形成数字化治水“义乌实践”。 三、民享为本,统筹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一)推进全域分质供水。加快推进分质水厂和双管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苏福工业水厂水质提升工程和义南再生水应急工程,新增高品质再生水4万吨/日,年内完成13个中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二)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全力推进“幸福河湖”试点县建设,开展洪巡溪、吴溪2条河流健康评价编制工作,推进大陈江、航慈溪、九都溪3条省级美丽河湖创建,打造城乡亲水区域7个。 (三)推进产廊融合发展。完成“水域监管一件事”100%覆盖,升级义乌江美丽城防工程,争创江东街道、后宅街道、城西街道、义亭镇4个“水美乡镇”,谋划建设双江水利枢纽工程等6条滨水产业带,为全市产廊融合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Part.4 四、宣教为要,提升全民爱水护水浓厚氛围 (一)增强全民护水意识。强化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各类传媒,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落实公众护水绿水币制度,发挥全民护水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民间队伍建设。吸收广大青年参与河湖长制工作,广泛听取河湖长制工作推进的建议意见,积极发挥“民间河长”“洋河长”“公众护水监督员”作用,凝聚治水护水群力,及时在巡河护河过程中收集群众意见、跟踪督促问题处理。 (三)推进水文化蓬勃发展。厚植水文化底蕴,推进水文化建设,把水文化作为增厚生态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底蕴的重要抓手,将水文化融于建设规划、保护传承、宣传弘扬等各方面。
各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督导检查,强化追责问责,全面建立“政府搭台、全民参与、数字运行”的全社会治水护水新模式,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共同守护好商城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