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创二代:握好接力棒 跑赢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2-11-26 15:3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上午7点起床,9点到市场看店,谈客户、联系厂家,了解最新行业动态;下午5点,市场“收摊”后,回工厂和员工对接第二天交接货物的注意事项;晚上7至9点,当棒球教练;晚上10点,赴约和好友相聚,畅聊生活和工作……这是义乌95后创二代金晖翔日常的一天。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老板娘看店是常态。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出现在商位上,用流利的外语和外商沟通交流。与父辈相比,像金晖翔这样的创二代们已不再囿于守店、坐商,他们的世界更精彩。

据义乌小商品城集团去年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国际商贸城经营主体日渐呈年轻化趋势,35周岁以下的占比约为26%。商户的学历也在逐年提高,市场内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商户占比为26.9%。敢闯敢拼的年轻人为市场带来很多新鲜血液,也带动了市场整体创新能力。数据显示,目前国际商贸城有三成商户开发新品有注册品牌或专利,八成以上商户在商品创新设计方面有投入,45%的商户当年的新品销售量超过20%。

市场要转型,主体要先行。义乌7.5万个商位的背后,是数十万商户在打拼。在贸易数字化、全球化的当下,他们只有转变新思路、跑赢新赛道,才能为“全球超市”这艘贸易巨轮注入新动能,乘风破浪向未来。

从行商、坐商,到电商、链商,40年间,义乌市场经历互联网大潮的洗礼,数字经济引领贸易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全球疫情的冲击,商户们做生意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卖的产品从低端到自主研发设计创牌,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不停地改革创新。

面对品质和品牌的进化、去中间化的交易、数字供应链的发展、消费理念的转变……义乌市场的商户们历经新老交替,包括创二代在内的年轻创业群体接过前(父)辈的拨浪鼓,继续在商海搏击。

他们以前(父)辈为师,但又勇于突破,敢于尝试前(父)辈不敢做、不能做的事。在传承与创新中,顺流而上、迭代发展,与义乌市场一道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合力向第六代市场转型。我们选取了几名国际商贸城的创二代样本,听听他们的成长故事。

斜杠青年虞晨航 藏在市场里的歌手

提起虞晨航,熟悉他的人都会说:“这是一个藏在义乌市场里小有名气的歌手。”

大框眼镜、休闲穿搭、酷酷的运动鞋,爱唱歌喜欢运动,这个曾在央视综艺节目中夺冠的义乌创二代有着鲜明的个性。

2011年,虞晨航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时,曾在《中国好声音》和央视歌手大赛中有过不俗表现,还曾获央视《越战越勇》季度决赛冠军。当身边人都认为,这个义乌小伙子毕业以后会走音乐道路时,他却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选择回老家经商。

“作为土生土长的义乌人,父辈们身上体现出的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义乌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虞晨航说,长大了要像父母那样做诚实守信的生意人,从小就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如果从爷爷辈创业算起,虞晨航已经是创三代了。他爷爷年轻时就摇着拨浪鼓,走南闯北鸡毛换糖,20世纪90年代还去过广州经商。

虞晨航的父母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型玩具手工作坊。虞晨航记得,他还在厂里做过手工活。当时老家一楼的注塑机24小时隆隆作响。他和父母住在二楼,每天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入睡。“半夜,经常会有工人来敲门,说机器坏了,父亲就从睡梦中起身,披上衣服下楼查看检修。”

虞晨航上小学时,父母看好乌鲁木齐市场的商机,远赴千里之外开启第二次创业,年幼的虞晨航则托给奶奶照料。到了寒暑假,他就如同小候鸟般带上大包小包到乌鲁木齐和父母团聚,坐在妈妈的三轮车上,跟着去送货。

6年后,义乌国际商贸城开业,父母再次返回义乌经商,先是租了一间9平方米的店铺经商,2年后买下了两间店铺。

耳濡目染父辈创业的艰辛,虞晨航从小就很懂事。大学期间,除了主修音乐专业,周末他还选修会计课程,为创业作准备。

大四时,虞晨航到珠宝店实习了一年,在家人支持下选择珠宝行业,在国际商贸城一区开启了创业之路。

如何定位产品、推广产品?在珠宝经营方面,两代人会有观念上的冲突。做了20多年的批发生意,父母更倾向于做传统批量销售,虞晨航则想做高端个性产品,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推广营销。两代人的经营理念,在实践的磨合中不断交融,摸索前行。

工作之余,虞晨航依然保持唱歌和运动的习惯。义乌“8·2”疫情期间,他演唱了一首抗疫歌曲,广受好评。这些年,他推出了好几首宣传义乌的歌曲,用歌声为义乌代言。

让虞晨航敬佩的是,即便到现在,父亲外出选购珠宝,还经常会住几十元一晚的小旅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早已铭刻在父辈的骨子里,这种精神值得我一辈子学习。”

