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文旅局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09477R/2011-73728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办公室

  • 发文字号:

    义文广〔2011〕3号

  • 成文日期:

    2011-02-1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11-02-17 15:3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10年,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工作的各项精神,以深入开展“两创两提”主题活动和“商城先锋”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坚持文化惠民,着力文化创新,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繁荣工程,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加快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切实提高义乌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一、以“两创两提”主题活动为重点,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

年初以来,我局根据市委深入开展“两创两提”主题活动和“商城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认真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以加强我局机关效能和执行力建设为目标,以“六项突破”为抓手,力争在工作思维方式、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活动形式、文化市场管理等六方面工作上有所突破,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我局深化了岗位责任制,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实施了目标承诺制,制定了月度工作表,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引进品牌文化演艺连锁企业,积极繁荣夜间文化生活。义乌剧院与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组建了义乌剧院金海岸演艺大舞台,打造义乌文娱休闲的新地标。婺剧团首次引入外来剧本及资金,与上溪镇政府合作创排了新剧目《龙凤奇缘》,这为创新婺剧表演内容、灵活创作机制、挖掘我市人文风物题材提供了积极的探索。

为在全市营造主题活动的浓厚氛围,我局专门组织文艺骨干创作了《春天的召唤—义乌市“两创两提”文艺宣传作品集》,编排了《今日义乌再启程》等一批内容形式新颖的节目,于5月份起,由市文化馆、婺剧团、歌舞团等文艺骨干组成演出团在各镇街、企业开展专题巡演宣传等地共演出65场,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市举办“两创两提”优秀征文比赛,共收到各类征文40余篇,优秀作品在《义乌文化》杂志刊登。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还积极做好了人大政协提案议案办理、登革热防控、安全生产等重要工作。

二、以文博会为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10文博会首次升格为由文化部、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展会。为使本届文博会档次规模进一步提升,我局按照组委会分工先后承担了上级部门沟通协调、招商招展、非遗精品展、义乌民间艺术精品展、第五届亚太论坛、央视《寻宝》栏目走进义乌、广场文化周等系列重要工作和活动。通过努力,文博会以上各项工作和活动都获得了预期成效。首次设立的主题馆,作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深圳、北京等地20余家企业及全省各地市文化精品参展,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创意动漫、数字文化等高端、创新产品的良好平台;第五届亚太论坛以文化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30多个专业商会、协会,4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国内外文化行业用品协会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各地政府领导及全国各地文化用品市场负责人等200多人共同探讨应对之策;《寻宝》走进义乌、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选活动,吸引众多民间收藏家、工艺美术师踊跃参评;为进一步烘托文博会喜庆气氛,我局在绣湖广场组织了歌舞、婺剧、露天电影、民间表演等文艺活动。本届文博会经贸效益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共吸引了来自境内25个省市及16个国家和地区的998家企业参展、118个国家和地区的83915人次观众参会,实现展览成交额28.07亿元,均较上届有较大提升。

2011年文博会各项筹备工作有序开展。下半年以来,我局努力克服人手少、任务紧、难度大等困难,成立了专门的文博会招展办公室,邀请省文化厅领导及会展业专家对2011义乌文博会筹备方案进行了研究论证。进一步创新招展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举办交易类专业馆的新模式,引入专业协会负责专业馆招展招商工作。有序推进宣传推介,先后赴深圳、上海、北京调研和宣传推介,组建小分队赴部分重点文化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招展。精心设计配套活动,策划了“骆宾王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世界包装行业高峰论坛、民间收藏品展等活动。

着力抓好文化产业规划,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启动年,为促进我市文化产业今后五年乃至较长时期的健康繁荣发展,我局深入开展调研起草了《义乌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义乌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对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几大类文化产业领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同时起草了《关于扶持义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上报市委市政府研究讨论。做好产业发展的相关服务工作,先后组织了浙江动漫企业与义乌产业对接活动、义乌印刷包装行业参展北京国际包装博览会等大型活动。

三、以综合文化站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省文化厅等关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任务要求,为确保我市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今年年初下发了《关于开展镇街综合文化站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将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市级重要考核项目,明确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年初以来,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有关镇街,开展综合文化站建设调研指导工作。12月,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在大陈镇召开了全市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会。截止年底,大陈、佛堂、廿三里等11个镇(街道)已完成或正在建设标准综合文化站,苏溪、后宅等2个镇街已完成土地报批,正加紧进行规划等准备工作。

深入开展农村图书援建点建设,全年共建成上溪镇王村等10个村(社区)图书室援建点,图书馆派骨干多次对援建点开展分类编目、规范上架、借书换书等业务培训。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累计为群众免费送戏349场,送电影8408场,放映各类主题幻灯片120027片次,观众超过161万人次。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大力繁荣城区市民文化生活,先后举办了新春送文化下乡、第十九届“新春新秀”演唱大赛、滨江国际大舞台文艺晚会、义乌市第三届排舞大赛、第十九届义乌市文化艺术节暨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舞蹈大赛、文博会广场文化周、义博会广场文化周、2010年度“书香家庭”评选及《草原古韵展》、《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科普展》、“水墨新春”书画展、“百家精品‘一元起’系列书画义卖”、少儿科普展等展览活动。图书馆共办理新借书证1970本,接待读者10万人次,新增图书3万余册,总藏书量超过40万册。

