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82000000/2009-199827
无
无
2009-03-07 00:00:00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13-06-06 08:5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09年2月16日在义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义乌市财政局
一、编制2009年综合财政预算草案的背景及意义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发展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2008年,中央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预计我市2009年经济下行趋势还会持续,加上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下调等财税政策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而财政支出呈刚性态势,支出规模居高不下,全市财税经济运行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在此形势下,编制好全市2009年综合财政预算,保障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重点项目支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我市国际商贸名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预算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编制2009年义乌市综合财政预算草案。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算编制与政府保稳定、促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政策相协调,与保障民生和机构正常运转、从紧安排项目经费要求相符合,与地方财力相匹配的原则,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国际商贸名城建设。
(三)基本思路
坚持科学的财政收支发展观。正确处理组织收入和促进发展、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两个关系,依法科学做好各项收入组织工作。运用财税政策和财税杠杆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扶持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好涵养财源工作,在确保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情况下,调整土地供应结构,谨慎安排土地出让计划。切实做好财政支出文章,实行“两增一保一控”。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把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支出,确保各项政策兑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增收节支各项工作措施,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负债搞建设,重点支持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三、2009年综合财政预算收支安排原则
(一)财政收入安排及政策要点
1、稳妥安排地方财政预算收入。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受宏观经济形势、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影响,收入增幅回落,收入计划404385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377929万元增长7%。
2、合理安排政府非税收入。2009年安排政府非税收入征收计划97776万元,比上年下降13.6%,主要是中央、省和我市为减轻企业负担,出台了一系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其中仅停收工商管理费一项我市减收政府非税收入近9000万元。2009年,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既要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的落实工作,同时又要努力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的组织工作。
3、谨慎安排土地出让收入。受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土地出让价格较难确定,大宗土地拍卖风险加大,2009年安排土地出让净收入计划137250万元,比上年预算377540万元下降63.6%,比上年实绩292980万元下降53%。
4、努力优化税收收入结构和政府财力结构。2009年继续贯彻落实省厅、省局“三个三”工作措施,着力优化收入结构和政府财力结构。利用财税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增收的新亮点。结合增值税转型改革,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加强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混合销售分离工作,从存量上做好地方税特别是营业税的征管文章。优化国地税征管措施和征管方式,着力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加强地方税费征管,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5、加强财政和国地税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完成财政收入目标。面对财政减收因素增加的不利形势,认真开展重点税源监控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管理工作,完善小税种的征管措施,着力提高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能力,力求在税收征管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二)财政支出安排及政策要点
2009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按“保吃饭、保运转、重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原则落实,一般预算实行“可用资金零增长”。
1、优先确保民生投入与机构正常运转。尽管我市一般预算支出盘子不小,但由于基本支出保障水平较高,总体仍是“吃饭”财政。在一般预算可用财力“零增长”情况下,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与机构正常运转,重点做好财政供养人员经费、社抚救助低保经费的保障。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加强节约型政府建设,实行全年预算公用经费“零增长”,除教育、卫生、文化和公共安全等部门和政策刚性项目外,一般工作性专项经费压缩20%。对非急需的办公用房修缮、固定资产更新、信息化建设等项目从紧控制安排,重点用于保障民生支出。
2、按照“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原则编制、执行镇街财政预算。一是镇街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按实保障,行政事业发展专项比上年压缩20%后安排,基本建设项目视财力可能安排,确保实现收支平衡。二是镇街预算支出必须控制在年内可用财力规模之内,杜绝出现赤字。如需列赤字上新项目须报经市政府审批同意。三是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着力缩小镇街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3、继续做好教育、卫生、“三农”和公共安全等重点民生支出的财政保障工作。在一般预算可用财力“零增长”、综合预算可用财力“负增长”、基本支出仍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对教育、卫生、“三农”及公共安全等部门项目支出予以适当倾斜,确保上述重点支出增长高于其他财政投入的增幅。继续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支持高中教育发展,加大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投入,
