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新30年,义乌市场如何实现持续繁荣

发布时间:2009-01-20 13:5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小商品市场实现了从马路市场到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跨越发展,演绎了一个“无中生有、有中生奇、无奇不有”的发展奇迹。今后,义乌市场“如何强者恒强”、“如何不让鸡毛掉下地”是全市上下对义乌市场发展命运的关注与思虑。当前义乌市场面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相互叠加,市场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提升、转型跨越已成为时代课题。如何“强信心、促转型、抓服务”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成为确保义乌市场持续繁荣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    一、提高认识,增强市场发展信心    市场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1.正确研判形势,坚定可持续发展信心。从中央到地方高度关注支持义乌市场发展,是坚定信心的强大动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和大局观念,清醒认识国际经济环境深刻变化的大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大势和义乌市场发展的大势。尤其是中央出台了扩内需促增长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彰显了中央保增长促发展的无比决心。    2.全面审视自己,增强可持续发展信心。雄厚的市场物质基础以及管理服务市场的能力和善抓机遇的能力是树立信心的坚实基础。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市场分割,无形业态分流,义乌市场完全能够像当初抓住计划经济转轨、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两大机遇一样,顺时应势,再创竞争新优势。    3.汇聚多方力量,凝聚可持续发展信心。    二、创业创新,促进市场转型升级    破解当前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实现“高位突破、高位发展”,根本出路在于转型升级。要以“调整市场贸易结构”和“引导经营主体转变经营方式”为抓手,促进市场转型升级,确保市场持续繁荣。    1.调整贸易结构,拓展市场发展新空间。调整优化贸易结构是推进市场持续繁荣的必由之路。义乌市场要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国内贸易格局调整的机会,依托规模优势和优良商业基础,做好出口同时,大力发展进口市场,做大做强转口贸易,引导市场由出口向进、出口并举转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合,进一步增强吸纳全球生产要素加快发展自身的能力。加大政策倾斜,增强与各国商业机构、经济团体的联系,选择适销对口、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开展招商合作,引进有贸易基础的专业运营商,加快建设进口商品馆,鼓励经营户开展进口转口贸易,推进贸易结构转型,拓展国际化发展新空间。    2.转变经营方式,谋求企业发展新突破。转变企业经营方式是推进市场持续繁荣的关键所在。市场要发展,市场主体是关键,要发挥各经营主体的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随着金融危机向中国传导,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没有营销体系、没有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外需下降,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环保成本加大,许多企业被迫降价销售赊账经营,倒逼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现在物美价廉不稀罕,还要有自己的营销网络、自己的品牌以及研发能力,有市场才有主导力,有品牌才有附加值,有研发才有话语权。我们要促进市场经营户由“坐商”向“现代贸易商”转变,做大有形无形两个市场,拓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巩固国际传统市场,开拓东欧、非洲、拉美、南亚等新兴市场。内贸外贸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引导市场经营户利用业已形成的国内各种销售网络,为我所用,致力拓展国内终端市场。要把义乌市场的贸易优势和企业的制造优势结合起来,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三、狠抓服务,推动市场持续繁荣    纵观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新趋势,立足义乌市场发展实际。提升服务是确保市场持续繁荣的关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义乌市场要再创发展新高度,必须在扩大宣传、创新招商、发展三种业态、打造三个中心、建设三个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    1.强化宣传推介,扩大市场影响。义乌市场的知名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加大市场广告的投放力度,将义乌市场独一无二优势展现展示到国内外,并充分利用招商、考察、推介、交流、访问等机会,加大市场推介的广度与深度,扩大义乌市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可信度和美誉度。    2.创新引商选商,增强招商实效。深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推进市场与会展、信息、旅游、广告等各方资源互促联动,引进一批知名采购商、贸易商,引进各种采购中心,把义乌市场打造成采购商、采购中心的云集之地。稳步推进商位供给方式改革,实行差异化选商,重点引进品牌商品、优势企业和优质商户,培育创造品牌,增强市场的品牌竞争力。同时,培育引进一些关联性强、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有市场需求潜力的优势行业、特色行业,推进行业新陈代谢,优化行业布局。同时,要千方百计花大力气做好营造商务成本洼地的文章。    3.发展三种业态,培育总部经济。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代理采购、现代物流等三大业态。主动对接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加强与国内二级批发市场、区域集散市场、超市卖场等终端销售市场的商业合作,借助义乌市场的品牌、商品、价格优势,利用他人的平台,以连锁配送为载体,将“义乌展示厅”打入各终端销售市场,使其逐渐成为义乌市场拓展内销的重要节点和渠道。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设自主营销体系,利用上市融资平台和资源、管理、技术、品牌等综合优势,走出去开办连锁分市场,促进市场业态升级,实现市场发展战略转型,扩大国内贸易比重,培育营销总部经济。    4.打造三个中心,提升发展层次。打造小商品编码中心。扩大义乌指数应用和影响力,推进小商品知识产权与质量论证体系建设,通过创新提高市场的监管规范水平,提高防范、解决贸易争端的能力。打造购物旅游中心。加快开发三期市场游客码头和国际馆旅游区,提升旅游景区的软硬件水平,引进更多国际著名品牌入驻景区,争创5A级购物旅游景点,推进以游促购、以购促游。打造市场主体培训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型市场”活动,引导广大经营主体学习先进的经营业态和交易手段,提高营销水平和拓展能力,引导部分优质经营户通过联合、收购、兼并、加盟等手段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经营渠道网络转变,加快公司化改造进程,逐步以规范化的商业企业替代个体经营户。    5.建设三个平台,发挥无形市场作用。以“功能、内容、运营、服务”为抓手,依托有形市场资源,建立并完善信息发布平台、网上工作平台、支付交易平台,开发适应义乌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为有形市场服务,实现有形无形两个市场互促发展。    6.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项目。大力推进金融质押融资服务,探索顺应市场需求的其他金融新业务,在各市场设立采购商信息服务中心,建立“受理、分流、处置、反馈”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良全面的公共服务。高质量推进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做大做强义博会、文博会,争取举办旅博会,从扩大办展数量向提升办展质量转变,加强市场与展会的互动,深化展会对市场的宣传推介作用和引商兴市作用。抓住新一轮服务业国际转移发展机遇,加大国际间的合作,承接部分国际服务业转移,引进发展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教育培训、包装等上游行业,延长产业链,推进市场升级,在服务贸易领域赢得先机和优势,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吴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