四、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推进群众文化建设。

我局以“千名文化志愿者行动”为抓手,通过开展志愿者文化培训、志愿者文化服务,提升全市文化团队的整体素质,开办了道情、婺剧表演、排舞、曲艺、声乐、相声、小品等业务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数1万余人次。目前,我市共有业余文艺团队1526支,覆盖全市的文化人才网络已基本建成,基层人才优势初步显现。整合文化服务资源,挖掘地域特色,经过两年的培育,全市各镇街已基本建成“三个一”文化网络:培育一批有专长的文艺骨干、成立一支以上精品文艺服务队、一个特色节庆活动,举办了上溪桃花坞乡村旅游文化节、城西莲藕节、佛堂“十月十”民俗文化节、江东文化艺术节、稠城社区文化节、赤岸“丹溪养生文化节”、苏溪孝义文化节、义亭“红糖文化节”等镇街特色文化艺术节。

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定期选派文化馆、歌舞团、婺剧团、博物馆的优秀人才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培训。组织了全市文化站长、文化骨干等30余人赴广州、杭州等地,观摩学习了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一届浙江省戏剧节。完成了2010年度金华艺术学校婺剧“义乌班”20名新学员的招生工作,使我市专业后备人才走向定向培养创新之路。

精心创排文艺新作,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与义乌精神。作为2010年重点剧目,婺剧团编排大型现代婺剧戏《鸡毛飞上天》该剧以展现义乌人民几十年艰苦创业历程,讴歌改革开放辉煌成果和义乌精神为主旨,以写实的手法,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在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求新求变,10月11日首演后,获得专家好评,并在第十一届浙江省戏剧节上获得优秀新剧目奖。

五、以普查维修为重点,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以往两年多的努力,今年上半年我市已顺利完成义乌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并相继通过了金华和省级验收。本次文物普查共登录文物点1659处,其中新发现1333处,复查登记文物点326处,另有消失文物17处。新发现文物点中有古遗址25处、古墓葬10处、古建筑98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315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普查成果编印成《商城古韵-义乌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完成博物馆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公布了大麦园青花瓷窑址等25处不可移动文物为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涉及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5个大类。向省、国家文物局申报推荐陈望道故居和吴晗故居等2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申报大安寺塔、容安堂、朱店大夫第、方大宗祠、陈望道故居、吴棋记民居等6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通过了省文物局专家组的审核。精心实施文物维修工程,通过政府主导,民间按比例配套的办法,维修了容安堂、朱店大夫第等一批文物精品工程。完成了骆氏宗祠、吴山民故居、周勇墓、一峰塔、容安堂、遗安堂、朱店大夫第、何氏宗祠、萃和堂、协和堂、陈望道故居、大安寺塔抢修加固工程和带经堂、黄山八面厅花厅前空地的绿化改造工程。积极配合开展黄山“文化村”建设和陈望道故居产权置换等工作。开展文物安全大检查,对全市市级文保点以上的近250处砖木结构类古建筑进行了安全大检查,新增灭火器55只,更换69只。

通过阵地建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项目申报等形式大力开展“非遗”保护,相继开展了春节走访慰问民间老艺人、首届包清明果比赛、“义乌道情”艺术培训班、“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端午“包粽子”比赛等活动,扩大了我市非遗影响力。积极开拓民间艺术演出阵地,继黄大宗祠“曲苑书场”后,在苏溪开设孝义书场、佛堂古镇曲艺书场,全年组织各类公益演出超过200场,观众人数达到8000人次,书场已成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传统、宣教的重要载体。组织了剪纸、木刻画、农民画、百子灯、木活字印刷、吴店大德龙灯、风筝、银饰制作等义乌特色非遗项目和迎龙灯、叠罗汉民间表演队伍在文博会、义博会、森博会、义乌文化艺术节等重要活动中展示展演,生动宣传了我市非遗成果。整理完成了义乌木雕传统技艺、义乌丹溪红曲加工技艺、义乌南蜜枣加工技艺和傅大士传奇等五个项目申报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义乌红糖、义乌丹溪红曲酒申报生产性非遗保护基地及义乌十八腔、金银首饰加工、馒头加工、陶器制作、东朱迎长旗五个项目申报金华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的申报工作。

