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市场发展委 > 建议提案
关于对义乌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35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6-14 16:3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邹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跨境电商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您提出的《新发展格局下关于义乌跨境电商发展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义乌全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商发展态势不断向好。2023年,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211.6亿元;今年1-4月,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442.4亿元,同比增长14.67%。

(一)规模快速扩大。“全托管”模式迅速发展,目前义乌卖家进入广东Temu集货仓的日均业务量超120吨。2023年新设电商主体18.8万户,同比增长49.8%,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电商主体数量累计超60.85万户,其中40%以上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二)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义乌成为跨境电商“兵家必争之地”,目前阿里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Shopee、Shein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都在义乌设立服务中心,Temu在义乌落地华东首个官方集货仓,每年组织各类招商对接活动400多场,并通过“卖家+产业带”等模式带动周边县市拓展跨境电商业务。

(三)覆盖国别不断增加。我市传统跨境电商以欧美为主要目的地国,但随着平台的多元化,跨境电商出口覆盖国别不断增加,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四)产品类别日益丰富。除了饰品、家居服饰、日用品等传统小商品,义乌跨境电商出口产品也包括户外骑行、园艺工具、健身器材、办公家具等,产品越来越丰富,客单价越来越高,定制化、差异化、细分化方向发展明显。

(五)配套链条不断完善。40多家跨境电商独立站开始提供选品、营销、物流、支付等增值服务,通过数字化渠道更直接地触达海外终端消费者。初步统计,跨境电商B2C领域,亚马逊平台交易额在全网的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75%下降到约50%。

二、办理情况

跨境电商发展是系统性工程,链条长、环节多,正如您所指出的,我市跨境电商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市场能力较弱、物流体系有待提升、缺乏头部企业与链式产业集群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推进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抢抓快干,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开展主体培育行动,跨境电商主体持续扩大。一是做好头部企业要素保障。依托自贸发展区、总部经济区、金融商务区等平台资源,大力招引大平台、大卖家、大服务商,加速形成跨境电商产业集群,2023年以来招引培育销售额亿元以上跨境电商企业和卖家12家。二是提升中腰部企业运营水平。举办速卖通达人赛、阿里国际站达人赛等活动,通过“以赛代训”推动跨境电商企业互促互学,提升中腰部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引导从“代工厂”跃升为“跨品牌”。三是加强小微企业孵化。组织“百场万店”招商对接活动180余场,推动中小微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培育一批“蚂蚁雄兵”。我市已成为跨境电商创业摇篮,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电商主体数量累计达63.77万户,其中40%以上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二)开展营销拓展行动,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是加快全托管业务发展。举办跨境电商全托管模式发展论坛,推动2000多家义乌市场经营户、传统外贸企业、制造企业开展全托管模式业务,降低运营成本、运营风险。目前义乌卖家全托管出口每天超120万票。二是大力推动独立站建设。强化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建设垂直、细分类的独立站,探索“大数据选品+一键刊登+一件代发”模式,已累计培育跨境电商独立站40余个,2个独立站建设的企业案例被省商务厅纳入典型案例汇编。三是探索“跨境+直播”“保税+直播”等业务模式。对接抖音、Tiktok等直播平台,加快“直播+”模式发展,义乌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企业保税直播覆盖率超80%。随着营销渠道的拓展,我市跨境电商出口覆盖国别不断增加,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东南亚、日韩、巴西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销售额增加迅速,占比已从2020年的12%提升到30%。

(三)开展服务提升行动,跨境电商配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平台关、汇、税、融、知识产权等全链条服务,目前义乌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注册主体1316家,数据认证金额超5.4亿美元,结汇金额达3.8亿美元。二是创新“跨境电商多抬头拼箱”申报模式。着眼跨境电商小额、多批、品类杂的特点,满足多家跨境电商企业以9610方式拼货出口的需求,开展跨境电商多抬头拼箱,解决跨境电商出口数据还原企业的难题。三是推动物流通道不断完善,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全渠道、多元化的货物运输通道。从订单进来到货发出去再到钱收回来的全链路,我市跨境电商的配套服务能力已实现高效、便利的闭环。

