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义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4年义乌市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7-05 10:1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各中小学、直属机构: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相关工作要求及《2024年金华市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建设实施方案》,现结合我市义务教育发展实际,制定《2024年义乌市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并将福田第二小学等6所学校调整为共建型教共体(附件2)。请各教共体结对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情况优化教共体建设方案,保证教共体常态化运行。

义乌市教育局

2024年5月 日

2024年义乌市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全域

教共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为全域深化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共体建设,全面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经研究,现就全面推进全域教共体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牢以城带乡、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着力破解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供给不充分的矛盾,科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原则。全域教共体建设以市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都纳入城乡教共体办学为基本要求,重在推动城区或镇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与乡村或镇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共同发展,乡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薄弱学校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二、建设目标

2024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100%全覆盖,完成相关指标任务的核验;积极开展“一课一教研”公开课展示活动,推进名师组团结对帮扶。深化艺术互联网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未配备艺术专业教师的中小学班级与专业艺术教师全结对,定期举办线上艺术节。

三、建设模式

1.共建型教共体。指由城镇一所核心校与城镇(乡村)若干新建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结对,由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平台共创、评价共出”的“六共一体”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特色发展、课后服务等多方面实现共同发展,共建型各成员校法人、财务独立,业绩考核捆绑。

2.融合型教共体(集团化)。指由一所核心校与城镇(镇区、乡村等)若干新建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的教育集团。各校区日常管理相对自主,在集团总校指导下,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不断提升集团分校教育管理能力和自主办学水平,促进各校区共富发展。

新组建教共体(集团化)成员校不得超过10个,除单法人一体化管理的成员校外,其余教共体不得使用集团总校“XX分校(或校区)”的校名,不得以品牌输出、挂牌更名等方式组建教育集团,不得以集团化办学名义违规举办“公参民”学校,不得将办公学校委托民办学校管理,不得通过集团化办学变相抢挖生源。

四、重点任务

(一)共建型教共体

1.资源共享。推进教共体内人事管理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教共体干部任命、教师交流、教师培育机制,完善教共体适岗竞聘工作,形成优质的教学师资团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教共体核心校和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资建设、教育教学、教研水平、课后服务、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全方位提升。

2.管理共进。健全教共体管理架构、权责划分、内部行政和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加强成员校队伍建设,强化成员校管理责任。成立完善的教共体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并保障教共体内日常教学管理、研讨机制和各项任务内容,实现教师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基本同步。核心校牵头组建名师学科指导工作室,分学科指导教共体内的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充分发挥核心校优势,加强统筹谋划,注重搭建教科研学平台,共研教科研学,形成教科研学共享群。核心校牵头成员校建立顶层清晰、路径完善的教师发展培育计划,成立以核心校为中心辐射的教师发展中心,加强过程管理,常态化开展教共体教研活动、同步课堂、学科课堂评比、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加强共享师生课程资源的统筹建设,科学制定共享课程实施方案,建立校区间共享课程的流动与实施机制,分类规范实施和管理。核心校与成员校每年开展同步课堂、网络研修、送教下乡累计不少于15次;核心校和成员校间每年开展学生线下集体交流活动不少于1次,参与学生不少于15人;每学期核心校应向成员校至少共享1门(不少于10课时)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4.文化共生。各成员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提炼并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并通过推广与融合成员校特色文化,创设富有特色的教共体文化。教共体应本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原则,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等方式,积极开展多形式交流活动,促进教共体内教师、家长、学生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推进核心校的孵化和成员校的积极融合,助推学校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5.平台共创。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改革,做好教共体提质扩面和全域深化,做好区域内教共体常态化共建活动,继续深化跨区域交流活动,打造全域深化共建教育平台,注重教师学科资源的分享和应用,调动教师内生动力,形成具有组合灵活、小切口、强实效、注重分享等特点的教师交流合作方式,以“智慧教研”带动市域内优质教研资源均衡共享。

