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凯:改革开放后开始学“洋文”
发布时间:2009-09-11 10:56
访问次数:
“我1949年4月出生,1966年到老家东河村当知青,种过地,当过民办教师,1977年返城。1985年起在英语教研室工作,今年4月退休。”也许因为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谭德凯的语速很快,快得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他的思维那么敏捷,谈吐那么清晰,笑声那么爽朗,这一切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自学英语抄书始 谭德凯的父母都是教师。1977年,在知识青年返城大潮中,谭德凯也结束了10余年农村知青生活回城了。不久,他顶职正式进入教师队伍。“我们那一代的青春年华遭遇了10年荒唐的岁月。如果我们更小一些,那么对痛苦的体验就不会那么深;如果我们更老一些,因为我们已经历过许多,对社会的混乱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迷惘和困惑。然而我们恰恰在风华正茂的人生花季,遇上了那个10年。我们因而错过了最佳的求学时机,错过了最佳的成家立业的时机。那是一种伤痕,是永难忘却的一道伤痕。它深深烙刻在我们的心坎上。这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共同遭遇。” “那10年,谁敢学英语?荒废了10年重学英语,想找本英语参考书都很难。后来,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借来一本英语书和一本英语字典。自学英语,靠的就是初中时学的那点底。我把英语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我一点一点地啃。每天读一点,每天都有新的收获。也许曾经错过,所以更加懂得珍惜。我从来没有觉得苦和累过,学习是一种自觉的需求,是快乐的。” 对知识的渴求,如同地下奔突的熔岩喷薄而出;压抑已久的学习热情,如同大江大河不可阻挡地冲开深山险壑。令他尤其难忘的是,市教育局抽调他参加了为期4个月的英语培训。培训结束后,他担负起了培训全市初高中英语教师的重任。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谭德凯先后开展了4期教师培训。这些教师来自义乌各中学、初中学校。他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义乌百分之六七十的初中英语教师都是他的学生。“掌握音标就等于拥有了一把自学英语的钥匙。”他的这种教学理念广为传播。直到现在,虽然英语教学前所未有地强调口语化、交际化,但这种理念并没有过时。对现代英语教学而言,学习音标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儿子圆了我的大学梦 “最初,我有点像消防队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在结束第一期英语教师培训之后,我又回到东河小学教了一个学期。然后又是教师培训,结束后又回到东河小学。1980年,我到义乌中学代课,教高三重点班。第二年,我又到佛堂中学(即今之大成中学)教高三英语课。一晃三年。1985年起我到英语教研室工作,这才算稳定下来。”做了教研员后的谭老师,同时在育英高复班授课。让他颇为自豪的是,1986年,他所执教的文科班,升学率达70%。因其英语教学成绩卓著,1988年,只有初中学历的他破格被评上一级教师。 无论工作如何繁忙,谭德凯始终坚持学习。没有正儿八经读过大学是谭德凯深以为憾的事。他不愿因为错过太阳而再次错过星星和月亮。从1987年开始,他就开始自考英语。因为自考相对较难,为了稳妥起见,他又报考了电大。1989年,他一下子收到了两张专科文凭。但他并没有满足,年近花甲,他还攻下了外贸英语专科文凭。 妻子曾埋怨他,为什么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辅导自己的孩子。他认为,学习要靠自己,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善于主动学习,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做父母的就无须花太多的心思。他的孩子是义乌中学93届学生,以金华市第一、浙江省前二十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与财务专业录取。英语成绩义乌市第一。这是他深感欣慰的。“像我们这一代,自己没有读过大学,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他的梦想,我的儿子替我圆了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