(四)开展氛围营造活动,跨境电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加大跨境电商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兑现《关于促进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电商标杆企业要素保障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对4家跨境电商标杆企业给予用地保障。二是加强人才招引培育。开展跨境电商万人培训行动,强化项目制、AIGC应用等跨境电商人才培训,举办电商人才节,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成立跨境电商协会。组织协会成员赴巴西、俄罗斯等地游学,加强跨境电商行业自律和资源融合。今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公益沙龙、电商游学、分享会等形式组织各类活动60多场,广泛搭建跨境电商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平台,做到“日日有活动”,行业发展氛围不断活跃,不断吸引周边县市乃至江苏、南昌等地创业者集聚义乌。

(五)开展平台集聚行动,跨境电商渠道不断丰富。阿里国际站义乌分公司不断强化服务能力,发布首个AI外贸产品,义乌小商品产业带上榜阿里国际站发布的“十大数字化外贸产业带”;亚马逊设立集货中心,为卖家提供FBA等物流服务。重点拓展“出海四小龙”平台。速卖通、Shein设立平台服务中心,Temu在义乌落地华东首个官方集货仓(广州之外首个),目前面积为3.5万方,后续将扩大到30万-50万方;积极对接海外本土平台。俄罗斯WB、Ozon以及韩国Coupang、非洲Jumia等本土第三方平台常态化在义乌开展各类招商对接活动。推动Chinagoods平台功能完善,建成运营西班牙、哥伦比亚站、迪拜站等跨境国家站点 6个,入驻商品超600万种,为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丰富的网货供应服务。

(六)开展物流拓展行动,跨境电商通道不断拓宽。目前我市拥有航空口岸、铁路口岸、义乌港、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邮件互换局、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等多类型开放平台,全市已构建跨境电商发展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210多个海外仓、义新欧班列、义乌-马尼拉、义乌-大阪货运航班提供了通达全球的物流服务体系。

(七)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行动,跨境电商带动作用不断强化。组织我市跨境电商企业加强与永康、武义等周边优势产业带的对接,探索“一件代发”等供应链合作模式。跨境电商出口产品越来越丰富,客单价越来越高,包括了户外骑行、园艺工具、健身器材、办公家具等,定制化、差异化、细分化方向发展明显,贸工联动的效果越来越显著。

三、下步计划

跨境电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我市外贸进出口的优化和提升,还为我们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合作、塑造国际经贸新规则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下一步,市场发展委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聚焦“人、货、场、链、圈”五个维度,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全力推动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提升和发展:

(一)持续提升完善Chinagoods平台功能。深入推进Chinagoods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运营西班牙、迪拜、哥伦比亚等国家站点,助推数字化市场与实体市场融合,打造“一键上传+一件代发”的品牌供应链平台。立足服务于中小微跨境卖家,优化整合各现有平台资源。加强平台与产业带的链接,招引产业带优质“源头货”主体入驻Chinagoods平台。

(二)强化“产业带+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出口品牌。依托市场优势、贸易优势,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深化省级小商品、饰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建设,持续推动跨境电商品牌化发展。实施新型贸工联动。利用全托管、半托管等模式,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日用品、服装服饰、无缝针织等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拓展“新三样”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应用,助力各类产业带出海。

(三)强化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保障。建设跨境电商学院。学习杭州综试区跨境电商学院的经验做法,优化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合作培养机制,破解当下全市场化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投诉多、功利性强等难题,积极招引外地高校人才落地义乌。实施跨境电商万人培训行动,建设一批专业性跨境电商培训基地,持续性开展跨境电商精英班培训计划,加强亚马逊平台运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培训,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实施跨境电商EMBA培训。对接长江商学院等知名培训机构,常态化对跨境电商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高层次培训,提升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格局。

(四)强化物流履约体系建设。加快跨境电商物流园建设。招引各类跨境物流服务企业设立集货仓,集聚跨境物流总部企业和平台集货仓。拓展干线物流通道。开行“义新欧”跨境电商精品班列,加密国际航空货运航线,拓展海运物流线路,加快发展国际快船运输模式,发展卡航集拼专线。完善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服务功能,提升国际邮快件集散能力,开展9610海运小包等业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跨境电商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我市电商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