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82000000/2011-427370
义乌市数据管理中心
2011-06-30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07-08-31 01:4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项目名称 | 主要内容 | 实施步骤、目标 | 责任 单位 |
五、金融信息系统工程 | 金融同城网 | 2002年前建成金融同城网,实现电子汇 兑的天地对接,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 | 人行 |
信用卡 P05互联 | “十五”期间实现信用卡 P05互联,各种 信用卡共用一个 POS装置,从而推动信用 卡的普及,为电子商务打下支付手段上的 基础 | 人行 | |
信贷咨询系统 | 建设信贷咨询系统并实现全国联网 | 人行 | |
六、宽带多媒体教育网系统 | 远程教育及学校信息化建设 | 积极探索基于多媒体教育网的网上教学, 加快学校网络及教学资源建设,提高老 师的信息化水平,使义乌教育网成为全省 乃至全国的教育区域网建设提供示范,成 为浙中地区的最大教育资源中心。 | 教委 |
七、公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 交警道口监控系统和 GPS卫星定位系统 | 2005年实现全市主要道口监控系统建设, 重要车辆配置 GPS定位系统。 | 公安局 |
公安办公自动化系统 | 建立公安办公网络,建立公安所需的各类 信息库,包括常住、暂住人口库,刑事案 件信息库,治安、交通、消防管理信息库 | 公安局 | |
八、财政税收信息系统 | 税收征管的电子化、网络 | 实现国、地税、财政收入的登记、申报、 征管征收、稽核、检查的电子化、网络化。 推行防税控机和税控收款机,建立全市一 体化的税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税务 管理电子化、无纸化、现代化 | 国税局 地税局财政局 |
九、科技、卫生信息应用系统 | 科技信息网 | 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网,开发、建立各类科 技信息数据库,加强与各国各大专院校、科 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丰富科技息网网络信 息资源,建立完善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 技项目、科技成果、企业技术难题等各项数 据库,并具备数据库的分类查询检索功能, 在 2005年前,努力办好网上技术市场,以 利于我市工业产品档次的提升,更加便利地 为我市各企业服务 | 科委 |
项目名称 | 主要内容 | 实施步骤、目标 | 责任 单位 |
九、科技、卫生信启应用系统 | 卫生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 2002年前建立卫生系统内部计算机网络 管理系统 ,并与政府网互联。2005年前, 完成镇、街道医院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的 联网,采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涵盖门 急诊挂号、多媒体管理、领导综合查询 等十多个子系统。 | 卫生局 |
卫生信息网络 | 2002年前建立卫生信息网站,市人民医 院、中医院、妇保院首先开设网站,并 进行远程医疗的初步探索。至 2005年市 属综合性医院在 2005年前分别与省有 关医院联网,及时对疑难杂症进行上网 解答、咨询。镇、街道医院与市级医院 分别科室分片建立业务关系,从而完善 双向转诊制度。 | 卫生局 | |
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 2001年起要建立义乌城市建设和管理领 域的网络通讯环境,建立统一标准的基 础数据平台,并建设若干专业系统如: 规划系统、绿化系统、住宅系统、水务 系统、房地资源系统、环保系统、市容 环卫系统等,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理 信息系统。 | 建设局及相关专业 单位 |
十一、农业信息化 | 建立农业综合信息系统 | 2001年起,建设内部局域网、农业公众 信息网和农技 110,并在2002年实现市、 镇二级网络建设,至 2005年建成较为完 善的农业综合信息系统,在农业生产管 理和市场流通中发挥作用。 | 农业局 |
十二、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 信息平台建设 | 不断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完善宽带信息 服务如:视频点播( VOD)、网络电视、 网络购物、会议电视、可视电话、电 子证券交易等,让公众能通过计算机 方便地检索或发布社会公共信息 | 电信局等 |
人事电子政务系统 | 2001年开始建设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人 才资源网站,至 2005年完成“三库” 建设:人事管理办公资源库、流动人 才数据库、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 和管理人员信息库,实现办公自动化 | 人事劳动局 | |
义乌社区服务信息网 | 整合全市的社区服务资源,如婚介、 养老床位动态数据库等,建立一个以 便包利民为特色的大众生活资源服务 系统 | 民政局 | |
法律服务信息系统 | 2001年着手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涵盖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基层司法 所、法律服务所等,并与政府局域网 互联。结合 148工作平台,建设法律 服务信息库使公众能通过 internet方 便地检索法律信息。到“十五”期末, 完成各涉法部门、市局机关和下属单 位的互联和上网,并建立网站,开展 远程法律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 司法局 | |
旅游服务网建设 | 实现各类旅游信息共享,拓展网上旅 游业务。 | 旅游局 |
第一章 义乌市信息化建设成就
1998年是我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起步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围绕信息化建设的六大要素体系,按照《义乌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1998~2010年)》的要求,经过三年的奋战,使我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1.1信息网络基础建设
加快电话网的建设,于1997年完成了村村通电话建设,1999年建成“电话市”,为我市信息化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信息平台和区域内信息高速公路宽带网络的建设,加快信息枢纽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传统电话网向多媒体信息网的演变进程,加大ADSL等新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网形成了遍布城市、农村的HFC宽带网络,1998年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2000年实现有线广播电视基本村村通(99%以上)。移动通信网建有GS900、DCSl800等骨干网,及IP电话网、短信平台和智能网等增值网,联通公司建有GS900等移动骨干网和全国、全省、市三级寻呼网络,开通长途193和17911IP电话业务和165互联网上网业务。
1.2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方面
按照“联合建设,开源纳库”的建设方针,加强了相关部门的合作,先后完成了“商城信息”库、“科技信息”、“乡镇企业库”、“中华商埠”等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2000年10月24日“中华商埠”电子商务平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通仪式,标志着义乌小商品市场交易手段实现了划时代的转变,标志着义乌市场开始向“鼠标加小百货”商业经济模式的跨越。目前“中华商埠”搜索引擎已改版升级为集信息发布、搜索引擎、在线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站。
1.3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近年来,我市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化义乌”的一个重要载体,加以重视,市政府信息中心、科委、公安、财税、教育、金融、电信等部门通力合作,分别启动了政务信息网、公安交警电子监控综合系统、税管网、科技信息网、金融网、教育网等信息化应用工程,以及乡镇电视电话会议网和网上证券交易系统等等。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有效地提高了义乌城市的品位,促进了义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第二章 义乌市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原则
