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目录 > 资讯要闻 > 义乌要闻
义乌多措并举织密就业“保障网”

发布日期:2023-09-14 08:33

信息来源:义乌商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始终把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做好全方位就业帮扶、实现创业全链条孵化等具体举措,扎实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持续提高群众幸福感,擦亮“就在义乌”服务品牌。

建立服务体系“助就业”

今年3月,我市启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筑牢就业民生之本”专项行动。这是金华市首次开展的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也意味着我市首批零工市场建设同步启动。

近年来,随着就业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群众对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精细化、精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成立就业指导员队伍,积极构建“一站两群三员”(就业服务驿站,微信服务群、浙政钉工作群,就业督导员、就业指导员、就业工作专员)基层就业服务网络,建强基层就业服务力量,优化打造就业援助服务圈。

目前义乌已组建14个覆盖全市537个村社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群、14个覆盖全市442家样本企业的用工服务群,形成市级统筹督导、镇街管理指导、村社专人落实的标准化就业工作闭环体系。我市还通过统一公共就业标准化服务制度等举措,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其中,在全市537个村社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窗口,明确工作职责,确定1名专职工作人员,深度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数字人社在线场景运用,打通公共就业服务延伸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我市已建成79个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其中19个金华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8个省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同时,打造形成了“众创李祖”(李祖村)、“缸窑古陶”(缸窑村)等一批特色社区村,以社区为载体的广覆盖高质量就业网络基本成型。根据计划,今年将完成新增创建60家的任务,实现就业服务规范化、便民化、便捷化。

抓好重点群体“促就业”

今年我市重点抓好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拉紧稳就业“保障网”,精准推动各重点群体在义乌安居乐业。

深化政、校、企、中介“四位一体”引才机制,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市已开展各类引才活动215场,线上招聘40场,引进高校毕业生3.5万人。

同时,多举措做好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超90%、留义率超60%,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首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100%。

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方面,我市已开展帮扶11223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192个,托底安置8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市人社局联合民政、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通过“重点群体专场招聘进镇街”“业务培训进村社”“就业帮扶大篷车进村社”“公益性岗位来托底”等系列活动,持续深化和形成“家门口”就业服务良好氛围。今年已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424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29人,努力确保零就业家庭人员动态清零。

因地制宜拓宽农民工群体就业渠道。今年,我市与全国12个劳动力输出省份建立185个劳务协作工作站,形成劳动力输出长效化对接机制,共发布用工岗位3万个,开展劳务对接活动21场。同时,积极开展“直播带岗”、上门招工、“点对点”接工行动,助力农民工转移就业。

注重创业引领“扩就业”

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创业热潮,我市打出“组合拳”,通过对创业的扶持和引领,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范围,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政策升级。对符合相关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个人全额贴息贷款以及300万元的创办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贴息贷款,助力创业者“迈出创业第一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54万元,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4亿元。

创业培训赋能。由人社部门牵头,从校内创业课程到机构创业培训,再到社会创业实践,积极构建“三级联动”创业培育体系。比如,在全省率先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发放全国首批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马兰花创业培训教学管理服务平台”等。据统计,今年截至8月我市已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8万人次。

创业平台孵化。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淘宝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域创业孵化体系,努力将整座城市打造成为“创业综合体”。目前,已建成“创业学院”1家,人才创业园4个,创业孵化基地43家,“淘宝村”222个。各级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孵化成功创业实体4826家,吸纳带动就业人数达5.82万人。

创业大赛引流。今年,义乌将电子商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纳入全国大赛“中国创翼”赛道,吸引全国近30个省份100所以上院校和企业648支队伍参赛,数量较上届增长46.6%。20岁的李健松凭借“攀枝花芒果网上销售”项目在该赛事上拿了二等奖,在享受了一系列配套服务政策后,他在义乌注册了公司,不到3个月销售额已近700万元。此外,浙江省“国际创客”创业创新大赛共有11个大学生项目落地义乌,带动就业近1000人。(林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