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4 09:0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叶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教育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心理健康防线 创造孩子健康未来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市教育局扎实推进教师心理健康C证全员培训、心理辅导室建设全域达标、心理危机筛查全面覆盖、心理服务机构全链条式布局等工作。目前建有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的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现有心理专职教师有111人,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有35人,兼职心理教师553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持证率84.3%。公办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100%,建有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7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校1所、培育校1所;成立义乌市儿童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开通心理热线,为广大师生家长提供线下咨询服务。
二、办理情况
(一)丰富心理科普形式,拓展心理健康宣教渠道
我市积极组织开发心理健康宣教微课,有效利用“教育之声”公众号、“之江汇”平台数字化家长学校等技术渠道,以“互联网+教育”方式,为家长提供心理公益直播、家长视频课程、家长音频、家庭教育咨询等优质内容实现信息共享,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市心灵成长中心和锦都社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建设科普体验区,购置了脑波反馈仪心理测试、VR心理实境体验、电子活动沙盘组合、沙画等专业设备,学生们可以参与体验心理游戏的乐趣,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问题和自我调适的方法。协助市妇联牵头逐步普及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依托“幸福义家”家校社共育联盟,组织讲师团进镇街、村社,开展“线上家学堂”“幸福家计划”亲子阅读、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努力创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条件。
(二)抓实“减负提质”,落实五育并举。
一是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加强作业、考试管理,扩大“双减”成效。积极探索精准教学、评价改革,打造品质课堂。稳控中考难度系数,义乌中学分配至初中学校定向招生比提至75%,有效缓解中考压力。二是引进优质校外资源,做好5+2课后服务工作,拓宽个性化发展渠道。聚焦青少年核心素养,开足开齐各项课程。体育课、大课间活动正常开展,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小于1小时,加强对学生的健康体质检测;联合研修院重点检查音乐、美术、劳动课程的开设情况;全市学生每学期参加一次研学或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缓释压力。关注和尊重每位学生,发掘并激发个体优势和潜能,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通过举办丰富多元主题系列活动,如“阳光义心 幸福随行”5.25心理健康游园活动、“心灵多巴胺”世界精神卫生日宣教活动、“悦纳”心理文化节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体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提升。
(三)构建创新性的心理健康预警体系
建立“1+2”前哨预警机制,“1”指以市“益康心”心理检测平台为中心,“2”指搭建两个“前哨”预警系统,通过班级心理委员报告制度、学生自助减压星球等工具,建立班级管理预警系统;通过摸排性家访、家长座谈会等途径连接家校沟通预警通道,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四)强化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推进标准的规范化。2023年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室及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的通知》,对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运行,高危学生识别、动态干预和闭环管理进行了细化的规范和指导。二是推动督查的规范化。每年进行2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查,组织市级督查组通过电子报表填报、现场实地考察和通报整改等多种形式,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三是加强筛查的规范化。2023年市教育局投入160余万元搭建了“益康心”心理检测平台,由市心灵成长中心组织专家审查发放施测量表,实现全市中小学“检测、预警、干预、转介、回访”一站式动态闭环管理。
三、下步计划
今年完成对县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顶层设计,整体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任务分解。在各学段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形成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先进经验,打造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义乌模式。今年年底中小学实现1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今年9月份完成100%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教育局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