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330782000000/2011-427414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义乌市数据管理中心

  • 成文日期:

    2011-06-3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义乌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五”计划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07-08-31 01:4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01—2005年是我市面向新世纪,进入千载难逢的突破性发展时期,为使卫生事业的发展能适应大城市规模的现代化商贸名城建设需要,用大手笔构筑起义乌市现代化卫生体系,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特制定义乌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五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刻领会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围绕现代化商贸名城和大城市的总目标,加大加快以卫生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农村卫生为重点的综合卫生改革力度和改革步伐,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建立具有义乌特色的现代化卫生体系,适应医学模式和卫生需求的变化,形成有序、高效、低耗、富有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卫生服务综合能力,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有效地保障人民健康,为我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大城市规模的现代化商贸名城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大胆开创具有义乌特色的卫生发展之路的原则。
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战略。凡有利于义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有利于义乌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利于义乌卫生现代化建设的,就冲破一切束缚,转变观念大胆去做,开创具有义乌特色的卫生发展之路。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原则。

大胆运用市场机制改革现有卫生体制,调整卫生服务的运行环境,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遵循资源共享,成本效益兼顾的市场规律,适应医学模式和卫生需求的变化,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
    3.与义乌市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

义乌市要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建成中心城区50万以上人口,建城区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城市和具有特大城市规模的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商贸名城,卫生事业必须适应这个发展,构筑义乌市现代化卫生体系,尽快实现卫生现代化。并且,卫生事业的发展还要领先于义乌市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各项卫生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80年代水平。
    4.基本卫生服务和不同层次需求相兼顾原则。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体现社会公平,尽最大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以中心城区医疗单位为辐射点,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确保义乌市民都能得到基本卫生服务,享受卫生保健。

5.推进法制和民主建设的原则。

卫生行政机关转变职能,从主要作为医疗机构的代表者转变为广大群众健康利益的代表者,弱化医院总院长的身份,增强法制观念,促进依法行政,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实行卫生管理。医疗机构既要依法治院,也要强调民主管理,增强公开、公正、公平意识。建立权责明晰、富有生机的医疗机构组织管理体制,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管理的法人实体。

6.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原则。

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教育广大卫生人员弘扬白求恩精神,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7.实行全行业管理原则。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打破现存的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鼓励社会资金办医,适应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实际,促进医疗机构围绕质量和效率公平竞争。

8.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持续发展原则。

区域卫生规划必须统一,按义乌市行政区域划分,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同时根据规划的要求,精心研究分步实施计划,并有足够的持续发展后劲,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卫生体系。

三、总体目标

十五期间,围绕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大城市两大总体目标。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大城市、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的卫生体系;全民健康水平大为提高,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立足本市,辐射周边,形成资源配置优化、医疗布局合理、医疗技术优良、保健服务便捷、科研教学配套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使我市卫生事业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国民健康各项指标达到小康富裕水平以上;行风建设大为加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工作目标

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

卫生资源配置应遵循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提倡资源共享,成本效益,提高效率,针对现有卫生机构布局、规模、功能进行结构性调整,主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提高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根据兼改并转、优化结构、扩大功能、提高效益、实现卫生产业现代化、建立现代化卫生体系的卫生发展战略,从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和大城市的总体目标出发,调整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立起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即具有义乌特色的义乌市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行政管理与指挥锁链:
市卫生局各科、办


生十三个卫生分局(卫办):区域行业管理


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和五处八镇医院:分院
    市卫生局:为全市卫生行政管理机关,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将不同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以策划指挥、政策研究、宏观调控、检查监督为主,对全市卫生事业实行全行业管理。
    市卫生局下设十三个分局(或卫办),为事业单位。
    具体执行市局各项决策、决议,并在管辖区实行全行业管理。
    市局直接管理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和五处八镇医院。
    ()医疗机构

重点强化市区卫生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以市中医院为重点,以妇幼保健、肿瘤(精神病)、口腔、高血压治疗、皮肤病、感染等专科医院和五处八镇医院为医疗骨干,社会兴办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格局,做到常见病、小病进社区,重病、疑难疾病进医院。

