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07824717723490/2022-502126
义乌市档案馆
2022-11-10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2-11-10 16:5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2年,市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为根本遵循,忠诚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落实档案工作“六个好”要求,国家级增值税电子发票电子化报销、入账、归档试点、省级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通过验收,被确定为“三个地”和“重要窗口”档案资源建设指数测评指标体系试点地区。
(一)接收好档案,建设档案资源强市。制定“十四五”档案接收五年计划,重新编制十四五期间进馆单位名册。开展年度档案接收,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档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完善梳理接收流程,新增解密鉴定和开放鉴定环节,做好接收前指导工作。提高接收档案质量,实施接收档案质检社会化服务外包。优化接收流程,改为先数据再实体分两步进馆,改进档案在临时库房堆积问题。开展新冠疫情和脱贫攻坚两类档案目录和档案数字化成果归集,共归集新冠疫情档案文书6019件,照片431张,共6450件,21.09GB;脱贫攻坚档案638件,2.24G。
(二)管理好档案,创新档案数字改革。升级电子公文归档处理系统,同义乌市统建OA系统协同推进,按照2020年批准的新国标(GB/T 39362-2020)《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规范》进行开发对接,上半年共完成35家单位的OA系统在线归档6947件。推进行政权力事项归档,完成省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在义乌本地的部署,试点完成公共组件与公积金档案管理系统的联调对接。下发《关于做好自建系统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归档的通知》,对义乌11家单位14个自建业务系统的归档模块建设进行部署,为其他县市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经验。以六个跑道为导向,完成党政智治档案馆专题门户开发。助推基层数字建档,开通村社数字档案室系统账号,开展城西街道七一村、分水塘村、何斯路村“家门口的档案馆”试点。
(三)保护好档案,确保实体信息安全。严格落实节假日前后库房安全检查制度,由馆领导带领,完成重点部位安全大检查,开展一楼库房清查。严格特藏库管理,实行双人进出,增加监控等技防手段,制定特藏库管理制度并上墙。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开展档案安全自查工作,形成自查报告上报金华市档案局。开展为期14天的“全市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行动,对照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中的自查清单,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对浙里托管的应用服务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填报网络运营者基本情况,网络安全工作情况,网络运营者网络基本情况等共156个字段,并上报安全自查总结报告。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质检整改,上半年完成4个全宗,共76575件成果质检。
(四)利用好档案,提升档案查阅水平。上半年,现场档案查阅累计2135人次、380卷次、5943件次,出证3458份,共11417页;浙江档案服务网网上办理共689件;办理金华市区一证通办3件。为方便部门办事,整理共享稠城街道农村建房审批表中属于现福田街道辖区的2009-2014年档案数据50G;市场监督管理局机构改革前原工商局、质量监督管理局、食药监三家单位全部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共129G。完善义乌-上海杨浦区跨省通办档案服务事项清单,梳理完成包括知青上山下乡档案、工伤认定档案、学籍档案、等在内的8个事项,并确定办理方式及办事指南等内容。
(五)宣传好档案,扩大工作受众影响。开展“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举办“红色档案进校园”活动,组织收听国际档案日专题讲座,2篇文章在全省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专题网页上发布,1篇文章在义乌商报上刊登,4篇文章在义乌文明网上发布。发布《关于征集“义乌记忆”老照片档案资料的公告》,开展老照片征集活动。做好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陈列馆、传奇义乌展厅、义乌好人馆运营管理指导。上半年,“浙中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义乌地方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历史”红色档案展正式开展,陈列馆接待参观超5000人次,入首批市乡村博物馆创建名录。
(六)防控好疫情,贡献档案队伍力量。统筹安排参与全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支援义亭镇疫情防控,开展电话流调和走访宣传,进行检查劝导、清村扫楼等工作。参与隔离酒店疫情防控11批次,合计22人次,160天,协助人员信息登记管理约1500人次,全天候守护隔离人员,确保隔离人员安心度过观察期,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派遣4名同志前往大陈S310复线义燕线燕窝村卡口参与疫情防控。根据防控指挥部要求,做好疫情期间档案利用服务,做好现场秩序管理、体温测量、“健康码”查验、信息登记。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档案数字化改革。基本建成区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深化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实现全市90%以上单位的“最多跑一次”事项单套制在线归档。继续推行党政机关电子文件单套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管理,完成50%以上的单位2021年电子公文在线归档。深化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打造全局“一屏掌控”。进一步推进档案数字化、数据化,建立以电子档案为主导的档案数字资源体系。
(二)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实现基层数字建档。坚持数字赋能、拼搏争先,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深化省级村社档案治理试点,继续推进“村档镇管”规范村级档案管理模式,将村社档案“四有一化”工作纳入考核,助力村级权力运行监督,开通全市537个村社数字档案室系统账号,打造“家门口的档案馆”,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贡献档案力量。
(三)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完成30家档案接收,规范档案接收流程,提升档案接收质量。打破部门界限,扩大档案共享内容和范围,提供进馆单位档案数据批量返回功能。做好专项档案工作,加强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的电子档案数据归集,包括新冠疫情、脱贫攻坚、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化改革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等五类档案及中外交流义乌有关档案资料,强化有关档案收集整理和数字化工作指导,建设“中外交流——义乌档案资料数据库”。
(四)推进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深化档案服务便利化改革,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根据新修订档案法要求,依法完成馆藏1989-1996年存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实施档案文化项目,推出《义乌记忆·2021》《义乌市市场发展文件汇编》2本档案编研精品,开展口述档案的挖掘整理,发挥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陈列馆、传奇义乌展厅、党性教育主题馆、义乌好人馆四个档案阵地功能,讲好红色档案故事,力争接受红色档案教育人数在2万人次以上。推进档案一件事改革,积极探索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深度融合,推动档案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归集,探索整合综合档案馆、国土档案室等专业档案馆数据资源,提升档案查阅利用水平,实现档案查阅服务即时办、网上办、掌上办,出证电子化。
(五)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复评,做好重要档案数据登记备份和异地备份。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加快数字档案馆、室系统迭代升级,整合提升系统功能,加大省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创建力度,创建省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不少于10家。推进精细化规范化档案管理,2022年做好档案质量整改工作,馆藏档案数据库目录和全文质量检查和整改不少于20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