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82000000/2011-427413
义乌市数据管理中心
2011-06-30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07-08-31 01:4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镇 区 | 学 校 | 现 占 地 面 积 (亩) | 需 要 地 (亩) | 年 招 生 班 数 | 规 模 | 位 置 | 招 生 区 域 | 区 域 人 口 (万) | 完 成 时 间 | 投 入 经 费 (万元) | 建 设 类 型 | 办学性质 |
稠 江 | 开发区小学 | 30 |
| 5 | 30 | 开发区 | 开发区 | 1.7 | 已建成 |
|
| 公办 |
经发小学 | 24 |
| 3 | 18 | 稠关 | 稠关、季宅等 | 1 | 已建成 |
|
| 公办 | |
江湾小学 |
|
| 4 | 24 | 江湾村 | 原江湾乡及官塘乡的金村 | 1.4 | 已建成 |
|
| 公办 | |
官塘小学 |
|
| 4 | 24 |
|
| 1.4 | 已建成 |
|
| 公办 | |
杨村小学 |
|
| 5 | 30 | 杨村、在樟森塘附近稠义路西 |
| 1.7 | 2004年 | 1500 | 新建 | 公办 | |
楼下村小学 |
| 70 | 6 | 36 | 楼下村附近 |
| 2 |
|
| 新建 |
| |
龙回小学 |
| 40 | 4 | 24 |
|
| 1.4 |
|
| 扩建 | 公办 | |
小 计 |
|
| 31 | 186 |
|
| 10.6 |
| 1500 |
|
| |
北 苑 | 三里塘小学 | 3 | 30 | 4 | 24 | 三里塘油库西侧 | 三里塘等 | 1.4 | 2005年 | 1000 | 搬迁 | 公办 |
柳青小学 | 16.8 | 30 | 4 | 24 | 柳青初中校址 | 柳青办事处 | 1.4 | 2002年 |
|
| 公办 | |
机场路小学 |
| 36 | 4 | 24 | 何麻车附近 | 北苑、何麻车等 | 1.4 | 2005年 | 1000 | 新建 | 公办 | |
前洪中小 | 16.3 | 30 | 4 | 24 | 前洪初中校址 | 前洪办事处 | 1.4 |
|
|
| 公办 | |
星火小学 | 15 | 3 | 4 | 24 | 星火村 | 星火村等 | 1.4 | 2005年 | 500 | 扩建 | 公办 | |
黄杨梅小学 | 12 | 30 | 4 | 24 | 黄杨梅村 | 黄杨梅、镇开发区 | 1.4 | 2005年 | 500 | 扩建 | 公办 | |
小计 |
|
| 28 | 168 |
|
| 8.4 |
| 3000 |
|
| |
后 宅 | 后宅镇小 |
|
| 6 | 36 |
| 后宅片 | 2 | 2003 | 500 | 扩建 | 公办 |
湖门小学 |
|
| 2 | 12 |
| 湖门片 | 0.7 | 已建 |
|
| 公办 | |
下田小学 |
|
| 3 | 18 |
| 下田片 | 1 | 已建 |
|
| 公办 | |
塘李小学 |
|
| 3 | 18 |
| 塘李片 | 1 | 已建 |
|
| 公办 | |
万界小学 |
|
| 6 | 36 |
| 新区及周边村 | 2 |
|
| 新建 | 公办 | |
小 计 |
|
| 20 | 120 |
|
| 6.7 |
| 500 |
|
| |
合 计 |
|
| 178 | 1068 |
|
| 57.6 |
| 20800 |
|
|
新区配套学校,由新区开发单位按规划要求与新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其办学所需费用列入新区开发成本;因户籍制度改革所需扩建、新建的学校,其所需经费从土地出让金、城市增容等渠道筹集。
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经商办厂能人捐资助学。捐资办学由各级政府组织发动筹集。谁筹集谁管理使用。
积极施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确保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同时,要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采取集资、贷款、股份制等筹资方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⑶建立现代人事管理制度。
校长招考聘任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新进人员养老保险制和人事代理制,日趋科学完善,教师能进能出,领导能上能下的现代化高效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得以实现。
3.更新教育管理思想,构建与现代化相适应的规范教育管理机制。
加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建立依法行政工作秩序,完善教育执法监督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政府依法办学职责明确,责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到位,督查规范;学校依法治教,管理规范;教师依法执教,严格按《教师法》和聘用合同履行职责,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建立科学评价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宏观管理,建立并完善对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制度。对学校实行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学校等级目标管理,对教师实行年度考核,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对学生实行素质发展情况监测,实施学生素质发展水平报告单制度。实行有效奖罚,完善激励机制。
校内管理制度健全,党政工配合紧密,校长负责制日趋完善,支部保证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到位。
4.优化教育结构与布局,构建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结构与学校布局。
⑴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和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同步接受义务教育,在现有基础上,创办5-10所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初中,10-15所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小学。
