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0782689145495P/2024-577066
义乌市政府网
2024-12-03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12-03 16:5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3年,浙大四院和国际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两个先行”,服务“重要窗口”,围绕卫生健康现代化“九大行动”,对标浙大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走在前列”的要求,奋力推进世界一流国际医学中心建设事业,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政治统领,奏响“三院一体”建设发展“主旋律”。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折不扣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推进整改问题15项及研提整改举措50项,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12项,以“大调研”推动“大解题”。进一步明晰“三院一体”战略谋划。持续落实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任务和“十四五”规划,以更高站位推进“三院一体”高质量发展。
(二)服务至上,激活医疗综合实力“主引擎”。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医院门急诊量、出院量、手术量保持快速增长。关键效率指标不断优化,平均住院日居全省前列,CMI值1.0025。重点专科建设初显成效。呼吸科和心内科纳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库。人工授精辅助生殖技术正式运行;“互联网+护理”线上咨询服务量居全省第一。医院影响力不断扩大。2023年,住院异地患者占比达41.4%,异地患者医疗费用收入占比达46.80%。
(三)人才制胜,汇聚一流人才干部队伍“主力军”。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引育国家千人、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人,鲲鹏、省万杰出等省级人才5人,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求是特聘、长聘教授等7人,“百人计划”研究员(含平台)7人,特聘(副)研究员8人,博士后61人。制定优秀年轻干部人才“一人一策”培育方案;选派11名优秀年轻干部前往国家卫健委等挂职锻炼。试点实施青年学术骨干院内实践锻炼计划,创新探索临床+学术+教学“三主任制”。
(四)拔尖造峰,引领医学科技创新“主战场”。学术研究和科技攻关再创佳绩。新增国家级项目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获批15项,其中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5项。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在Nature、Neuron等发表高水平原创性成果16项。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启动高水平的百万级生物样本库、专病库和人类遗传资源库。获批浙江-丹麦再生与衰老医学联合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基地。
(五)铸魂育人,建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教学规模和海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院全日制学生585人,其中研究生493人,同比增长36.2 %;顺利迁移MBBS项目,首次录取泰国、伊朗、印度、加拿大、意大利等29个国家的留学生101人;2023年招录住培学员87名,接收实习生193人。师资队伍不断增强。现有硕博导76人,同比增长24.6%。教学质量持续提升。2023年新增4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教学成果不断涌现,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获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立项13项,发表教学论文10篇,其中SCI2篇。
(六)开放提升,打造国际化样板建设“主窗口”。国际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23年为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万人次外籍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宽。与11个“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和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和合作备忘录。成功举办千人规模的“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大会与国际微波消融技术培训班。
(七)攻坚善治,用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攻手”。加强精细运营,门诊和住院均费实现“两降低”。获中国医院管理奖8项大奖。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通过国家电子病历六级评审省内初评,超前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获“2023第一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医学人工智能主题赛”优胜奖。
(八)党建引领,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夯实。推动党组织“有效覆盖”,新建国际医学院教工党支部和国际医学健康研究院党支部,重组完善学生党支部。3个党支部获浙大第二批样板支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廉洁风险问题专项整治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症医学科党支部获“全省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文化与宣传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200篇,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44篇。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2个科室分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省“工人先锋号”,2个团支部获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
(九)开放办学,打造国际医学教育“主平台”。国际医学院建设蹄疾步稳。“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正式启用开学。积极推进国际医学院全生命周期智慧校园建设,以运维为导向的BIM全过程工作在全国高校形成示范效应,获2023年省数字建造创新一等奖、第十二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二等奖;中国勘查设计协会第十三届“创新杯”“二等”和“三等”两个奖项。
2024年,浙大四院和国际医学院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和教育领域的重要论述,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团结凝聚广大员工,为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医学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举旗定向,铸造更加牢固的事业发展基础。加强战略谋划,提升与中央对标对表的意识和能力,助推打造浙江“卫生健康金名片”。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决策执行率100%。深入开展“院科两优 德医双强”工程,打造校级样板党支部3个以上。持续抓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严格执行党支部参与科室重要事项决策制度。健全异地党员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
(二)纳贤育才,锻造更富活力的干部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打造高素质人才方阵。发挥浙大品牌优势,借力地方政策支持,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持续健全职称晋升和激励机制,多层次拓宽员工成长通道,支持青年人才医教研管全面发展。实施业内影响力、成果贡献为导向多维度评价方式。完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接续培养机制,拓展岗位交流和对外输送渠道。实施“三心人才留用工程”,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效能。
(三)内涵为本,助推更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聚焦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重点打造生殖、呼吸、骨科、肿瘤、普外科等卓越专科,加快新技术、新学科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器官移植。践行精准感控,建立临床科室院感风险评估机制;推进精细化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医院制度建设、病历质量、质控指标和不良事件管理;做实优质护理,强化延续护理服务。
(四)开拓创新,打造更具竞争的科创引领高地。构建创新驱动科研新机制。聚焦“5+X”特色学科,完善生殖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再生与衰老医学中心、RNA医学中心、代谢医学中心、遗传医学中心等医学中心团队建设和配套支撑设施。围绕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布局,开展有组织科研,争取标志性成果取得突破。完善科研中心和科研人才的学术评价、行政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持续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打造高水平临床研究队伍,推进研究型病房建设,提升临床研究能力与协同水平。
(五)立德树人,搭建更为健全的医学教育体系。全面贯彻教育强国战略,加快医学人才培养。高效高质推进MBBS项目,扩大招生渠道和规模;建立MBBS临床课程体系,建立基础课程组及负责人,完善MBBS实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实验室落地建设。完善研究生学科、师资建设,新开设研究生课程15门,组织申报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5项。扩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力争2024年住培学员首次参加执医考通过率、结业考通过率95%以上。多举措加强指导,研究生就业率98%以上。
(六)心怀天下,推动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战略。围绕全球发展战略,打造国际合作示范区。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针对性地与英国、加拿大、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的知名医学院校和医院拓展紧密型国际伙伴;与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开展高水平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深化国际医学医疗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七)数智赋能,提供更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围绕数字化改革要求,实现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积极探索未来医院建设新路,完成新一代柔性融合网络和高性能AI超算中心等重大新基建。推动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六级、国家智慧服务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三级和国家智慧管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三级等高水平认证。开展医工信交叉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数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八)问题导向,实现更加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完善医院与国际医学院管理架构。力争纳入省属医院管理。力争医院“国考”排名进入全国前50,进入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建立多维度运营考核体系,提升病组管理效能,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健全科室DRGs定期反馈机制,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完成PET-CT、直线加速器采购安装,力争申请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配置证。打造平安医院和平安校园。加快推进浙大四院双江湖院区、“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二期)开工建设,科教国保楼和生殖医学中心规划和启用。
(九)以文化人,涵育更加深厚的人文底蕴。锻造文化软实力,力争国考员工满意度85%、患者满意度90%以上。开展医院建院十周年系列活动,集中展示医院10年发展成果,提升社会影响力。以员工“十大关切”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和权益保障,做“叫得响、记得住、有影响、可持续”的文化品牌,持续推动“三育人”、“巾帼文明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建设。
(十)勤廉并重,推进更严基调的清廉医院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审慎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建立“以案促改”长效机制。认真查摆管理漏洞、监管缺位等问题,强化风险防控,筑牢制度防火墙。审计监督联动,不断提升监督内涵。勤廉并重,优化星级清廉科室考核指标。常态化开展红黑榜、警示教育等各种形式廉洁教育。落实浙江省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五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