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82000000/2011-427416
义乌市数据管理中心
2011-06-30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07-08-31 01:4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和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浙江亚文化中心的目标,围绕义乌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商贸名城的工作要求,根据义乌文化发展的实际,提出2001年至2005年义乌文化事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为指导,坚持文化“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落实市政府有关“加快我市文化事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树立大文化观念,发展文学艺术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培育和繁荣文化市场,大力拓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振义乌“文化之邦”风采,着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为义乌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义乌建成文化大市。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素质,形成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文明守法意识、开放进取观念的现代文明新风尚。
2.建成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文化体制,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文化氛围,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
3.创作一批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广为开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4.建成一批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文化基础设施,在新老城区营造与商贸名城相适应的现代文化氛围。
5.基本形成现代化文化产业结构,建成规范、协调、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
6.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增加旅游景区的文化含量。
7.居民日常文化生活充裕,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0%以上。
二、行动措施
1.努力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按照文化艺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重点发展文学、书法、曲艺、农民画等义乌文学艺术中的强项,每年争取都能有一批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书法、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作品问世,争取有部分作品或艺术表演人才在全国、全省获奖。保持义乌农民画、书法、曲艺等艺术门类的优势,力争达到全省一流或全国水平。扶持婺剧这一地方剧种,创作和积累一批优秀剧目。争取参加2003年在浙江举办的中国艺术节。市委剧团每年要推出一台(部)具有较高水平的戏剧,每年演出地方戏场次不少于200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心设计载体,每年举办若干个具有重大影响、显示义乌文化艺术水平的大型活动。根据义乌实际,办好一年一度的全市文化节、两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两年一度的企业文化节、一年一度的曲艺会演,大兴商贸文化,大力支持、精心培育商贸文化活动;办好中国美协义乌书画交流中心,每年举办1次有影响的书画展出交流活动。
2.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事业
全面实施“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到2003年,争取全市所有集镇都建成浙江省的“东海文化明珠”。努力挖掘文化资源,发掘民间艺术,培育创建一批文化名镇和特色文化艺术之乡。积极扶持各类文化专业户,培养文艺骨干,培训文艺专业人才,大力培植群众业余演出队、民间剧团,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社区农村文化。坚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文化扶贫活动,在社区和农村加强文化知识教育,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赌博、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等活动,禁止以发展文化、旅游为名,兴建宣扬封建迷信的场所,努力提高社区和农村文化品位。
3.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文物古迹。在2002年,做好全市文物保护规划工作。市博物馆要着重做好充实利用工作,提高陈列展览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配合旧城(镇)、旧村改造工作,做好古遗址、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重点维修保护好41处省、市级文保单位,争取有重要文保单位列为国宝;做好陈望道、冯雪峰、吴晗三位名人故居的维修、陈列工作,形成有特色的名人故居陈列。
4.合理规划建设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建设是我市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城市发展到哪里,文化设施就建设到那里,做到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匹配。‘‘十五”时期,市政府将重点建设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艺术馆、义乌大剧院,安排好新华书店、书画院、文化馆、电影院等基础设施,在市区特别是各入城口,要加快城市景点和城市雕塑文化建设;要充实各街道、居民区文化设施,要挖掘潜力,多渠道开辟各种文化活动场所;新建城市住宅区要配套建设相应的文化活动场所,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启用,以满足社区内居民文化活动的需要。全市各行政区均要建成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一处文化广场(公园),其中文化中心包括万册以上图书馆1个,影剧院1座。先进的行政村要建立内容丰富活动正常的文化空、图书室,经济相对落后的村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改变文化阵地缺少,文化设施破旧简陋的状况。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要把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和文化品牌,加快组建文化企业乃至企业集团,促进资产、人才、技术优势的合理组合。文化部门要树立产业观念,自我加压,积极介入市场,逐步壮大文化经济实体,增强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要规划、引导文化用品市场的发展,扩大文化用品市场的规模,通过产业化办市场,努力形成文化拳头产业。要做大印刷出版业,发挥我市一大批印刷企业设备先进、人才集聚、与全国许多出版社都有业务联系的优势,形成销售一条龙的格局,使他们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活动强、发展快、效益高的支柱产业。
6.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建立繁荣有序、健康向上的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文化艺术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沟通,鼓励和倡导弘扬时代主旋律、健康向上、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进入文化市场,并使其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要积极扩大市场经营权限,采取灵活的办法争取图书二级批发权和印刷业的特许准印权。要坚决打破画地为牢、自我封闭、不利文化产品流通的不合理规定。要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的文化用品交易区,形成文化市场规模整体效应,提升义乌文化市场的品位和档次。要不断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市场管理手段,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办法,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文化市场。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各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和广大群众在文化市场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完善群众监督、举报、奖励制度。要加强教育,增强文化市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努力做到守法经营、合法经营。
7.加大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长,政府将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对公益性文化单位,确保其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和必要的基本建设费用。市财政征足各项文化事业建设费,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制度,每年安排一定的文化经费,重点激励文联、婺剧团、文化馆、曲艺团的艺术创作、精品生产和演出,加大对市图书馆专项购书经费的投入,确保每年有8万册以上新书添置。要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保证文物修复、文物征集、野外考古发掘等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文化部门要改变“政府给多少钱,就办多大事”的观念,加快改革,探索市场化、产业化、多样化办文化的路子,通过自身产业化的积累,投资兴办文化事业,兴建文化设施项目。各镇要把当地文化设施项目投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行政村要有一定的文化经费支出,确保本地区文化活动项目的正常开展。
要拓宽文化引资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资助文化事业,同时实行政府鼓励文化事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逐步使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各项经济政策固定化、规范化,形成政府、部门、社区、社会等共同办文化的格局。
8.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队伍。要健全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通过教育培训、引进等各种办法和途径,有计划、有层次、有渠道地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人才。要重点扶持那些独具义乌特色,在省内领先的艺术团体、艺术门类和创作群体,造就一批文化名人或文艺星群。要鼓励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为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的精神。“尖子人才要有尖子待遇”,积极创造物质条件,引进、吸纳国内外突出文艺人才,为发展义乌文化事业服务。
要改善文化队伍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同时,要严格把好“人口关”,实现从业人员素质高起点。到2005年,全市文化系统在编人员的文化程度要求达到中专以上,逐步形成以大专以上学历、高中级职称为主体的文化队伍结构。
全面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关系,建立和完善专业人员业务考核奖惩制度,逐步建立既有竞争激励又有责任约束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发展、完善文化艺术机构,搞好城乡文化馆站的规范化建设,实行定编定员。建立文艺创作、奖励基金,加大对优秀文艺人才和优秀作品的奖励和表彰力度。支持、鼓励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努力营造能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9.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关键。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决扭转在实际工作中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政府要给文化部门部署工作,提出任务,确定目标,促使文化工作更好地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各级领导要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文化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支持,齐抓共管。计经、财政、税务、建设、金融等部门要给文化部门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文化部门自身应认清肩负的使命,充分履行职责,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群策群力,开拓前进,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市文化事业,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
课题组负责人:宗根余
主要执笔人:王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