医疗机构床位:

床位总数、千人口床位数参照《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按服务功能、辐射广度、面向社区等层次配置。

2005年,全市总床数达到3040张,每千人口床位数3.0(100万居住人口计算)
卫生人力:

2005年,全市卫技人员发展到3200人,每万人口卫技人员数达3.2人,其中医生数增加到1600人,每千人口医生数1.8人,护士数增加到1300人,每千人口护士数达1.3人,医护比例为10.72,预防保健机构人员增加到300人。

1.城区医疗机构:

(1)义乌市中心医院:占地17M2,建筑面积117M2,是辐射全市乃至影响周边县市,承担全市医疗技术业务指导,解决疑难重症,集急救、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疗技术龙头。属省内一流三级综合性医院,设床位910张,年门诊人次期末达80万,重点建设学科10个以上,学科带头人20名以上,科研成果(地市级以上)10项以上。十五期间达到省内高层次医院应具有的规模、科研、功能和技术水平。
市中心医院:2002101完成基本建设任务,2003年元月投入使用。原址健康路1号仍设立中心医院分部。

(2)义乌市中医院:为迁建单位,新址设在03省道以西,环城东路以北,靠近福田市场征地230亩。

属三级乙类以上省内知名中医医院,设床位400张,是辐射全市乃至周边县市的中医、中西医相结合的医疗技术骨干医院。期内把市中医院建设成为浙中地区中医诊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具有现代化中医特色的综合性中医院。在骨伤科、中风、中西医结合、肾病、肛肠科等中医特色专科在全省领先基础上,其他学科方面有所新突破,期末建设重点学科5个以上,学科带头人10名以上,科研成果5项以上。2002年启动征地、基建,2004年完成基建任务,2005年初投入使用。

(3)义乌市妇幼保健院:院内新建住院大楼12000平方米,设床位xO—300张,期末达到二级甲,增挂市妇女儿童医院。血站易地搬迁。血站地产转让给妇保院。重点以妇科、产科(中心城区范围内除市中心医院设产科外,其余医疗单位一般不设产科)、儿科(内、外)、新生儿科、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科为主,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妇女儿童专科医疗和保健服务。同时,承担指导全市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期末建设重点学科3个以上,学科带头人5名以上,科研成果3—5项。

工作指标:医疗指标年门诊人次期末达30万。保健指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检查五次以上)期末达95%以上,住院分娩率期未达99%以上,婚前医学检查率期末达95%以上,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期末达88%以上。

(4)义乌市第三人民医院:增挂肿瘤医院牌子,由目前肿瘤、精神病专科逐步扩大服务功能。占地65亩左右,新建住院大楼6000平方米,期末床位规模200张以上,达到二级甲专科医院。开展肿瘤、精神病、老年性疾病、慢性病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

(5)义乌市口腔医院:增挂稠城医院牌子,以口腔医院、福田卫生院为主组建,位于福田,征地50亩,2001年启动征地,2002年基建完成,拟建门诊、住院(康复)、医技等医疗用房约10000平方米,汗设口腔、内、外、儿、妇等科室,床位50张以上,期末达到一级甲宗合医院,负责该辖区范围内及中国小商品城经商人群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下骆宅、尚经、前店分院为稠城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6)义乌市江东医院:以桥东卫生院为主体组建,位于殿下村以南,占地30亩左右,2001年启动征地、基建,2002年底前完成门诊、住院(康复)、医技等工作用房及辅助用房8000平方米,开设内、外、儿、妇科、骨伤科等科室,设床位50张以上,期末达到一级甲综合医院。负责该辖区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

