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3 15:0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义乌非遗传承,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义乌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为我们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学习与研究,现就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实现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目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科学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做好政策扶持,引导非遗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制定一些非遗配套制度,开展对传承人、非遗工坊工作的扶持。根据《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文件,每年度对考核合格的传承人予以发放补助。2023年根据《关于印发〈义乌市文化精品和文化人才扶持奖励办法〉的通知》文件,我局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人才奖励支持,国家级传承人补助提升至10000元/人/年,省级传承人补助提升至5000元/人/年,更好地提高了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
2020-2021年间,给予婺剧盔帽制作技艺、抬阁跷、走高跷等省级项目资金支持,用于省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及发展。2023年,根据《金华市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 促提升”攻坚行动方案》文件,对我市成功创建省级(含以上)、市级、县级非遗工坊的申报(建设)单位,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补助,进一步推动非遗工坊以非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我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产业化运作,出台了《义乌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二、分门别类,做好非遗培育及人才队伍的建设。继续深入基层挖掘更多有保护价值的非遗项目,并根据非遗项目的价值和传承现状,对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项目开展先期培育工作。同时,鼓励传承人开展带徒、培养新人,对符合条件、优秀的人选积极往上推荐申报。
不断推进我市非遗教学传承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鼓励教学传承基地与代表性传承人签订结对协议,将非遗传承纳入常态化教学体系,开展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近年来,我市非遗课程进校园已涵盖义乌道情、剪纸、风筝、走马灯、罗汉班、金台拳、木活字印刷术等15个传统文化项目,涉及非遗六大门类。
此外,我局充分发挥义乌市非遗馆平台,积极利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做好非遗普及工作,在元宵、清明、重阳、七夕、中秋等传统节目期间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并于每周末轮流安排非遗项目展示、非遗小剧场或开展非遗手作培训等活动,近距离的观赏和体验,让非遗被更多人“知道”。截至目前,非遗馆已经接待了200多个团队、近10万人次的参观研学,已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实践的基地。
二、积极搭建平台,做好非遗宣传和传播。多次与本地电视台、大型网络媒体等进行合作,共同推介义乌非遗。近年来,我局于义乌电视台合作拍摄《挑战非遗传承人》、《生活真有味》等栏目,深受青年群众的喜欢。
从2020年开始精心组织“少年非遗说”故事讲述比赛、“非遗与你童行”青少年公益课堂、非遗研学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4万多人次青少年参与到品牌活动中,形成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同时引导青少年群体自觉参与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行动中来。
此外,我局还计划出版《流风遗韵》(修订版)、《朱丹溪中医药文化》、《朱智彪与三溪堂中医药文化》等非遗普及读本,目前这几本书尚处在编辑、审校阶段。
三、群策群力,助力非遗产品营销。多年来,我局一直鼓励非遗项目或产品入驻乡村非遗馆、民俗文化村、非遗小镇等场所,组织非遗企业或非遗产品参加浙江省非遗购物节、浙江非遗养生购等一系列的线上活动,为提高非遗产品的美誉度、讲好乡村故事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通过浙江省级非遗优秀旅游产品申报、举办非遗交流会、组织非遗研学等多形式活动,为非遗产品提供更多宣传展示平台。同时,我局也为非遗产业的发展积极搭建平台,与镇街道、企业、学校及商场合作举办“哆唻嘻”非遗市集活动,通过现场非遗项目展示、售卖等形式,让越来越多的非遗产品走向现代生活。
五、开拓思路,开辟非遗传承新路径。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战略性工作,我局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义乌特色非遗品牌活动。2018年至今,我局坚持开展“流动书场”进文化礼堂活动,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礼堂阵地开展道情演出,“流动”的非遗既丰富了我市中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道情艺人提供新表演舞台。截至目前,我市“流动书场”共计开展送道情下乡演出6000余次,遍及全市14个镇、街,300余个文化礼堂。从2021年开始组织开展“哆唻嘻”非遗市集活动、“非遗拾光”成人公益课堂、“非遗与你童行”青少年公益课堂、非遗周末聚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义乌非遗形象和知名度。2023年与外单位合作,推出了我市首部非遗实景互动戏剧《非遗奇妙游》,以时下热门的剧本杀形式,借用戏剧的表现方法让参与者在超现实的商战博弈中探索义乌非遗,该剧的推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有效推动了非遗品牌的年轻化发展。
六、开展合作,促进非遗国际交流。近年来,我局积极与市外事办合作,组织中外友人包粽子比赛、韩国访学团剪纸体验课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2018年的春节期间,我市组派非遗代表团赴美国马斯卡廷市举办特色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的非遗项目有义乌剪纸、东河肉饼制作技艺、义乌农民画,通过项目的现场展示和体验,激发了国际友人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和渴望,纷纷表示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2022年,我局在“蒲公英”群文公益课堂时增设非遗国际班,通过带领国际友人体验古琴、宋代点茶、陶艺制作等非遗课程,让在义乌的外国友人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大力推动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落实各项非遗保护措施,对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推进非遗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融合,支持非遗民俗、非遗文创产品等的发展,探索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转化路径,助推非遗产业的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非遗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