2.1指导方针
义乌市“十五”信息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实现《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所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贯彻执行“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立足本市,高起点、高标准地加快义乌市信息基础建设,抓住面向全社会影响的关键性应用工程建设,带动义乌信息服务业等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对外合作水平,加强对市场的支撑能力,为促进义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2.2原则
2.2.1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培育信息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电子商务,加速骨干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步伐。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促进社会资源加速向城市和中心城镇集聚,着力扩大与完善城市的信息集聚与信息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2.2.2统筹规划,加快发展
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以规划作指导,合理布局,联合建设,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打破系统和部门界限,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使我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处于全省县市领先水平。深化改革,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我市信息化有效、健康发展。
2.2.3政府推动,市场牵引
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要率先实现信息化,着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和发展信息市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多方资金、各类人才共同参与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发展的规模、水平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2.2.4依法治业,加强管理
信息化建设要纳入法制轨道,规范投资主体行为,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市场秩序,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引导和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确保信息安全。要坚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并重,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
2.2.5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信息化建设突出应用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现有的优势,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与培育,通过突出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市场,建设一批重点工程,逐步形成具有义乌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2.2.6重视人才,加快创新
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吸引各类信息化专业人才来我市创业,努力建设有利于人才创新和创业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信息化发展。
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强化技术创新,提倡和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自有品牌的产品。
第三章 义乌市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3.1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必须把它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协调下,采用成熟技术和统一标准,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发。信息资源开发完成后要尽快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要不断增加本地信息库的种类,扩大信息库的规模,提高信息库的质量,努力提高本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合理配置和利用频率、号码、网络地址和域名等网络基础资源。
“十五”期间,我市要着重建设经济类、科技类、社会公共类数据库,加快电子商务的建设。到“十五”期末,初步建成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旅游、地理信息、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等公共领域的信息资源库,形成覆盖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源体系,为城市信息化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保持义乌市场的繁荣。
3.2超前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网络是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十五”期间,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是建设高速度、大容量、互联互通的有线和无线多媒体通信网,实现通信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形成天地一体、互为备用的网络构架,为我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通信平台,并始终保持省内领先。
3.3着力培育信息市场
“十五”期内,大力培育以电脑为代表的信息产品市场,建设通信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所和从计算机信息服务的企业来这里安家落户,聚集一批计算机人才来这里工作。引导、扶持市场上规模、上档次,扩大市场的影响和覆盖面,大力培育无形信息市场,加大对信息市场的投入,技术信息、产品信息、人才信息等各类信息市场都要建库联网,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市场的规范与管理,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与消费者合法利益。
3.4大力扶持培育信息产业的发展
信息产业是支撑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必须给予大力培育发展。“十五”期间,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扶持和培育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初步构筑信息产业结构体系。
3.5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
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信息化成功之本,要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普及,2002年前高中以上计算机教育普及率应达到100%,以做好21世纪培养新人才的准备,加强学校信息化教育,对公务员及各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分批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3.6建立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规划保障体系。