徐江、青口分院为江东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7)义乌市稠江医院:以市皮防站为主体组建,在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内征地50亩,期末新建,拟规划建一级乙类综合医院,增挂义乌市皮肤病医院的牌子,设床位50张以上。
江湾、官塘分院为稠江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8)义乌市北苑医院:以原城西医院为主体组建,位于环城西路以西,新义中学附近,占地30亩,设床位50张以上,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研究工作,形成以高血压治疗为重点的专科医院,期末达到二级甲专科医院。2002年前完成门诊、住院(包括康复)、医技等医疗业务所需的用房,2003年投入使用。同时负责辖区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
前洪、柳青分院为北苑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9)义乌市后宅医院:位于义北大道,占地50亩。2001年启动新建住院大楼2000平方米,设床位50张以上,期末达到一级甲综合性医院,开设内、外、儿、妇、中医等科室,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湖门、塘李分院为后宅医院分文机构,担负该辖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八镇医疗机构:

(1)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增挂佛堂医院牌子):大综合小专科二级甲综合性医院,设床位150张,承担义南和义西部分区域范围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小专科重点以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诊断、治疗为主。
    王宅、塔山、倍磊、合作、田心分院为佛堂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社区卫生服务。

(2)义乌市上溪医院、义乌市苏溪医院:各迁建及征地50亩,床位50张以上,建筑面积10平方米,期末达到一级甲以上的综合性医院,负责辖区范围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社区卫生服务。

吴店、下宅、溪华、黄山分院为上溪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巧溪、新新、路东、联合分院为苏溪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义乌市甘三里医院:将华溪骨伤科医院并人,在现甘三里中L1卫生院基础上改建为以骨伤科为特色的一级乙综合性医院,设床位50张以上。华溪分院为竹三里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4)义乌市义亭医院、赤岸医院、大陈医院:各迁建及征地50亩,床位50张以上,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期末达到一级乙以上的综合性医院,负责该辖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杭畴、王阡、畈田朱分院为义亭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毛店、尚阳、东朱分院为赤岸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东塘、楂林分院为大陈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医疗、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5)义乌市城西医院:由夏演乡卫生院更名,设床位50张以上,期末达到一级乙的小综合大特色的医院。

东河、何里分院为城西医院分支机构,担负该辖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私营医疗机构:

(1)稠州医院:位于秦塘,开设内、外、儿、妇、骨伤等科,设床位100张以上,期末达到二级乙综合医院,主要承担周边居民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复元医院:位于经济开发区,设床位100张以上,期末达到二级乙综合医院标准,功能与服务内容与稠州医院相同。

4.其他医疗服务机构:

(1)居民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工作站原则上5千人口(或三个居委会)设一个,业务用房不少于50平方米,并配备医护人员和检查治疗设备,负责该辖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教、爱国卫生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厂矿学校医务室:仅限于负责本单位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不得占用营利性用房。

(3)个体诊所:与当地医疗机构相衔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加强管理。开业范围仅限于口腔、牙科、中草药、骨伤、中医、痔瘦、针灸、推拿等,内、外、儿、妇、皮肤科等从严控制。

(4)村卫生室:根据卫生规划要求,视地域、人口、服务半径等状况,方便群众,设立若干村卫生室。行政村可设立村卫生室,居委会不得建立村卫生室。根据地域、人口、服务半径等状况,方便群众。在城区建设中已改建为居委会的或已撤消的村,村卫生室一律撤消。
    ()卫生执法服务机构

(1)义乌市卫生监督所:建立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在江东征地3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2001年征地、基建,2002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人员80—100名,为全额拨款单位。五处八镇各成立卫生监督分所,人员3—6名。职责:实行卫生综合执法、卫生法制教育、普及卫生法制知识。

(2)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防疫站为主,组建成新型的、综合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江东征地30亩,设床位50张,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2001年征地、基建;2003年投入使用。该中心担负全市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等监测和预防控制。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扩大和完善疾病报告系统,开展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监测,以期减少疾病危险因素和降低疾病发病率。

工作指标:传染病控制:

法定传染病(甲、乙类)总发病率十五期间比九五期间下降20%;

继续巩固消灭脊灰成果;

五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率十五期间比九五期间下降70%,不出现暴发流行;

