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002609493F/2024-559591
义乌市司法局
2024-06-1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6-19 17:4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为进一步规范义乌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法律援助服务规范,结合我市实际,修订了《义乌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管理制度》。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现将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陆义乌市司法局门户网站http://www.yw.gov.cn/col/col1229129481/index.html,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的方式将意见寄至:金华市义乌市稠江街道香山路391号义乌市司法局,邮编:322000。
3.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邮箱:ywflyz85311148@126.com。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30日。
联系人:吴小凡 联系电话:85313092
附件:1. 《义乌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
2. 《义乌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管理制度》起草说明。
义乌市司法局
2024年6月19日
附件1:
义乌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管理制度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义乌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法律援助服务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总体要求
(一)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是指法律援助中心派遣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不包括认罪认罚法律帮助案件)的行为。
(二)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应当以维护受援人合法利益为核心,综合考虑案情与服务对象,法律援助人员的资质、专业特长及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和质量,受援人意愿和便利度,办案机关(争议处理机关)所在地等因素,遵循公开公正、高效便利、保证质量、节约成本的原则。
(三)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方式实行法律援助中心选派和受援人自主选择相结合。选派采用法律援助资源库人员轮候方式,根据案件办理需要,可以指派法律援助资源库人员以外的其他法律服务人员(包括公职律师等)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案件,应当向法律服务机构送达《指派通知书》。
(四)法律援助中心应当采取公开招募和法律服务机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择优录用法律服务人员建立法律援助资源库。资源库采取开放式,并动态调整。法律援助中心依据法律服务人员专业特长、个人意愿等因素,建立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行政、刑事、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军人军属、外国人等若干法律援助专业人员资源库。
二、人员管理
(五)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宪法,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品行良好;
2.持有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二年以上,年度考核合格。疑难复杂或者重大社会影响案件的法律援助承办人,应有三年以上的执业经历;
3.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热心公益;
4.近三年内未因执业行为受到过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或者行业处分;
5.近三年内未出现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等级为不合格的,或者未曾被清退出法律援助资源库的。
(六)法律援助资源库人员名单向社会公开,方便受援人自主选择。法律援助中心应当加强动态监管,定期考核,及时更新,施行优胜劣汰,优化法律援助人员队伍。
三、规则运用
(七)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应当规避以下利益冲突情形:
1.承办人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代理与本人或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
2.承办人办理诉讼或者非诉讼案件,其近亲属是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
3.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同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的代理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
4.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不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同时担任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或者本所或其工作人员为一方当事人,本所其他人员担任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
5.《浙江省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规定的其他利益冲突情形。
为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辩护时,原则上指派不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法律服务机构、承办人发现利益冲突情形,应当及时报告法律援助中心。
(八)法律援助中心应当在作出《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或者收到通知辩护公函的当日指派承办人,特殊情形最迟不超过3日。法律援助案件的指派,一般采用以下规则:
1.受援人在法律援助人员名单中选择承办人的,一般应当根据受援人的意愿,将案件指派给其选择的承办人;
2.人民法院一审(含)以前,同一受援人的同一案件提供多个阶段法律援助的,优先指派给同一承办人;
3.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案件、行政诉讼法律援助案件等专业类别案件,优先指派法律援助专业人员资源库人员;
4.当日值班和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的人员优先指派法律援助案件;当日值班人员接待的当事人所申请的或者当日网上申请的法律援助案件,优先指派给该值班人员;
5.法律服务机构代为接收的法律援助案件,优先指派给该法律服务机构;
6.村(社区)法律顾问引导的法律援助案件,优先指派给该村(社区)法律顾问;
上款情形以外的法律援助案件,按照法律援助资源库名单轮候指派。对于案件质量评估分数高、办案效果好、结案及时认真、踊跃参加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公益活动、积极撰写典型案例以及积极接受疑难复杂案件、重大社会影响案件指派的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适当提高指派数量。
(九)对具有下列情形的案件,根据案件类型、难易程度、办案机关(争议处理机关)所在地等因素合理确定承办人:
1.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应当指派具有五年以上刑事辩护执业经历的承办人;
2.未成年人的案件,应当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承办人;
3.性侵害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优先指派与被害人同性别的承办人;
4.家庭暴力案件,优先指派熟悉婚姻家庭法律业务的承办人;
5.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或者外国人的案件,优先指派具有相应业务技能的承办人;