第四章“十五”期间“数字化义乌”建设十二大应用工程
“十五”期间,抓好对全市信息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积极完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推动力的十二大国民经济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以带动和促进全市信息化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4.1宏观经济决策辅助系统工程(“金宏”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4.2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略,见附件清单)
4.3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4.4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4.5金融信息系统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4.6宽带多媒体教育网系统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4.7公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4.8财政税收信息系统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4.9科技、卫生信息应用系统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4.10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4.11农业综合信息系统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4.12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工程(略,见附件清单)
第五章 信息网络
义乌信息网络发展应遵循面向开放的国内外市场,引进适度竞争机制,建设、开发和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效益性原则;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金、资源和市场等多重约束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义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配置通信网络资源,适应本地多种业务的需求,防止重复建设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义乌市信息网络“十五”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加速向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及个人化信息网络的发展,基本建成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大力发展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GSM网)和第三代数字移动电话网(CDMA网),使我市信息网络全面实现现代化;充分满足社会信息化的需要,基本形成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化发展进程,使义乌信息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应水平,建成“数字化义乌”城市,达到现代化义乌“信息港”的建设目标。
5.1“十五”义乌市交换网规划
根据预测2005年义乌市交换机总容量为45万门,目前义乌市交换机总容量约23.9万门,“十五”期间需扩容21万门。
根据《义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义乌市将依托义北、义东、义南、义西等城镇群的发展,将城区规模不断扩展,而城市扩张中形成的一些开发区,可能成为新的用户密集区。因此,本规划建议在用户密度较大的市中心新建一模块局,在义北、义东、义南、义西等热点发展区域根据条件各新建一个分局,新建局所需面积应控制在15亩~30亩之间。
5.2传输网规划
5.2.1传输网现状(略)
5.2.2“十五”发展规划
“十五”发展规划的原则:坚持高起点、新技术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世界通信新技术,使整个地区的传输网逐渐向DWDM方向发展。
新建C4干线光缆优先考虑能沿高速公路进行建设,路线清晰,施工比较简单。在义乌市兴建新主干光缆,应与接入光缆分开建设,以提高其安全性。到2005年,义乌共建两个2.5Gb/S的自愈环,北环为后宅—宾王—荷叶塘—下骆宅—廿三里—苏溪—楂林—大陈—柳青—后宅组成;南环为上溪—夏演—东河—新马路—赤岸—城南—毛店—佛堂—义亭—吴店—上溪组成。考虑到今后数据业务爆炸性的增长,所以必须预先考虑到方便升级的可能性,因此在2005年之前,义乌两个2.5G的SDH环将上16波的波分,这为以后方便地扩容带来极大的方便。
5.3数据网规划
5.3.1数据多媒体通信网络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数据业务正呈现指数式增长态势,特别是IP业务正呈现爆炸式增长(增长率大约为300%)。从全世界范围看,估计在未来10年内,世界主要网络的数据业务量都将先后超过话音业务量,通信业务的构成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义乌市目前已建一个技术先进、运行高效安全可靠、完整统一的多层次多业务的现代化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网,这些网络主要包括公用分组交换网、DDN网、公用多媒体通信网和公用宽带业务网。
5.3.2数据网发展策略
分组交换网不再扩容发展,适当扩大本地网的DDN网络;以IP网尤其是宽带IP网为重点,调整现有数据业务网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资源的应用并适度超前地引入新技术和设备;适度发展AIM/FR网,以满足用户对宽带ATM/FR业务的需求,并且利用ATM/FR的网络作为宽带IP网的接人手段之一,还可作为ADSL用户的ATM汇接接入到宽带IP网络中。
5.3.3数据网“十五”期间发展目标
在“十五”期间,义乌数据多媒体宽带网将建成一个具有提供窄、宽带业务接人、交换、选路和传送能力的全业务综合通信网。初步建成以IP技术为核心、以IPOA、MPLS、IP OverSDH、IP OverDWDM等多种形式的宽带多媒体网。
5.4广播电视网规划
广播电视HFC网络已遍布义乌城乡的每个角落,全市拥有光缆杆线近千公里。光节点上百个,城区光缆环网和乡镇的南北二环网已建成,广播电视中心的局域网建成,投入近千万元的数字转播车投入使用。“十五”期间,广播电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继续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积极开拓融投资渠道,组建义乌广电网络公司,盘活广电网络资源存量,联合本地信息资源,发挥网络优势,提高网络效能。
(1)广播电视设备数字化改造工程。
(2)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工程。
(3)继续加大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实施户户通工程。到2005年,有线电视用户终端达到20万户,人户率达到80%以上。
(4)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广播电视大楼。
(5)广播电视综合多媒体网站建设工程。
5.5移动通信网建设规划
大力发展数字移动通信网,加速信息网络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个人化。目前移动公司通信信道总容量为21万户,基站共77个,“十五”期间争取将信道容量提高至45万户,新建通信基站35个。义乌联通公司目前建成移动通信基站42个,正在筹建900兆基站27个,1800兆基站21个,光缆传输300公里,建成了全国、全省、市级三级寻呼网络系统容量20万门,至“十五”期末,GSM容量达20万门,CDMA容量达40万门,新建基站100个,传输光缆1200公里。
5.6光纤接入网规划
5.6.1接入网现状与发展方向
接入网的建设要紧紧以光纤接人为重点,抓住重点单位、小区、乡镇,首先实现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小区(FTTZ)和光纤到大楼(FTTB),然后随着通信业务的发展、铜缆的不断替换以及网络结构的不断演变,逐步推进光纤接入网建设的进程,扩大光纤接人网的覆盖程度,使光纤逐步靠近用户终端。对近期光纤难以敷设而用户又急需接入的,可以选用铜线接入、光纤—铜线混合接入及无线接人等方式,优先采用xDSL、G.lite、ISDN、LMDS等技术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性和网络的有效性。