6.评价共出。将教共体工作列入学校年度考核项目,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共体考核评价标准,以受援校的发展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研情况和特色发展等各方面,共同体内所有学校采用同一考核结果,保障教共体健康持续发展。

(二)融合型教共体(集团化)

1.师资同盘。加大教育集团内部教师队伍、干部队伍交流力度,集团总校每期应选派学科骨干教师到集团分校任教,集团分校每期选派年轻非骨干教师到集团总校互动交流。集团总校按“1+2”模式选派干部队伍支援分校发展,集团分校相应选择业务能力较强的年轻中层正副职互动交流到集团总校任职。

2.教学同步。各校区注重基本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统一落实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教育管理、活动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各环节,在此基础上注重文化等方面的个性化特色发展,各校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装备和课程资源,以教育平台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研活动,积极开展校区间大型活动和交流共建,实现教师、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3.管理同频。规范教共体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以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骨干引领全面促进各校区管理同频共振。注重教共体内全方位统一管理,注重班子队伍、教师教学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教共体内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计划,统筹开展各类管理、教学、评比等各类活动,实现教共体(集团化)统一管理和成员校个性化发展。

4.文化同体。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研制统一的校园文化共建方案,在保留个性特色基础上,构建“共性+特色”深度融合的文化体系。教共体之间双向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通过开展多形式综合实践活动、校区间活动交流、课后服务等,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的融合进步。

5.考核同系。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共体考核评价标准,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全方位、同系列统一考核,包括各校区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附件:1.义乌市义务教育阶段融合型(集团化)教共体建设标准

2.2024年义乌市共建型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名单(补充)

3.2024年义乌市共建型教共体工作考核细则

4.义乌市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名单

附件1

义乌市义务教育阶段融合型(集团化)

教共体建设标准

教共体结对学校:

模块

建设内容

具体要求

分值

得分

扣分/加分备注

一、规章

制度

(10分)

1.组织架构

(4分)

1.成立完善的教共体工作领导机构记2分,不完善的酌情扣分。

2

2.各人员职责分明、落实到位,且能较好地履行的记2分,职责不分明或落实不到位的酌情扣分。

2

2.集团文化

(3分)

1.核心校能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提炼并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记1.5分,学校文化整体设计不足、梳理不清晰、举措不务实等的酬情扣分。

1.5

2.教共体能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和融合记1.5分,相关共享共建共评活动频次明显较少、记录不全、落地不实等的酬情扣分。

1.5

3.制度保障

(3分)

1.建立校长联席制度,定期开展校长联席会议,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大关键问题记1分。

1

2.落实中层联动制度,提升学校治理群的执行力和治理记1分。

1

3.创新多维联治制度,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记1分。      

1

本项1.2.3条中活动开展频次较少、活动记录不全、会议成效不足等的均酬情扣分,扣完为止。

/

二、师资

配备      (20分)

1.干部任命机制(6分)

1.成立集团工作领导机构,人员落实到位,较好地履行职责记3分,机构未成立、人员未落实、职责未履行等的酬情扣分。

3

2.各成员校中层干部任命流程规范,档案完善记3分,流程不规范、档案不完善的酬情扣分。

3

2.教师交流机制(7分)

1.有完善的交流管理制度记1分,制度有较明显漏洞或不合理条款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

1

2.核心校每年交流轮岗教师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20%,完成任务的得3分,未完成的不得分;相关记录不齐全、档案不完善的酬情扣分。

3

3.成员校每学年至少安排1名教师到总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累计不少于1年,完成任务得2分,未完成的不得分。

2

4.对参与交流的干部、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予倾斜记1分,相关制度中无体现或实际未落实的酬情扣分。

1

3.教师培育机制(7分)

1.有完善的教师发展培育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记1分,计划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

1

2.建立两地师徒结对,核心校每年各学科按3:1的比例(同一学科教师不足3人的不限比例)安排教师与成员校至少3名教师建立师徒关系,每组师徒开展线上线下传授指导活动累计不少于5次,任务完成得3分,未完成不得分。

