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大举措,助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

发布时间:2024-12-30 16:1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近日,义乌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考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年度绩效评价相继获得全省优秀。近年来,义乌市以“四大举措”为抓手,通过积极开展“五个一百 ”示范创建,持续推行“ 三化 ”改革,促进“四个机制”落地生根,助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迭代升级,以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转型助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成效。

一、高效率实施农田灌溉工程升级,健全灌溉体系。近年来,义乌始终将机埠、堰坝、水闸等农田水利设施提升作为民生实事,分年度实施,不断推进。2023年,共计实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新升级105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9万亩,基本建成与灌溉需求相匹配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

二、高标准落实“五个一百 ”创建,加强示范效应。将“五个一百”示范创建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扩大示范效应的重要抓手,通过“标准化提升、自动化改造、地标化建设 ”的提升思路,相继打造白塘村一号机埠、华溪机埠、铜溪机埠等一批示范机埠,挖掘农业灌溉节水潜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2023年,义乌市共入围“五个一百 ”省级示范项目8个,分别为4座机埠、1座堰坝、1个灌区灌片、1个农民用水管理主体、1个示范村。

三、高层次推行“三化 ”改革,实现数字赋能。在提前完成大中型灌区供水计量配套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数字化改革,改善小型灌区灌片计量条件,新增计量设施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均接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平台场景化从无到有的应用,进一步实现灌区农业供水数字化运行管理。2023年,义乌配套实时计量设施28套,并实施自动化机埠改造5处。

四、高站位建立“四项机制”,探索长效运行。围绕“加强农田水利长效管护、促进农业节水减排”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逐步建立与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节水奖励和用水补贴工程管护和用水管理“四项机制”、巩固“八个一”村级改革成效,探索更符合现状条件的农田灌溉设施长效运行机制,加强村级管护力度,实现一次提升,长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