霍乱、流行性出血热控制暴发流行;肠道急性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水平;

涂阳肺结核患病率2005年比1990年下降60%;

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监测率200590%,城乡居民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率200570%以上:

医院传染漏报率2005年比1997年下降50%。

地方病控制:

继续巩固消灭鼠疫血吸虫病、碘缺乏病、地氟病成果;

继续巩固消灭疟疾成果。

儿童计划免疫:

四苗接种合格率,以村为单位继续巩固98%,以乡为单位达到95%。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城市达到95%,农村97%以上。

五大卫生:

18类食品监测合格率2005年达到85%;

有害有毒生产场所监测合格率2005年达到85%;

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达到85%以上;

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和监测合格率逐年有所提高。

非传染慢性病控制:

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率2005年社区达到70%以上,管理率达70%以上;

恶性肿瘤:抗癌教育覆盖率城市70%以上,农村达50%以上,发病率、死亡率相应有所下降。

冠心病:急性报告率2005年比八五期间下降25%。

(3)义乌市卫生进修学校:以市疾控中心为依托,征地15亩,新建教学大楼、办公用房约3000平方米,设3—5个班。主要是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各类培训进修教育;同时进行医学科学技术、卫生综合信息的收集、开发、研究和利用,形成集教学、科研、信息、人才培训、学会管理等融为一体的医学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交流中心。

(4)义乌市红十字会血站:在市中心医院附近征地15亩,新建采供血楼2500平方米、血源管理楼1500平方米。

(5)义乌市卫生后勤服务公司:由市改水站、卫生服务公司及城区医疗卫生单位的后勤科室组建各种专业的卫生后勤服务实体。
    五、主要保障措施
    1.强化政府调控职能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转变思想观念,真正认识到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共事业,树立区域规划和大卫生观念,切实把区域卫生规划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完善和实施好区域卫生规划

区域卫生发展是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也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凡设置在区域内的所有卫生资源都要纳入规划范围,对区域内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监督、统一管理,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真正做到资源优化调配,使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地利用。

3.深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卫生投融资必须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配置原则,更有效地盘活存量,优化卫生资源的增量。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走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办医、兴医、强医之路。在明晰产权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运行机制下,在讲究效率、兼顾效益、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国内外资金。卫生融资渠道要广,方法要多,形式要多样,千方百计筹措卫生发展资金。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加大卫生收费政策改革,既要遏制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又要确保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促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规范卫生经费补助方式,兼顾公平与效率,鼓励竞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推进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改革

(1)开展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加快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从建设义乌现代化卫生体系和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出发,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高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理顺政事职能,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十五期末,建立起符合卫生工作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才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

十五期间,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完善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院(站、校、所)长实行聘任、考任、选任、委任等多种选拔任用方式,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推行中层干部竞聘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卫生系统员工全面实行聘用制,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单位与员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合法权益。
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单位内部工资制,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扩大各单位的分配自主权,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2)进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改革:

2001年完成我市医疗机构分类界定,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非营利医疗机构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其收入用以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入结余只能用于自身发展,同时还承担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服务体系中占主体和主导地位。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所得收益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放开,完全由市场调节,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

(3)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改革:

在逐步规范财政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医疗和药品收支实行分开核算,药品收支结余全部上缴市卫生局,纳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其主要用于保证弥补医疗成本的需要,医院发展建设、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部及个体诊所除可经销由卫生行政部门审定的常用药和急救用药外,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

5.加快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适应现代化卫生体系的建立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卫生人才的培养,拓宽成才之路,多途径引进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坚持技术至胜、人才为本,充分认识到人才的现代化才是发展卫生事业的根本,面向全国招聘一批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以128科教兴医工程为载体,培养一批本地高级人才,努力营造重才、聚才、育才、用才的氛围,造就一支适应义乌市现代化卫生体系建设的人才队伍。


课题负责人:王萃贤
主要执笔人:陈金山
课题组成员:王越、王基冬、范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