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目录 > 资讯要闻 > 部门动态
市公安局优化110警情全闭环处置机制

发布日期:2024-03-11 08:44

信息来源:义乌商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每天,市公安局110都接到大量的警情。市公安局以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秉持“处置好每一起警情”的工作理念,聚焦接警、处置、分流等关键环节,健全完善警情全闭环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全市重复报警同比下降10.2%,警情8分钟到达现场率达89.2%,接处警满意度回访率达99.1%。

重塑机制,警情处置全闭环

今年2月19日14时24分,市110指挥中心接到一条人员欲轻生警情。指挥大厅“最小作战单元”迅速进入应急模式,伴随着键盘敲击声,一条条指令同步发出。14时31分,派出所、消防、社会治理中心等人员陆续抵达现场,执法记录仪画面出现在指挥大厅屏幕。在情报指挥中心值班负责人调度下,半小时后男子被成功劝下,后又将警情推送至男子居住地社会治理中心,做好后续跟踪。

有“警”无险的处置得益于集群作战的“情指行”一体化枢纽。我市公安建立健全接警“五同步”机制,做到按铃、派单、建群、呼叫、投屏五个环节同步运转。同时打造贯通全警、全业务,融通内外、协同处置的一体化合成作战链条,实现一键响应、秒应秒控。在处置中,严格警情跟踪、到场报告等工作规范,要求接、派警情8分钟内反馈警力到场处置情况,做到警情接受、处置、反馈、核查全周期监管,全流程可溯。

精准分流,打造治理共同体

针对非警务事项,市公安迭代升级智慧“110”报警服务平台,对接联动12345(96150),由市社会治理中心将非警务事项报警“一键推送”至镇街综合指挥室处置。各辖区派出所对接收警情二次甄别分流,对非警务事项警情派单回流至职能部门或村社跟进处置。

同时,推动政法委将非警务事项分流率列入平安创建考核,成立非警务事项警情分流考核指挥部,联动14个镇街成立183人的专业处置队伍并实行24小时勤务,全时支撑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共分流非警务事项警情8810起,逐步形成了“有平台、有阵地、有队伍、有机制、有保障”的非警务事项警情处置生态,有效释放基层警力。

AI助力,感知风险智能化

警情是反映基层社会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感知民意的第一手信息。为“快一秒”跑赢风险,我市公安还开发“警情AI智能管家”,建立重复警情、纠纷警情分析模型,定期梳理易“民转刑”风险警情,实现警情全流程管控、风险警情自动提示。一旦有风险警情,下发派出所,会同镇街、妇联、人社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并由防控治理中心持续跟踪督促化解。目前,平台共推送风险警情研判报告92期,涉及警情532起、人员357人。

我市公安还依托“监控补盲”工程建设,持续织密全域感知网络,集成部省市县四级警务大数据4000多万条,融合公安、政务、互联网三网数据5.1亿条,实现派出所数字舱、接处警车辆,情报指挥中心“三点”互联互通、可视指挥。民警处警、巡逻、下社区实现了塔群作战、高效处置。(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