推进幼儿教育社会化,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市各乡镇均建有一所六个班以上的上规模、上档次的中心幼儿园。
优化高中段结构,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增加高中段教育资源总量,普及高中段教育。继续扩大市属职业高中的办学规模,使三所职校年招生规模均达到1000人、25个班以上。普通高中继续实行“二、一分段,高三分流”。到2005年,力争使普通高中20%左右学生分流到就业预备教育。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活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建成一批示范性高中段学校,力争使义乌中学进入全国1000所示范性重点普通高中行列,使市城镇职校进入全国2000所重点职高行列。
积极稳妥发展高等教育。以股份制形式办好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国家远程教育的辐射,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争取到2005年在校生达5000人左右。同时加强与浙江大学等省内外名校合作,办成地方一流的知名学院。扩大电大义乌分校的办学规模,创办电大义乌分院,提高办学档次;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2005年前,建设义乌市职工成人培训中心,城乡企业新增职工上岗都要经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实现学历证书、专业证书、岗位技术培训证书制度。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全市争取1-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进入全省100所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行列。到2005年,全市各乡镇均要办好1所标准化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协调发展,加大与农业、科技的相互沟通,建立立体成人教育网络。
(2)抓好学校布局调整,提高办学效益。
根据义乌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按照高中向城区和卫星镇集聚,初中向镇、区集聚,小学向乡镇、中心村集聚的“三集聚”战略,实行统一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到2005年,小学调整到70所左右,初中调整到20所左右,将分散在全市的普通高中逐步调整到城区和卫星镇,新办2-3所上规模、上档次的普通高中。在2002年底前完成义乌中学搬迁建设。
5.优化教育手段、方法,形成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办学条件与教育方法。
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巩固“两基”成果。到2005年,全市所有乡镇均达省教育强镇标准,城区学校教育手段进一步现代化,乡镇所在地学校实现教育手段基本现代化,其他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逐步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全市建成10个电化教育、计算机、语音、劳技中心。
推进教学设施现代化。各中小学在按标准配齐常规教学仪器、设备的基础上,逐步配齐计算机,普及计算机教学。全市所有学校联入教育网,实现“网上双向图象教学”、“网上教育图书馆”、“网上家教系统”和“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四大功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大力开发优秀教育教学的软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山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教学,建立“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模式。
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强化教科研意识,加大教科研力度,实现校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全市性教科研成果推广使用率占20%以上。
6.优化师资,建设一支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切实增强教师依法治教、依法从教、依法施教意识,努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准,切实做到为人师表。
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幼儿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力争达到100%,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70%以上;初中教师合格率在98.5%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0%以上;高中教师合格学历在85%以上,其中研究生毕业及经研究生班培训的人数不低于20%。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需求,周期性实施以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全员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学科教学技能培训工作,达标率为100%。全市50周岁以下教师都能上机上网,全市80%以上教师会制作课件,要有30-50名教师成为课件制作行家和带头人。
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所有教师能开设教研课,30%教师能开示范课或观摩课。每位教师每年至少看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作一本不低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性论文。5‰的教师参与国家级课题的研究,5%的教师参与省级课题研究。45周岁以下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门研究课题。