3

3.名师工作室帮扶,核心校在每所成员校挂牌设立名师工作室至少一个以上,每学期至少开展3次线下送教活动,任务完成记3分,未完成不得分。

3

三、教科

研学

(20分)

1.平台搭建

(4分)

1.制定集团科研发展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记1分,计划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1分)

1

2.集团教研常态化开展,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总结记2分,计划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2分)

2

3.有序组织集团教师基本功、课堂教学评比活动、集体备课、作业设计、实验教学等记1分,相关活动记录不齐全、频次较少等的酬情扣分。(1分)

1

2.课程设置

(8分)

1.有课程实施方案,并统一安排教学计划记2分,无方案或未统一安排教学计划的酬情扣分。(2分)

2

2.每学期核心校向成员校至少共享1门(不少于10课时)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记3分,共享的课程要素不齐全、课时数不足、质量不达标等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3分)

3

3.成员校之间开展特色课程共享记3分,特色课程未共享、共享内容不达标等酬情扣分。(3分)

3

3.活动策划

(8分)

1.每年至少开展二次大型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或工会联谊活动记 2分,活动记录不齐全等酬情扣分,少于二次的每次扣1分。扣完为止。

2

2.常态化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磨课赛课等活动。核心校与成员校每年开展同步课堂、网络研修累计不少于15次,线下教研和评比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任务完成记4分,未完成的不得分。

4

3.核心校和成员校间每年开展学生线下集体交流活动不少于1次,参与学生不少于15人,组织完善,有计划有总结记2分,组织不完善、无计划总结、记录不齐全、参与学生数较少的酬情扣分。

2

四、教育

装备  (20分)

1.基础装备保障(8分)

1.集团各校区都具备基础教育设备记5分,基础教育装备不完善的酬情扣分。

5

2.对集团内教育装备相对薄弱的学校,有具体的帮扶措施并取得帮扶成效,记3分,帮扶措施务实、帮扶成效不显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

3

2.个性资源共享(5分)

建有教育资源库,资源共享使用记录齐全记5分,相关资源库不完备、记录不齐全等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

5

3.专项经费运用(7分)

1.设有集团办学专项经费账户记4分。

4

2.制定有集团专项经费使用办法,并有完善的考核机制记3分;使用办法不合理、考核机制不完善、使用过程不透明等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

3

五、评价

考核(10分)

1.评价制度

(6分)

1.集团内制定办学质量评估制度,制度完善可操作记2分,评估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等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

2

2.集团内制定合理的优秀教师评选制度,每学年进行表彰记2分,评选制度不合理、相关活动记录不齐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

2

3.集团内制定合理的优秀学生评选制度,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记2分,评选制度不合理、相关活动记录不齐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的酬情扣分,扣完为止。

2

2.考核机制

(4分)

1.集团内各校区取得各级各类综合和单项荣誉有明显增加,学校荣誉考核得分与上一年度学校集体荣誉得分同比略有增长得2分,其余不得分。

2

2.有较高的社会知晓度,有教师和家长对集团认同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85%以上1分,满意度低于85%每2%扣0.1分,少于1%的部分不计,多于1%但少于2%的部分计2%。未开展集团认同和满意度测评的扣1分。扣完为止。

1

3.落实小学、初中年度综合绩效考核按教育集团和学校“五五比”“二八比”捆绑考核记1分。

1

六、艺术

互联网

(10分)

艺术互联网(10分)

双师结对帮扶班级每增加1个,并完成教学帮扶,加2分;线上拓展课程选课班级每增加1个,并完成授课,加2分,最高10分(双师结对帮扶班级信息和应用数据由艺术互联网学校采集、推送并加分)。

10

七、宣传

推广

(10分)

成果与成效(10分)

1.集团教师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或教坛新秀评比中获奖,县级记0.2分,市级记0.5分,省级及以上记1分。累加得分最高记3分。

3

2.集团课题在各级各类比赛获奖,县级记0.5分,市级记1分,省级及以上记2分(仅立项则减半计分);论文案例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县级记0.2分,市级记0.5分,省级及以上记1分。累加得分最高记2分。

