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3 16:5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吴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义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义乌红糖传统产业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义乌红糖是“义乌三宝”之一,是义乌传统的农业产业,是最具有义乌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农产品。2012年义乌红糖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功注册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红糖加工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发布实施《义乌红糖》《义乌红糖生产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每年榨糖季依据团体标准开展全市红糖质量比对活动;“义红”“黄培记”两个品牌获省著名商标称号,“商城红”“富甜”“蓑衣人”等品牌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办理情况
(一)着力塑造红糖品牌体系,提高义乌红糖知名度。出台《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义政办发〔2022〕29),对农业品牌培育及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给予政策扶持。制定了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经义乌市红糖产业协会审查授权后方能使用。2023年“浙江精品红糖评选”活动中,秋甜红糖厂的“富甜”、五德丰公司的“义红”获得金奖,义亭蓑衣人牌、昊田牌和义南红牌红糖获得银奖。2023年义乌红糖申报成功列入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农业部门每年都组织相关糖企参加浙江农博会、华东农交会等有影响力的展会。进一步提升红糖品牌影响力。
(二)提升红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一是组织开展红糖产业整治提升行动,全市47家红糖加工厂全部按SC要求完成红糖加工厂标准化改造。二是强化分级监管,促进质量提升。对红糖生产加工单位从严监管,开展风险分级管理,对等级较低企业加密检查频次。加大红糖抽检力度,加强流通环节市场倒逼,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红糖行业“阳光加工”,进一步提升红糖产品质量。三是严格准入门槛,做好续证、变更工作。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最新食品安全审查通则要求,严格规范批证流程,倒闭企业规范生产行为,完成硬件改造,落实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四是落实责任,推动社会共治。严格落实镇(街道)的属地责任和部门的监管责任,通过食品安全“四个平台”形成镇(街道)部门合力,加强红糖质量的巡查和监管。落实企业和村委的管理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红糖等行业协会作用,推进红糖行业社会共治。五是指导义亭镇在西楼、先田等村试点打造1000亩美丽蔗田,开发建设红糖数字化产业大脑,主动对接浙农码,实现一码监管,全程追踪溯源,全镇按糖蔗种植亩数,统一印制农产品地理标志防伪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合格率达到100%。
(三)进一步弘扬红糖文化,助力传统产业发展。义亭镇依托红糖产业资源,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红糖飘香”农情体验精品线。连续多年举办红糖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不断延长红糖全产业链链条,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建设了红糖文化陈列馆、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术传承基地、红糖文化村,以及集加工、销售、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红糖展示中心,积极开展青少年红糖研学活动,实现红糖文化的多元发展。通过开展“红糖文化艺术节”,加大义乌红糖制作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与宣传,从糖蔗种植到红糖加工,逐步融合地方特色传统食品加工文化,添加农业采摘、体验式加工、特色餐饮,形成了“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2023年在义亭镇西楼村举办了首届“国际红糖丰收文化节”,来自尼泊尔、西班牙、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等多个国家(地区)的国际友人参与、体验义乌非遗技艺代表项目——红糖制作,“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进一步促进了红糖文化上的多元融合,明显提高了红糖产品附加值。
三、下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学深做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这一核心,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土特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扎实做好义亭镇以红糖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工作,引进先进的糖蔗种植品种和技术,切实提高糖蔗种植及收割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强化科技创新、红糖主体品牌培育、红糖系列衍生产品技术研发,提升义乌红糖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义乌农业传统产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