6.土地承包、林权纠纷、伪劣农业生产资料侵权纠纷、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等涉农案件,除需要回避或者不适宜介入的情形外,优先指派受援人所在村(社区)的法律顾问;
7.群体性案件应当根据受援人数量和可用法律援助人员数量等因素决定指派承办人员的数量。
(十)疑难复杂案件、重大社会影响案件,法律援助中心经集体研究后指派承办人。
(十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中心应当变更指派:
1.承办人未依法履行职责,受援人向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更换承办人的;
2.受援人与承办人就法律关系确认、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重要事项无法达成一致,确需更换承办人的;
3.承办人与案件存在利益冲突的;
4.承办人因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无法继续承办,请求另行指派的;
5.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情形的受援人,拒绝承办人为其提供辩护,办案机关另行通知法律援助的。
受援人或承办人申请更换承办人的,法律援助中心应在5日内决定是否变更指派。
决定更换承办人的,法律援助中心应在3日内将新的承办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告知受援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并函告办案机关;原承办机构应与受援人解除或者变更委托代理/辩护协议,原承办人应在3日内与更换后的承办人办理案件材料移交手续。
(十二)法律援助设区市域内通办案件,按照市域内通办相关规定办理。
四、责任追究
(十三)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中心可以暂停指派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情节严重的,清退出法律援助资源库,构成处罚的依法予以处罚:
1.利用法律援助影响力承揽业务的;
2.不按规定及时结案归档法律援助案件的;
3.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整改不到位的;
4.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等级不合格的,或一个年度内有两个及以上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等级为合格及合格以下的;
5.被受援人投诉,经查证属实的;
6.受到执业行政处罚或者行业处分的;
7.泄露法律援助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
8.收取受援人财物的;
9.擅自终止提供法律援助的;
10.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或者怠于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11.其他严重损害法律援助声誉的行为。
五、其他
(十四)刑事通知类案件的接收与指派应当通过浙江省政法办案一体化平台和省法律援助统一服务平台进行流转,完成法律援助协同,涉密等特殊情况除外。
(十五)本制度自2024年 月 日起施行。
附件2:
《义乌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管理制度》起草说明
为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修订完善《义乌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背景
法律援助法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法律援助的权限,为确保法律援助案件指派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通过规范指派规则,优化指派方式,不断将廉政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提升法律援助管理水平。
二、修订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及司法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司法部令第148号)《全国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务规范》《浙江省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指导规则(试行)》(浙司〔2024〕6号)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有关规定制定。
三、主要内容
《义乌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工作管理制度》共五个部分,主要包括总体要求、人员管理、规则运用、责任追究和其他。
(一)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明确了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的概念、指派原则、指派方式以及法律援助资源库组成形式。
1.明确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的概念。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是法律援助中心派遣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不包括认罪认罚法律帮助案件)的行为。
2.明确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原则。法律援助案件指派遵循公开公正、高效便利、保证质量、节约成本的原则。
3.明确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方式。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实行法律援助中心选派和受援人自主选择相结合方式。选派采用法律援助资源库人员轮候方式,根据案件办理需要,可以指派法律援助资源库人员以外的其他法律服务人员(包括公职律师等)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4.明确法律援助资源库组成形式。采取公开招募和法律服务机构推荐相结合方式,择优录用法律服务人员建立法律援助资源库,并进行动态调整。同时,依据法律服务人员专业特长、个人意愿等因素,建立若干个法律援助专业人员资源库。
(二)第二部分“人员管理”。明确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应当符合的条件以及人员管理举措。
1.明确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的条件。共五项,要求同时满足。
2.明确法律援助中心对法律援助人员的管理举措。包括人员名单公开及动态监管等。
(三)第三部分“规则运用”。明确案件指派过程中应当规避的利益冲突情形、案件指派的一般规则、特殊案件的指派规则和集体研究、变更指派的情形和具体要求以及市域内通办案件的指派要求。
1.明确案件指派过程中应当规避的利益冲突情形。共五项,同时规定为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辩护时,原则上指派不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以及发现利益冲突情形及时报告要求。
2.明确案件指派的一般规则。在受援人自主选择等7种优先指派情形外,采取法律援助资源库人员轮候形式指派案件,同时规定对于案件质量评估分数高、办案效果好、结案及时认真、踊跃参加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公益活动、积极撰写典型案例以及积极接受疑难复杂案件、重大社会影响案件指派的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适当提高指派数量。
3.明确特殊案件的指派规则和集体研究制度。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等7类案件,根据案件类型、难易程度、办案机关(争议处理机关)所在地等因素合理确定承办人。对于疑难复杂案件、重大社会影响案件,法律援助中心经集体研究后指派承办人。
4.明确变更指派的情形和具体要求。出现承办人未依法履行职责,受援人向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更换承办人等5种情形时,法律援助中心应当变更指派。同时规定变更指派的时间要求、工作流程及移交手续等。
5.明确市域内通办案件的指派要求。规定法律援助设区市域内通办案件,按照市域内通办相关规定办理。
(四)第四部分“责任追究”。明确对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人员违法、违规情形的责任追究。规定对于出现利用法律援助影响力承揽业务等11种情形的,法律援助中心可以暂停指派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情节严重的,清退出法律援助资源库,构成处罚的依法予以处罚。
(五)第五部分“其他”。明确刑事通知类案件的接收与指派应当通过浙江省政法办案一体化平台和省法律援助统一服务平台进行流转,完成法律援助协同,涉密等特殊情况除外。明确制度修订完成后的施行时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