4

3.集团化办学工作有特色,创造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在媒体上进行宣传,得到社会认可,国家级得1分,省级得0.5分,市级得0.25分,县级得0.2分。累加得分最高记3分。

3

总分

100分

100

注:建设标准参照金华市文件,上级部门将组织实地评估。

1.上级实地评估办法:

(1)评估达标分数为80分;

(2)通过随机抽取结对学校,安排考核组进行专项评估;

2.评估结果应用:

(1)评估得分情况作为融合型(集团化)教共体工作考核依据。

(2)教共体工作列入学校年度考核项目,集团内所有学校采用同一考核结果。

附件2

2024年义乌市共建型城乡教育共同体

结对学校名单(补充)

序号

支援学校名称

受援学校名称

1

福田第二小学

尚经小学

2

福田第二小学

下骆宅小学

3

望道中学

下骆宅初级中学

4

稠州中学

义乌杭州育才学校

附件3

2024年义乌市共建型教共体工作考核细则

考核模块

考核内容

愿景协同

(10分)

教育共同体学校签订教共体建设协议书;由核心校牵头,制订学年度教共体工作实施方案,做好成员校的办学整体规划;由核心校牵头,认真总结教共体工作成效、经验,形成教共体年度工作报告。

师徒结对(12分)

全方位开展师徒共研活动。(每组结对师徒开展线上线下传授指导活动累计不少于5次,两校参与师徒结对教师累计不少于3组,12人。每少1人扣1分)

跟岗锻炼

(12分)

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支援校异地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

教学帮扶(12分)

每所受援校与支援校开展同步课堂、网络研修、送教下乡累计不少于15次。

线上拓展课共享

(12分)

每所支援校向受援校共享1门(不少于10课时)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学生集体交流

(12分)

受援校、支援校间每年跨地开展学生线下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派出学校参与学生不少于15人。

激励任务

名师工作室(10分)

支援校在受援校挂牌设立名师工作室(名师特指县级及以上名师、名班主任,市级及以上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等),并至少开展3场线下送教活动。(每设立1个并完成3场线下送教活动加5分,最高加10分。)

教师交流/支教活动(10分)

支援校安排教师到受援校开展教师交流活动/支教活动。(县域内城乡教共体教师交流时间超过半年的教师每人次加5分,最高加10分;或跨地区教共体教师支教时间累计达半个月的教师达到3人次,加10分。)

典型经验展示交流(10分)

在教共体建设等方面取得成功经验、形成典型案例;相关成果入选国家、省市征集遴选或在相关评比活动中获奖;在省市新闻媒体上获报道;积极承担各级教共体教学教研观摩展示、总结大会等活动。以上视具体情况予以加分。

附加分(10分)

“一拖三”的支援校(含跨地区结对),结对的所有受援校完成考核任务,支援校加10分。

共建型教共体工作考核相关说明:

1.开展结对帮扶的相关佐证材料需上传至“教育共同体应用”(https://jgt.zjer.cn/pro-base-backend/#/login),完成三项任务的材料上传后可通过“共享学校”认定,其中“教学帮扶”为必选项;

2.教共体工作列入学校年度考核项目,考核得分以学校在“教育共同体应用”上传佐证材料后的所得分为主要依据;

3.未完成“共享学校”认定的,年度考核中教共体得分直接为0;

4.共同体内所有学校采用同一考核结果;

5.既属融合型(集团化)教共体,又属共建型教共体的学校,考核得分采用共建型得分;被上级部门抽取为评估对象的,若达到建设标准(附件1)评估分80分,教共体考核额外加20分,若被上级部门评定为不达标,教共体考核分直接为0。

