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建设局 > 建议提案
关于对市十四届政协三次会议5号提案办理意见(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6-14 09:5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朱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城市建设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提升城市风貌品质、彰显义乌都市魅力》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紧盯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目标,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建设为人民”的理念,不断提升城市颜值,涵养城市气质,增强城市韧性,扎实推进城市风貌建设各项工作。

(一)完善城市设计管理

做好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一是加快推进重点片区(高铁新城片区、双江湖片区、国际枢纽港片区等)城市设计工作。其中高铁新城片区、双江湖片区已完成项目招标,正在方案深化阶段。国际枢纽港片区已公开发布征集竞赛公告,计划2024年4月完成项目启动会。根据市工作计划要求,持续跟进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二是谋划义乌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已纳入今年编制计划,结合城市有机更新规划,同步推动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编制。

(二)促进山水城市融合

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着重体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园林建设理念,结合义乌特色、本土文化以及历史文脉,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城市公园,促进现代城市公园朝着高品位的方向发展。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对江滨鼓韵公园和鸡鸣山公园、丹溪公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梅湖体育中心区块植物景观与海绵设施相融合,智慧内涝系统与设施改造相结合,成功申报省级海绵示范项目,累计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3050亩。打造特色植物和人文景观。月季园中种植芳香型品种为特色的200多个品种10万余株月季;丹溪公园植入朱丹溪中医文化,增加公园人文内涵;雪峰公园中轴线上新增创意文化小品,为公园注入雪峰文化灵魂;在建的向泽公园,强调植物主题景观和文化小品结合,打造有宗泽文化烙印的城市公园。开展公园绿地开放试点工作。自2023年4月义乌成为浙江省首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试点城市以来,在鸡鸣阁举办研学教育类、科普公益类及社会性大型活动共十余次,在植物园举办音乐节两场,在绣湖公园举办2024年春节灯会,吸引广大市民游客,创造人文美感、生活质感及精神共鸣的城市公园新价值。发布《帐篷区管理指引》、《文明游园负面清单》、《义乌市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区域管理指导手册(试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序开展开放空间的休憩、游玩活动,促进共享绿地可持续性利用,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以统筹协调为主抓手。充分发挥市文旅融合工作专班的统筹作用,致力工作机制创新,研究推进义乌江文旅策划与风貌提升、佛堂古镇业态策划及运营等方案,使文旅项目决策实施流程更加科学合理、问题协调解决更加及时有效,确保重要文旅项目顺利推进。以项目谋划为突破点。我市积极推进鸡鸣阁景区、佛堂古镇开发规划等方案继续深化,不断挖掘义乌独特人文资源和历史价值,开发具有义乌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入挖掘义乌历史传统故事内涵,在城市品牌框架下加快开发文创产品。以产业联动为新动力。不断完善国际商贸城各项服务功能,尽快形成以购物旅游和商务会展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同时,我市继续丰富节庆、赛事、演艺等活动,赋能城市活力和文化品级。

(四)持续推进有机更新工作

根据市工作部署要求,配合征收中心,做好有机更新规划谋划工作。目前已实施的方台区块有机更新已完成土地出让前期工作,江南小区有机更新规划已启动,已完成该区块控规编制和方案初排工作。

(五)持续推进精品道路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编制《精品道路建设指引》,明确建设标准计划,突出人行过街、慢行系统、景观小品等要素。对主城区道路进行分析,筛选出Ⅰ级精品道路22条、Ⅱ级28条。加强设计源头把控。完成科圣路、江滨路、南洲路、湖山路、富港大道等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逐步解决部分镇街、国企平台初步设计评审时初步设计文本深度不够、专业不齐等问题,提高初步设计成果质量、提升城市品质。有序推进路网建设。商城大道隧道、老城区地下环路、机场路立交化改造、宗泽路(北站大道—国贸大道)改造已实现全面通车,商城大道(春风大道—阳光大道)立交化改造工程主体已完成,打通县前街、保联街、车站区块一号路等断头路。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打造慢行系统6公里,建成人行天桥2座(新科路天桥、稠州路天桥),地下通道2条(四医院地道、樊村过街通道)。

(六)打造城市会客厅

双江湖新区是“浙中科创大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义乌未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战略增长极,肩负着从“绣湖时代”走向“双江湖时代” 的历史使命。响应区域责任,示范新区价值,提出“引领浙中、面向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美丽城区”的定位。双江湖指挥部先后组织编制完成了《双江湖片区产业发展专项研究》、《双江湖新区空间发展规划》、《云黄山文化旅游区概念规划》、《双江湖新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项目建设重点是双江水利工程和科教园区,水利工程已完成整个工程量的65%,科教园区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一期,科教园区已初具规模。双江水利工程北堤试验段景观工程、双林景观工程和云黄山健康步道一期工程已建成并对市民开放,获得市民好评。

(七)扮靓城市入口

2023年开展迎亚运城市品质大提升行动。借亚运东风,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以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统筹45家责任单位,高质量完成28个“迎亚运”重点项目建设,高水平提升了高铁站、义乌机场、11个高速入城口等入城门户环境品质,高标准打造了全市重要点位、重要场所的55处亚运景观小品,高要求完成15处公务接待点风貌提升整治。提升高铁站等入城门户环境品质。目前正在开展义乌站高架站房建设,以全新理念打造新义乌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成后义乌站站场规模达11台27线,仅次于杭州东站,为浙江省第二大站,从一个通过型车站发展成为枢纽型客站,将极大提升车乘体验。开展火车站区周边剩余道路建设,全方位提升站区交通组织,方便旅客进出入站区。

