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目录 > 资讯要闻 > 义乌要闻
全市工矿领域试行“互联网+监管”安全生产精准执法

发布日期:2024-03-28 08:33

信息来源:义乌商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某食品厂疑似有限空间违章作业,触发预警模型。”近日,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收到这条来自“安全大脑”的预警后,立即通过视频对现场进行巡检。

根据视频显示,在该食品加工厂的腌制车间内,一名工人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深达4米的腌菜池内作业。看到这一幕后,执法人员兵分两路,其中一组人员联系企业负责人,要求对方马上组织人员撤离,停止作业;另一组执法人员赶到该公司进行执法检查。

经核实,该加工厂员工王某某在进入腌制池之前,贪图方便,未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在“无审批、无防护、无看护”的情况下直接下到池里拿菜。该行为违反了《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相关规定,目前该食品加工厂已被市应急管理局立案调查。

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有限空间作业因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极易造成事故。如果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的话,事故的发生概率就更高了。如果通风不良,加之窒息性气体浓度较高,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员工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进入,极易因缺氧、有毒气体中毒导致昏迷乃至死亡。

近年来,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在内的工矿领域,是我市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聚焦和整治的领域之一。为进一步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市于3月初制定了《义乌市工矿领域依托“互联网+监管”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工作规定(试行)》。

“该工作规定旨在依托‘互联网+监管’,推进智慧监管、精准监管,努力实现监管执法‘不接触’‘不打扰’新常态为目标。”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监管部门通过“安全大脑”等数字化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无人机航拍、远程视频巡查、监控视频回放等手段,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行为精准打击。

从业务流程来看,这项工作分信息采集、线索筛查、立案调查和结案警示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精准执法隐患线索来源主要为视频巡查、物联感知、无人机巡查、安全大脑预警。目前,市应急管理局的视频巡查模块已接入全市100家重点监管企业的车间、仓库、储罐、值班室等重点场所,共278路监控视频。每天会有专人对监控视频进行不定时巡查,记录安全生产隐患。

另外,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模块将危化企业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压力、液位、温度等传感设备,接入物联感知平台,形成危化企业物联感知网。目前,监测预警模块实时监测重大危险源1家、危化品企业11家、“三场所两企业”279家,接入重点部位传感250余个。系统内根据各部位感知不同,科学设置预警阈值,可进行全天候的智能预警。根据工作要求,应急管理局业务科室会组织人员对预警信息以现场查看、当事人询问调查等方式进行核实。(林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