实施“十百千”名师工程。设立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专项资金。培养20名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教书育人专家,5位名校长;100名金华市级名教师,20位名校长;1000名义乌市级学科带头人。同时,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通过新任教师试用期的全员培训,结对拜师等活动,培养100名青年教学能手,其中获省级开课一等奖的不少于10名。
三、各类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1.义务教育阶段规划
⑴调整学校布局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设置学校。根据义乌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按照重组、撤并、变更相结合的原则,着眼长远,结合实际,重新合理布设学校,进行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
积极创办“寄宿制”小学。到2005年,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寄宿制”办学条件。
合理处置被撤并学校的校产。未处置前由乡镇教办管理,可继续用于教育事业。也可经市国资、教育部门批准后,进行拍卖、转让,所得经费用于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⑵布局调整规划
小学教育。继续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积极创办“寄宿制”小学,到2005年,小学由现在的121所调整到70所左右。争取有10所小学成为特色小学,有5所小学成为省示范性小学。
具体规划见下表:
其中城区具体规划如下:
稠城:撤并长春完小、宗宅完小、大塘下完小;新建绣湖小学(合并现绣湖小学和稠城一校,在原义中操场地块划出50亩)、福田市场小学、化工路小学。
江东:撤并平畴完小、大元完小、下湾完小、下王完小、毛店完小、青岩付完小;新建五爱小学、东洲小学、青口小学、宗塘小学、隔塘小学。
稠江:撤并杨村完小、楼下村完小、喻宅完小、金村完小;新建杨村小学、楼下村小学;扩建龙回小学。
北苑:撤并万村小学、杨街完小、青溪完小;新建机场路小学(或扩建崮山小学)、三里塘小学;扩建星火小学、黄杨梅小学。
后宅:撤并曹村完小、西何完小、寺前完小、后余完小、遗安完小;扩建后宅小学、塘李小学。
通过撤并、扩建、迁建、新建后,城区办学规模能够满足50万人口的小学就学需要。
调整后小学布局情况如下表:
学 校 | 2000年 班级数 | 2005年 班级数 | 投入 (万元) |
义乌中学 | 30 | 45 | 17000 |
义乌二中 | 24 | 36 | 3000 |
义乌三中 | 30 | 30 | 2000 |
义乌四中 (原义中校址) |
| 30 | 1000 |
义乌五中 |
| 30 | 6500 |
大成中学 | 30 | 30 | 1000 |
义亭中学 | 24 | 30 | 1000 |
苏溪中学 | 18 | 18 | 500 |
廿三里中学 | 18 | 18 |
|
其它 | 30 | 30 |
|
合 计 | 204 | 297 | 32000 |
教师进修学校。建造综合楼、学员宿舍,建好操场。配齐配足各项教育教学设施。成为教师培训、进修、教科研的中心。
电大义乌分校。原城镇职校城北校区划归电大义乌分校,创办电大义乌分院,扩大招生能力,现电大校产用于其它教育。
课题负责人:王萃忠
主要执笔人:刘宏涨
课题组成员:于云才、葛晓明、龚群峰、
王鸿湘、李顺根、胡延宝
具体规划见下表:
其中城区具体规划如下:
北苑:①迁建柳青初中(更名为北苑初中),柳青初中的原址给柳青小学。②迁建前洪初中,原址给前洪小学。
江东:迁建江东初中,原址用于扩建义乌二中;新建江南初中。
稠江:迁建经发初中,原址用于扩建城镇职校,经发初中和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合办一所新的初中。
稠城:新建福田市场初中。
后宅:新建后宅初中,撤并湖门初中、塘李初中。
调整后初中布局情况如下表:
劳技、电教、计算机中心建设
全市中小学全部联入教育网,并在全市建立十个劳技、电教、计算机中心,全面实施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特殊教育
以市星光实验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标准,扩大办学范围,使残疾儿童与其它儿童同步实施义务教育。
2.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
⑴普通高中布点调整意见
迁建义乌中学,总用地426亩,规模45个班,需建设经费约1.7亿元。到2002年建成,原义乌中学向北征地扩建,改办义乌市第四中学。
扩建义乌二中,原江东镇中搬迁后的校址划给义乌二中,扩建成36个班规模,十五期间投入经费3000万元。
新建义乌五中,拟建在环城南路和稠义路交叉口附近,占地180亩,30个班规模,需投入经费6500万元,在2005年前建成。
具体规划见下表:
⑵职业高中布点调整意见:
新建城东职高,拟建在现青口乡前屋、江东路附近,占地180亩,60个班规模,要求在2005年前建成,需投入经费6000万元。
加快城镇职校、综合职高、中等农技校建设。搬迁经发初中,扩建城镇职校;综合职高向南征地60亩,中等农技校向东征地100亩扩建校园,扩大招生能力。
浙江建材技校现用地55亩,在校生1000人,到2005年班级扩大至30个班,在校生达1500人。
具体规划见下表:
3.幼儿教育规划
为实现到2005年全市普及幼儿教育,建设一批省、地、市级规范化、示范性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各镇和街道办事处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创办中心幼儿园。现已建的稠城街道办事处、佛堂镇、上溪镇、义亭镇、廿三里镇等中心幼儿园,应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逐步实现办园现代化;2005年,全市各镇和街道办事处都要建成中心幼儿园,形成以中心幼儿园为龙头,市(县)一级幼儿园为示范,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园模式,使幼儿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城区幼儿园按每4000-6000人口规模6-9个班,用地10-15亩的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建设。
4.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规划
新建义乌市职工培训中心。
各镇和街道办事处新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或培训站。