(八)升级道路景观

厚植道路景观文化底蕴,持续开展城区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景观提升工作,完成宗泽路、南门街等精品道路建设,深度发掘义乌历史文化,传承演绎义乌印记,将“南门”、“宗泽”文化植入井盖、铺装、花箱等市政设施,形成具有统一视觉辨识度、设计颗粒度的街道景观。此外,持续做好“四线两侧”、“十八横、十八纵”道路环境整治工作、城区主要道路平路整治工作、市容市貌整治工作、标化工地落实工作,城市品质实现台阶式跃升。

(九)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有序推进城市内涝试点工作。开展城市防涝专项体检,结合实际编制《义乌市城市防涝综合规划》。迭代升级内涝预警系统,建立义乌江水位控制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内涝应急处置水平。开展市政道桥隧隐患排查。开展道桥隧全覆盖排查整治,确保道桥隧安全,2023年荣获金华市道桥隧专项督查优秀。推进义乌市燃气管理数字化升级。开展燃气管理系统应用“三张”清单梳理,升级瓶装燃气配送APP,运用燃气安全数字系统开展专项整治,整治工作考核位列金华地区第一。

(十)开展市容整治行动

借力智慧管理,推进市容秩序提升。充分发挥“商城e管家”数字平台作用,实现问题收集、跨部门指挥交办、处置反馈、协调统筹等工作闭环,各镇街、部门形成合力,及时快速交办处置各类市容问题,维护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秩序。开展重点整治,规范户外广告设施。以强化户外广告规范设置为抓手、店招规范设置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全面加强破损广告、存在安全隐患广告、“牛皮癣”小广告等违法户外广告的整治,实现户外广告设施整体规范有序、牢固美观;强化源头管控,大力推进店招“免审批”工作,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和城市品位。落实常态管理,助力提升城市品质。开展市容问题循环式、精细化治理,持续推进人行道停车、犬类管理、夜市管理、流动摊点治理等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打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二、下步计划

(一)做好城市设计传导

根据国家和省对城市建设精细化管控的要求,展开城市设计传导课题研究,研究探索“编制—传导—管理”的管控机制,以更好的落实城市设计要素向下传导管控,提出对城市设计要素传导控规具体的举措,助力义乌打造更好、更美、更优的城市空间。课题研究通过优化规范规划成果、条件书等内容,提出建立城市分区分级分类管控体系,并出台相关编制技术规范,补足相关缺失的专项导则。

(二)加快推进双江湖新区建设

双江湖新区继续加快水利工程及环湖景观工程建设,启动江湾片区的保护与开发建设,配套互补城市功能。规划形成“一环四区、双廊双轴”的空间结构。“一环”,即15公里的田城绿环,融入农田生境,满足多样活动的城市蓝绿交往空间。“四区”为差异化的四片功能区,包括北部先锋人文居住区、西部江湾国际智创区、南部科教产研创新区、东部山湖文旅休闲区。“双廊”为两条区域性生态走廊,分别是南北向义乌江生态走廊与东西向的南江生态走廊。“双轴”为是东西望山、南北望湖的两条统领性空间轴线。

(三)完善骨架路网体系

围绕“更快、更畅、更便捷”的目标,2024年高质量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商城大道立交化改造、金融商务区地下环路、诚信大道延伸等建成通车任务,谋划打通中新街等一批断头路。宗泽路延伸、梅山大道力争开工建设。

(四)打造具有义乌文化标识的精品道路

2024年打造城中路、稠州路、丹溪路等一批高标准精品项目,完成老城有机更新区块市政景观提升改造。进一步提升行人、非机动车通行舒适性和安全性,完善道路慢行系统10公里以上。争创省级绿化美化路1条。

(五)开展“你拍我改”活动

以“党员干部+城市建设监督员+志愿者”为活动主体,拍下建成区范围内需要提升改造的市政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市政道路、桥梁、园林绿化、井盖、路灯等),提供具体的位置信息,通过浙政钉工作群、智慧市政系统、商城e管家等多种反馈渠道,及时上报至主管单位,限期整改,通过反馈整改前后对比图形成管理闭环,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

(六)开展城市家具“提升换新”行动

动员各产权单位开展城市家具“提升焕新”,围绕主要道路两侧、城市出入口等重要区域,紧扣美观、协调、牢固、安全要求,对破损老化的公交站台、花箱、人行道等及时做好美化提升。后续,由热心市民、城市建设监督员对城市家具进行检查,由建设局督促各产权单位做好整改工作。进一步促进市容市貌问题的整改提升。

(七)进一步完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

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强化创建考评制,完善镇街和部门创建考核办法,持续抓好镇街文明创建攻坚竞赛和部门创建点位专项测评工作,同步开展社区红黄旗竞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市人大、市政协、社会监督力量,加强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监督,积极引导群众开参与各类创建活动,推动人人参与创建、监督创建,进一步促进市容市貌问题的整改提升。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城市建设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