附件4

义乌市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名单

共建型教共体

序号

核心校

成员校

1

保联小学

大陈镇楂林小学

2

北苑小学

凌云小学

3

北苑小学

佛堂镇田心小学

4

北苑中学

义亭镇初级中学

5

宾王小学

佛堂镇塔山小学

6

宾王学校

荷叶塘初级中学

7

稠城第三小学

湖门小学

8

稠城第一小学

苏溪镇第二小学

9

稠江第一小学

上溪镇溪华小学

10

稠江小学

石鱼小学

11

稠州小学

苏溪镇第三小学

12

稠州中学

赤岸镇赤岸初级中学

13

稠州中学

义乌杭州育才学校

14

春华小学

拥军小学

15

丹溪中学

廿三里初级中学

16

东河小学

城西第三小学

17

东洲小学

佛堂镇倍磊学校

18

东洲小学

北下朱小学

19

佛堂镇初级中学

雪峰中学

20

佛堂镇初级中学

佛堂镇天吉路学校

21

佛堂镇第三小学

佛堂镇新成小学

22

佛堂镇佛堂小学

赤岸镇毛店小学

23

佛堂镇佛堂小学

赤岸镇尚阳小学

24

佛堂镇佛堂小学

佛堂镇新苗巷小学

25

福田第二小学

尚经小学

26

福田第二小学

下骆宅小学

27

福田小学

幸福湖小学

28

福田小学

前店小学

29

荷叶塘小学

大陈镇东塘小学

30

荷叶塘小学

启元小学

31

后宅小学

塘李小学

32

后宅中学

赤岸镇毛店初级中学

33

黄杨梅小学

大陈镇大陈小学

34

黄杨梅小学

复兴小学

35

江滨小学

赤岸镇赤岸小学

36

江东第一小学

苏溪镇第四小学

37

经济开发区学校

后宅街道鹤田小学

38

经济开发区学校

昌德学校

39

龙回实验小学

佛堂镇第二小学

40

龙回实验小学

察院厅小学

41

廿三里第二小学

大陈镇梓林小学

42

廿三里第二小学

廿三里第六小学

43

廿三里第一小学

华溪小学

44

廿三里第一小学

廿三里第五小学

45

廿三里第一小学

开元路小学

46

青口小学

徐江小学

47

青口小学

东江小学

48

上溪镇第二小学

上溪镇月湖小学

49

实验小学

佛堂镇第三小学

50

苏溪镇初级中学

大陈镇大陈初级中学

51

苏溪镇第二小学

苏溪镇胡宅小学

52

苏溪镇第一小学

苏溪镇西山下小学

53

望道小学

城西第五小学

54

望道中学

下骆宅初级中学

55

五爱小学

上溪镇吴店小学

56

西江小学

江湾小学

57

西江小学

崇德小学

58

夏演小学

城西第四小学

59

香山小学

官塘小学

60

香山小学

枫华学校

61

新丝路学校

前洪小学

62

幸福湖小学

起航小学

63

绣湖小学

义亭镇畈田朱小学

64

绣湖中学

春晗学校

65

杨村小学

黄山小学

66

杨村小学

松门里学校

67

义亭镇义亭小学

义亭镇杭畴小学

68

宗泽小学

义亭镇铜溪学校

69

宗泽小学

东苑小学

融合型(集团化)教共体

序号

核心学校

所属教育集团

成员学校

1

宾王小学

宾王小学教育集团

秦塘小学

2

宾王学校

宾王学校教育集团

江东中学

3

赤岸镇毛店小学

赤岸镇毛店小学教育集团

赤岸镇尚阳小学

4

稠城第一小学

稠城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高新区小学

5

稠江第一小学

稠江小学教育集团

稠江小学

6

佛堂镇佛堂小学

佛堂镇佛堂小学教育集团

佛堂镇状元里小学

7

福田小学

福田小学教育集团

国贸小学

8

后宅小学

后宅小学教育集团

九州小学

9

上溪镇第二小学

上溪小学教育集团

上溪小学

上溪镇溪华小学

10

实验小学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黎明湖小学

11

香山小学

香山小学教育集团

杨村小学

12

绣湖小学

绣湖小学教育集团

春华小学

13

绣湖中学

绣湖中学教育集团

稠江中学

14

新丝路学校

新丝路学校教育集团

稠城中学

15

大陈镇初级中学

大陈镇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云溪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