办好“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争取到2005年,在校生达5000人左右,创办前五年开办高等专科,五年后申办本科,并争取建立2-3个省内外著名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学点。校园面积由现在的248亩扩大到500亩左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义乌市现代化建设纲要》和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办一流教育,创全国示范,全面提高社会群众的文化素质,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和5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十五”期间教育发展总体目标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教育先进县为载体,整体优化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和教育水平,构建与义乌城市化、现代化相适应,功能齐全,体系完备,由坚实的基础教育,比较完备的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较为发达的高等教育组成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达全国先进水平。
(二)事业发展目标:
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到2005年,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同步接受义务教育。全市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达100%和99%以上。
到2005年,初中升高中段教育比例达95%以上,普及高中段教育。
到2005年,全市职高与普高在校生之比达到1∶1。
到2005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到2005年,农村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5%以上,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普遍掌握1-3项实用技术,努力实现每农户中有1人达到中专及以上水平,干部、职工及农民年受训率达50%以上,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以上。
到2005年,大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40%以上,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达400人以上。
(三)措施与要求
1.更新教育思想,树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动、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在义乌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观念:把人的现代化作为加快发展义乌经济的首要因素,把教育当作先导性、全局性的基础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在义乌社会群众中形成一个全新的投资观念:把教育投资当作生产性投资,舍得在教育上化巨资。
在全体教育工作者中形成一个全新的“服务、质量”观念:创造义乌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益,服务义乌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全社会构筑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
2.更新办学思想,构建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投资、办学体制。
⑴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模式。
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着重兴办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段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稳妥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若干上规模、上档次、能起示范作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社会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制订并完善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教育和民办学校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依法办学。
推进学校按章程自主办学。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办学章程,逐步推行按章程自主办学。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年薪制,建立学校理事会制度。增强学校主动发展能力,树立“名牌”、“精品”意识,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推出自己的“名牌、精品和拳头产品”,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教育。
⑵形成现代、高效的教育经费筹措、管理、使用机制。
市财政继续确保对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按乡镇人口数包干拨款办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教育文化经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12%。不断提高市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做到五年内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加大教育事业费附加征收力度,依法征收城乡教育事业费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