积极保护和传承义乌历史文化遗产,广泛开展文物、书籍征集活动。义乌博物馆自8月起公开向社会征集民俗器物,现已征集铜罗汉等一批兼具有民俗文物价值的器物,在社会反响强烈。图书馆积极与各地同乡会、商会、侨联、留联合作,在国内外发放《关于征集义乌籍海外人士著作及书写个人简历的函》400余份,今年共征集义乌籍人士53人著作361册,新征集家谱6部,并与陈氏宗亲网谱牒文化取得合作意向,有力提升了我市家谱文献建设。

六、以改革创新为重点,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以“创新争优、提质提效”活动为载体,推进行政审批全面提速,提出“全省最快审批期限”承诺目标,全年审批许可项目提速16项,共提速时间27天,各项审批项目期限基本已为全省最短。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重新核查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公示许可项目及相关办事条件、程序,积极推进网上办事。全年共勘查场地429人次,完成审批变更事项680件,举行听证28次,承印境外印刷品备案581批次,完成了全市印刷、网络、书刊、音像、娱乐等企业换证、广播电视记者证审核,《义乌商报》年度评估,全市企业报的年检及换发准印证工作。

坚持培训与执法并举。继续在全市网吧、出版物发行单位、书刊音像、娱乐场所、印刷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中开展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主题培训,全年组织各类培训20余次,参训人员达到50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份。

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执法工作,今年相继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百日消防安全集中清查行动、 “平安世博”专项保障行动、暑期“清风行动”、亚运“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等,查处非法使用广播电视信号干扰器案件1起,擅自安装地卫设施35家,拆除非法安装地卫设施38套,立案6起。今年来共出动检查人员2508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2319家次,查处各类违规经营单位(个人)207家次,立案118起,收缴各类非法音像制品51393张(盘)、非法图书6224册,取缔无证经营性大蓬演出18家,配合工商部门取缔“黑网吧”31家,罚没款924840元。

 

 

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建党九十周年,也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局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暨市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化“创业创新、提质提效”主题活动,大力增强义乌文化的民生服务力、经济推动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义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主要工作重点有:

一、着力办好2011义乌文博会。2011文博会将按照“企业办展、政府办会、市场运作、重在交易”的总体思路以及“打造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办展主题,设目标展位3000个,力争实现经贸成交额38亿元以上。重点突出文化创意产品、工艺品框画、玩具、印刷包装及文体教育用品等五大行业,设置行业专业馆、非遗馆和特色馆等。还将举办“骆宾王杯”全国诗词大奖赛、浙江省“巧女”民间技艺大赛等活动,以扩大文博会的知名度,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二、深入实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推进大型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原则,加快国际文化中心建设,积极配合做好现代化电影院、博物馆和文化馆等场馆建设的有关设计、规划等准备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确保图书馆新馆搬迁、运行各项工作顺畅有序。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发义乌籍人士著作、地方文献家谱、古籍等专题特色文献数据库。以创建“文化强镇(街道)”、“文化示范村、社区、企业”等为抓手,大力推进各镇街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农村、社区、企业文化建设,力争尽早形成“广覆盖、高水平、可持续”的全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三、进一步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人才培训。创作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专题文艺作品,在全市开展巡回演出。对新创作的大型婺剧现代戏《鸡毛飞上天》进行深加工,争取参加全国性大赛和“五个一”工程评选。深入实施“千名文化志愿者行动”,广泛开展文化辅导、文化下乡活动。举办 “书画骨干培训班”、“音乐舞蹈骨干培训班”、“文艺骨干联百村培训班”等培训班5期,举办印刷、网吧、娱乐场所、出版物、版权、广电等文化经营行业从业人员法规培训班8期,大力提升各类文化人才素质。

四、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年内举办市级文艺赛事6次以上,重点办好“义乌市青少年器乐大赛”、“外来建设者人才大赛”、“群众摄影大展赛”等三大文艺赛事。举办好文博会和各类节会文化活动,办好第20届义乌市文化艺术节,创建一批镇街特色节庆活动品牌。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义乌婺剧、民间艺术、书画等文艺工作者赴省外有关城市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提高义乌文化的影响力。

五、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的整理与汇总工作,建立全面、详细的本级文物普查档案及资料库。编制文物普查电子地图,出版《义乌市文物地图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会同建设(规划)部门,对新近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推荐公布30处左右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0处左右,并将一些新发现的较重要不可移动文物,会同国土、建设等部门公布为市级文保点。认真实施好年内各项古建筑维修工程和有关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申报工作。

六、不断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以加强日常巡查、专项整治和社会监督为手段,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围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这个中心工作,科学安排好执法领域和对象,开展以网吧、娱乐演艺场所、出版物市场、印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广电地卫接收设施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从事色情、淫秽表演等非法大蓬演出。运用科技手段开拓执法新领域,开展对网络侵权、网络视听节目、非法网站等项目的集中治理,并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考级考证情况的监管。

七、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相关精神,将安全生产列入日常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继续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定时定期开展以网吧、娱乐场所、印刷企业、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与公安、工商、综合执法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信息通报以及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新形势下职能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文化经营场所的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