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义乌港”:无水之港连通世界

发布时间:2012-11-12 14:0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背景】   接轨全球“物流网”  伴随着义乌市场共生共荣的义乌物流业正在创造着自己的奇迹———将成为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内陆港”。和义乌市场一样,这个物流区位、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的浙中小城却连通着世界:  公路货运直达全国31个省市的321个城市,实现了国内重要城市全覆盖。800公里以内基本实现夕发朝至,全国20多个铁路大站在义乌设有中转托运站;  拥有国内物流经营单位1113家,本地货运车辆3万余辆,国际货运代理千余家,快递物流企业134家,航空货代100多家,全球四大快递巨头及国内主要快递物流企业都在义乌开展业务;  建有国际物流中心、江东货运市场、江北下朱货运场等4个专业性物流场站,总占地面积近1200亩;  18家国际知名船务公司在义乌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10多家船务公司集装箱在义乌集装箱堆场正常运转……  还有一组数据足以见证义乌物流业“无中生有”的奇迹:目前国内快件日均出货量达40万票以上,国际快件日均出货量达1.3万件,快递业务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七;去年经义乌海关监管出口集装箱已达57万标箱。  可以说,义乌小商品“飞”到哪里,义乌物流就跟到了哪里,已形成面向全球、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而伴随着这些资源要素的不断集聚,义乌物流业正步入良性循环,物流时间比其他城市平均节省一半,物流成本仅占商品成本的12%,远低于全国和省内的平均水平,形成明显的“价格洼地”,吸引了宁波、温州等周边区域甚至江西、福建等省的货物到义乌中转。  如果说市场可以复制,但义乌的物流优势无可比拟,已经成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义乌人显然看到了物流潜藏的巨大能量,甚至把物流和电子商务视为义乌未来的“希望之星”,斥巨资打造“物流高地”。  这一点在义乌改革试点的行动方案中已淋漓尽致地展现———18项主要任务中,涉及物流的就有3项,即加快“义乌港”建设、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平台和加快实现航空口岸开放。  在义乌“十二五”物流规划中,义乌将斥资190亿元建成“两园四专业两站点一备用”的物流场站总体布局。其中,重点加强内陆口岸场站、小商品出口监管中心、小商品国内物流中心、廿三里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等五大功能区块的规划建设。  义乌现代物流正扬帆起航,朝着国际陆港城市全速前行。  【个例】  拼人才、拼服务期待“新平台”上起跳  2012年,对浙江集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坚平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这一年,公司仓储中心从苏溪搬进了义乌港,享受到了这个物流大平台的便利。货运效率提升了,使得今年公司的业务量同比增长了30%以上。  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张坚平没想过自己会踏进这一行。当年,他在阿塞拜疆的业务受到波及,需求减少但竞争更趋激烈。如何降低成本?他想到了物流。“当时公司每年要出大概3000个集装箱,原先没接触物流,根本不懂。当我在控制物流成本上下功夫时,才知道这个业务量有多大,空间有多大。”  借着规模优势,集海物流拿到了船务公司最低的价格,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在此基础上,张坚平开始琢磨可以利用这一低运价优势,承接义乌其他外贸公司的运单,实现双赢。  义乌港一期建成后,张坚平当机立断,在仓库3楼租用了2个库房。“与原先相比,义乌港的仓储条件更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业也很到位。”他说,以前的仓库是厂房改造的,很多货得让搬运工人扛上去,而义乌港配备了专业的装卸平台,效率大增。“二期的监管区建成后,这里的通关优势将会更明显。对义乌的物流企业来说,进驻义乌港,就意味着抢占了先机。”  在张坚平看来,如果现在有人以为物流企业还像外贸公司一样,租几间办公室,招几个人就能运作起来,那就太OUT了。“以前大家就想着创造多少利润,赚多少钱,但现在必须想着怎样提高竞争力。”他认为,自己的物流公司虽然起步晚,但现在发展得比一些老牌物流企业还好,正是赢在了配套服务上。  “现在是发展物流最好的时机,政府越来越重视,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我们企业要做的就是引进专业人才,把物流发展往规范化,诚信化方向引导。”他说,随着义乌物流平台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物流知名企业会到义乌“抢地盘”。“眼下我们最重要的是建一支专业团队,把平台真正运作起来,练好内功,才能占据先发优势,在强手如林中争得一杯羹。”  不赚大头赚小利  快递业藏聚宝盆  2004年,25岁的义乌小伙何英明辞掉工作后,偶然中成为一名快递员,负责承接公司在国际商贸城一区的快件收发。相比在工厂繁重的机械作业,他觉得自己解放了,只要每天送送东西,这个活儿很轻松。  熟悉了快递的运作流程后,第二年,脑子活络的他便决定自己单干,做起了国际快递物流代理。很快,何英明就接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笔生意。“一个中东客商要往国内寄样本册,总重大概30多公斤。那一笔我就赚了1300多元,相当于之前做快递业务员一个月的收入。”何英明至今记得从客户手中拿到钱的那股兴奋劲,“我的双手都在发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快递真是一个来钱的行业!”  那几年,义乌外贸发展迅猛。何英明恰好搭上了这趟快车,生意蒸蒸日上,而且越做越大,时常一笔订单就能得到超过万元的报酬,“那时候觉得钱太好赚了,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这种良好的感觉让他松了劲,错失了发展良机。2006年,淘宝网逐渐兴起,义乌也开始冒出网商,国内一些快递公司嗅到其中的商机,开始进驻义乌。而那时,何英明只想赚大钱,根本看不上国内快递的“蝇头小利”。  据何英明说,当时“申通”“圆通”等快递公司在义乌的加盟费并不高,但他错失了机会,“这是我至今最后悔的一件事。”他眼睁睁看着义乌的国内快件暴增,而自己的小公司慢慢遇到发展瓶颈,利润大不如前。  2009年,何英明做出了一个令朋友大跌眼镜的决定:放弃自己当老板,给别人去打工。他结束了自己的公司,选择一家在义乌规模中等的快递公司,利用自己的经验,带领50多人的团队一起打拼。  “现在公司每天接单4000票左右,不算多,但有上升希望。”何英明说,他很看好义乌快递业的发展前景,所以一直在坚守,“义乌电子商务越做越大,物流业肯定会越来越好。快递行业也会面临一次大洗牌,我还在等待机会。这一次,不会再错过。”(方璟 龚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