2009年共计安排教育支出109518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99811万元增加9707万元,同比增长9.7%;增加公共卫生投入,着力改善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2009年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0939万元(含基建支出9790万元),比上年28905万元增加2034万元,剔除卫生基建支出与上年同口径持平;确保公共安全支出,促进平安义乌建设,构建和谐社会,2009年安排公共安全支出45039万元(含公安基建支出8900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37740万元增加7299万元;2009年用于改善民生投入总计494433万元(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出7300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4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4、确保基建盘子规模,适当负债搞建设。在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和综合财政预算可用资金负增长情况下,为保证市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力度,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2009年基建预算支出369221万元,与2008年大体持平。
5、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力度,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和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等有关政策和精神。一是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扶持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保证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迎接科技强市和科技进步示范市验收;二是积极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加快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营造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上市,落实有关培育和扶持政策;四是出台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培育骨干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商贸服务业发展环境。2009年合计安排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4062万元,比上年26482万元增长28.6%。
6、新政出台增支预留16000万元,主要用于上级政府即将出台的政策性增支因素。
7、充分利用安排省补资金和单位支出户结余资金,增加预算可用财力。根据2008年及以前年度省财政专项补助情况,对有相对固定的省补资金来源项目,2009年支出预算资金渠道直接列省补资金4727万元,比上年列省补2000万元增长136%;安排支出户结余1201万元,比上年567万元增长112%。
四、2009年地方综合财政预算收支计划
根据2008年全市综合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和2009年收支安排的原则和预测,我市2009年综合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如下:
(一)地方综合财政预算收入计划为1207871万元。
其中:地方综合可用资金为845486万元(市级当年可用资金为702025万元,历年结余结转使用为82461万元,镇街土地出让金及农发基金61000万元),负债收入308000万元。
1、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计划为407385万元。其中:⑴当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04385万元,比上年实际377929万元增长7%,按现行财政体制,上解省54385万元后,地方可用资金约350000万元;(2)上年结转可用专项资金3000万元。
2、政府非税收入计划为121426万元。其中:当年收入为97776万元,上年结转可用收入为23650万元。
3、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为371060万元。其中:⑴当年收入315249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剔除按规定计提的农发基金、征地调节金、社保基金、廉租房建设资金后的净收入为137250万元(市级76250万元,镇街61000万元);⑵上年结转可用收入55811万元。
4、负债收入计划308000万元。主要考虑2009年收支缺口因素,需安排负债计划308000万元,用以安排2009年支出。拟通过占用财政间隙资金或向银行贷款解决。
(二)综合财政预算支出计划为1080588万元。
其中:1、一般预算支出323000万元。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按照“一般预算可用资金零增长”的原则,2009年一般预算支出计划暂按上年可用资金323000万元安排,比上年年初预算318700万元增长1.3%,比上年决算数319820万元增长1%。其中主要支出项目预算为: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68495万元,比上年实绩下降10.9%(主要是行政经费压缩);教育支出72860万元,同比增长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921万元,同比增长3.9%;医疗卫生支出18673万元,同比增长5.5%;农林水事务支出14298万元,同比增长3.1%;环境保护支出2452万元,同比持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4891万元,比上年增长30.8%。
2、政府非税支出计划为119393万元。主要为:(1)收费部门的成本性支出及弥补预算内保障不足所需经费;(2)广电、报社、公路段等列收列支单位预算支出;(3)财政扶持企业发展资金、慈善基金、彩票公益金等专项支出;(4)非税支出预备费和年初预留。
3、政府性基金支出计划为330195万元。主要为:(1)以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教育系统基建支出16505万元;(2)以残疾人保障金安排的残疾人康复专项经费1777万元;(3)以社会保障资金安排的各项社保基金支出109272万元;(4)以土地出让金安排的全市土地开发成本和环保、文化、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19355万元;(5)政府性基金预备费和年初预留等。
4、负债支出计划308000万元。2009年,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重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基本建设预算安排原则,根据综合财政预算收支缺口额安排债务计划30.8亿元,其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支出25.8亿元,预留解决历史遗留问题5亿元,拟通过占用财政间隙资金和向银行贷款筹措,具体视执行情况安排实际负债。
(三)综合财政预算结余72898万元。
其中:(1)如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如期实现,按现行财政体制,可预留预算调节金30000万元,具体视收入执行情况安排。(2)非税资金结余2033万元,主要为广电、报社等列收列支部门的专项资金结余;(3)政府性基金结余40865万元,主要是社保基金等不可调用的基金结余。