5.6.2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从目前来看,宽带业务的应用主要有:高速因特网接入、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学、会议电视、电子商务、高速局域网互联、视频点播、交互游戏等。这些应用给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由于市场需求的推动,宽带接入技术这几年有了较大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基于铜线(缆)的接入技术有xDSL(HDSL、ADSL、VDSL.……)、Cable Modem等;基于光纤的接入技术有源光接人和无源光接人等;还有固定无线接人技术。
5.6.3光纤接入网建设原则(略)
5.6.4义乌市光纤接入网建设的考虑[略)
5.6.5无线接入技术的考虑(略)
5.7管道规划
5.7.1管道建设的原则(略)
5.7.2义乌市管道建设的考虑(略)
第六章 信息化政策与法规
6.1加强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与制度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的事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要及时制定、完善信息化建设相应的政策、制度,以利于信息化发展。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税收、信贷、土地使用、技术推广、人才引进、收益分配等特殊政策,扶植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关键技术、主要市场加快发展;建立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要加快制定信息资源、信息安全、信息服务、信息工程等方面的管理办法,规范社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发布和利用的行为,保障法人、组织、公民获取信息的基本权益,保护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制定社会信息化、乡镇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6.2建设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结合机构改革,建立与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信息化领导机构的权威性,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重大方针政策,加强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宏观协调与管理力度,促进资源共享,切实保证各项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同时,加快和完善信息化事业中介组织和中介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市场的规范管理,建立综合布线、网络集成资质管理制度,加大信息化工程管理力度,建立信息化重点工程审批制度,对我市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加强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质量监理与监督,建立信息化重点工程考核责任制·,使信息化工程落到实处,并提高信息化建设工程质量。
6.3营造信息化人才创业优良环境
培养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人才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是加强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不仅需要大量地引进信息化人才,更重要的是要留得住人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此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创业的新机制,通过提供项目配套资金,技术入股分配,优先评定技术职务,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等多项措施,不断改善专业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质量,吸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高中级人才来义乌工作、生活,形成一支技术和经营结合、研究和应用结合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营造一个继承、创新,合作、竞争,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创业氛围。
6.4形成信息化投融资新机制
加快信息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采取与国际接轨,适应和促进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运作机制,形成有多种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多类投资政策构成的新的投融资体制。
把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投入作为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化的投资建设列入市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体现国家意志的公益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集中控制,增加投入,建立信息化专项发展资金,加大建设力度。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境外资金发展信息化事业。大力推进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加大以信息产业为对象的股权筹资,优先推荐信息产业企业上市,广泛吸收海内外资金。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推进信息化国际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有效地利用外资建设一批信息系统和投资项目。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以风险投资为依托。要开辟风险投资资本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纳国内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投资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引入国际风险投资。
6.5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发展信息化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建立我市交互网络安全认证机构,对登记处网络安全体系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加强党政机关、金融、财税、国防建设和尖端科技等重要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严厉打击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犯罪活动。
6.6抓好信息产业发展
信息化为信息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全面落实扶持高新技术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根据本市实际,制定特殊倾斜政策,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扶持信息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积极引导产、学、研相结合,鼓励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项目及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在立项、资金筹措、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给予支持。
课题负责人:方浩福
主要执笔人:王家森、虞望圣、虞巧萍
课题组成员:赵健明、王家森、张庆奇、叶国江
葛巧棣、虞望圣、虞晓萍
附件:
“十五”期间“数字化义乌”建设十二大应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