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9:0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全域“无废城市”最佳实践案例评选,20个案例列入年度最佳实践案例。其中,义乌市环境集团以“两网融合”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成功上榜。
国企担当,打造再生资源收运服务“新样板”
集团以“平凡成就非凡”为企业精神,以“美好环境创造生活价值”为经营理念,以清扫保洁、清洁运输、固废处置、再生资源、环境服务全链条“4+N”业务板块为发展方向,是浙中地区首家专业从事环境综合服务的国有企业。
集团联合廿三里街道打造“1+X”(1个分拣中心、X个标准化回收网点)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成投运廿三里综合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个、“小货郎”可回收物便民回收站28个。依托集团为廿三里街道提供的环卫保洁、分类清运等服务优势,深化“两网融合”运营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1、打造“小货郎”品牌,树立资源回收“新形象”
打造“小货郎”再生资源回收品牌,依托综合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为廿三里街道提供再生资源、大件垃圾、工业垃圾等回收和处置服务。以“六统一、一规范”(即统一标识形象、统一着装标准、统一计量工具系统、统一收购车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收购价格,规范经营)为标准,1个网点辐射1000户居民、2000户村民,建成投运“小货郎”可回收物便民回收站28个,落实网点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实现廿三里街道全覆盖,并向大陈镇和江东街道推广。
2、线上线下结合,推行资源回收“新模式”
以便民服务为导向,建设并依托小货郎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平台,实行再生资源线上预约、线下上门回收模式。线上开通扫码、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官方电话等下单功能,系统自动派单,回收员8小时内快速上门回收,回收数据实时上传平台。2023年以来累计处理线上预约订单200余次,回收各类再生资源18.3吨。同时,结合义乌农村实际,推行流动回收车辆入驻村庄模式,让“小货郎”跑起来,流动起来。2023年以来流动回收车累计进村、进社区591次,回收再生资源155.3吨。
3、服务靠前,发挥环卫再生“新优势”
为解决环卫工人收集的再生资源存放、售卖等难题,结合环卫工人定时定点考勤讲评的管理机制,“小货郎”流动车辆每周二、周六下午定时定点走近环卫工人,回收垃圾分类成果,有效解决环卫工人随意堆积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他们的收益,提升他们垃圾分类积极性。2023年以来累计走近环卫工人开展回收服务192次,回收再生资源28.1吨。
4、科普宣教辐射,打造科普教育“新阵地”
2022年5月,义乌市环境集团依托廿三里综合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打造了“无废城市科普教育基地”,并获评“义乌市首批科普示范单位”,累计接待参观考察活动2006人次。发挥“小货郎”可回收物便民回收站宣传阵地作用,使回收网点成为垃圾分类宣教的重要窗口,实现宣传引导零距离。2023年以来宣传覆盖群众18.3万人次,服务市民约7.3万人次。
成效显著,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再生花”
回收水平有效提升。通过“六统一、一规范”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品牌,推行线上线下融合等模式,形成“1+X”再生资源回收属地治理体系,实现运维管理规范化、群众投放便民化、数据管理数字化。
“两网融合”落地见效。结合环卫保洁、分类清运等服务优势,统一分类清运车颜色标识、公示监督电话,靠前服务环卫工人,流动回收车辆入驻村庄、社区,实现资源回收更高效、市民群众更认可,再生资源回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低价值物应收尽收。通过高价值再生资源回收效益,兜底保障低价值再生资源应收尽收。2023年以来累计回收再生资源317.8吨,有效减少碳排放496.49吨。
科普教育生动实践。打造“无废城市科普教育基地”,利用廿三里综合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可回收物便民回收站等宣传阵地,会同行政执法、生态环境、教育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无废城市、生态环保宣教实践活动,持续提升群众分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