五、2009年财税工作主要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际商贸名城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增强信心和忧患意识,积极应对严峻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突出涵养财源,着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要求,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一是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按照导向性更强、重点更突出的原则,整合和完善各项财税扶持企业政策,并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二是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和市场经营主体开展加工贸易和扩大进口业务,促进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深入实施农业企业化行动,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产业,引导企业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水平。五是贯彻落实有关企业减负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为中小企业减负和支持企业转型,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利用机制,继续做好为企业减负、解困、帮扶、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六是积极落实扩大内需各项政策,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拉动投资增长,按照“重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涵养财源,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二)突出保障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保障已出台的民生项目支出,着力加强民生支出的财政制度设计,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调共进。一是实施稳定增长的“三农”财政投入机制。创新财政支农机制,重点支持粮食生产、饮用水、农村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等民生项目,积极落实好上级各项惠农惠民政策。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投入机制。完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机制,增强社会保障基金实力;探索建立《义乌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解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出农户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居民创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建立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和农村及外来农村劳动力培训。三是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推进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进一步加大对“平安义乌”、生态市建设、文化、体育等投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六是继续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确保资金安排和及时拨付到位。
(三)突出依法征管,着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越是经济运行困难,越要坚持科学的组织收入观,以增加政府可用财力为着力点,积极做好收入征管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文章。一是优化税收收入结构。结合增值税转型改革,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加强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混合销售分离工作,从存量上做好地方税特别是营业税的征管文章。二是完善税源一体化管理。加强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的联动,逐步构建职责明确、信息共享、协调互动、统一高效的税源一体化管理工作联动机制,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三是完善税费征管机制。健全税源监控分级管理机制,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加大纳税评估模型应用力度,强化纳税评估;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分类、分行业、分规模管理,完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制度、重点纳税人和高收入者监控制度;加强部门合作,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完善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定额管理,强化小税种征管;推行建账建证管理,对达到一定经营规模的纳税人实施建账建证管理。四是完善“五费合征”征缴互动机制,实行社保缴费“一站式服务”,加强社会保险费汇算清缴工作。五是继续扩大政府非税收入银行代收范围,新增124个代收网点,进一步提高征收效率,为缴款人提供方便。
(四)突出厉行节约,着力加强财政支出监管。一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等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从严控制年内经费追加,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二是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继续扩大绩效评价范围,总结、探索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新方法、新思路;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积极探索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纵横联动监督机制,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三是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监管。强化项目预算管理,加强临时建设单位经费管理,全面开展竣工项目财务决算,加大对镇街实施项目管理的指导和监管力度。
(五)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与创新。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不断加强和规范部门资金使用管理,探索合理的经常性专项定额化管理新途径,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积极推行绩效预算和预算评审机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实现财政预算编制执行信息化系统与市人大联网,建立预算信息共享机制。二是深化“镇财市管”改革。加强对镇街预算总盘子规模的控制,确保镇街收支平衡,积极防范财政风险;加强对镇街预算编制的指导,制订全面细化的镇街财政预算执行监管制度,实现对镇街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积极开展财税库银联网、国库现金管理、公务卡使用等调研工作,继续扩大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范围,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四是创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实行“统一产权、集中管理、授权监管”的管理机制,建立“财政局-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三个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确保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