多面手金晖翔 始终抱持闯的精神

新义乌人金晖翔来自安吉,悉尼大学管理专业硕士,是义乌市安吉商会的副会长。

受父母经商影响,他从小就有商业头脑。上中学时,发现校园里流行传阅玄幻小说,他便和附近一家书店老板达成协议,以最优惠的价格长期从该书店采购书籍,再租赁给同学。“租一本1元钱,很受同学欢迎。”不过,这个“商业”行为很快被老师制止了。大学期间,他和同学在嵊州试水经营智能家居行业。

“和父辈相比,我觉得自己最大的特点是愿意分享得失经验,喜欢尝试新事物,利用数字化、系统化方式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思维,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节省人工成本与精力。”因父母长期在外经商,留守老家的金晖翔从小养成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2018年,金晖翔大学毕业后来到父母创业10多年的城市,跟父母在国际商贸城三区经营竹木日用品,产品覆盖厨房用品、日用快销等500多种品类,九成以上销往中东、南美、北非等国家和地区。

参与经营管理后,起初他觉得父母那一套太“老”了,生意理念和方式都很落后,母亲每天收摊后还要花很长时间整理订单、手工记账。“互联网这么发达,客户完全可以在线上看样下单,没必要开这么多实体店。”看着店里花花绿绿的产品,他觉得设计跟不上潮流。于是,他另起炉灶,在自家店面的斜对面租了一间店面,设计了一批极简风产品,走精品线路,并以网络销售为主,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结果乏人问津。

看着对面客流进进出出,金晖翔开始沉下心来观察父母的经营之道。“我发现即便是老客,也还是更愿意到线下门店逐一了解产品特性,眼见为实。”对于产品设计,因为客户群以中东、南美、北非等地为主,“他们那边就喜欢这些颜色艳丽的产品。不同的客户群体,审美标准不一样,不能离开客户的需求想当然地追求高档产品。”

独立创业败北后,金晖翔最终选择回归。在此过程中,他发现有一批老客非常忠实,到店铺来下单时,只认准母亲,其他人都无法替代。这让金晖翔感受到了母亲多年来诚信经商的个人魅力。“他们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虽然现在吃穿不愁,但我妈每天还是自己带中午的便当,一些废旧纸箱也会收集起来,总教导我们要居安思危、诚信经营。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义乌精神,会影响我一辈子。”

让金晖翔自豪的是,这些年,他利用自己所学,以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提高了运营效率。如今,打开电脑,所有的营销数据一目了然,再也不需要手工记账了。

他也大力拓展电商平台,顶峰时期单一类目做到了全网销量第一。近些年,他开始潜心钻研电商销售新模式,利用义乌市场优势,提高电商平台供应链整合能力,如今已在义乌、杭州两地与9家电商企业、3家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成功实现线上线下资源融合。

这阵子,金晖翔又在学着录制抖音短视频,推广预制菜,并开始涉足网红民宿,还和伙伴组建了义乌第一家棒球俱乐部。“我们年轻人要与时俱进,不断尝试新事物,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星二代张佳媛 立志打造百年企业

提起张佳媛,市场商户不一定熟悉,但提起她母亲张吉英,很多人则会竖起大拇指。创办星宝伞业的张吉英在义乌经商20多年,曾获得金华好人、义乌市拔尖人才、义乌市道德模范、义乌市最美老板娘等诸多荣誉,是市场里的明星商户。

张佳媛5岁时就跟随父母来到义乌,童年的假期时光大半都是在母亲摊位上度过的。2015年,张佳媛留学归来,接过父母手中的接力棒,开启了创业生涯。如今,她已是浙江星宝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义乌雨伞及户外用品协会会长,还曾被市场团委评为先锋创二代。

张佳媛说,父母来义乌经商是外公先开的路。外公是上虞当地知名的伞匠,20世纪90年代初偶然来到义乌,觉得这里的市场发展前景不错,当即让女儿张吉英到义乌发展。张吉英不负父亲期望,在义乌市场上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事业稳步发展,并在此安家。

从小在义乌成长的张佳媛和母亲一样,把义乌当成了第二故乡,也期待长大后成为母亲这样的商业精英。她攻读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提前半年完成学业,2015年回国后正式加入星宝伞业,主要负责产品花版设计。

“我是90后,和家里人以及公司的老一辈员工,思想上存在不少冲突。”张佳媛说,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交流中,她学到了更多的生意经,学会在问题中找突破口,短短几年便挑起公司的大梁。

在常人看来,伞就是普通的生活用品。但在张佳媛眼里,伞有自己的生命力。留学归来的张佳媛把更多国际时尚元素结合在产品中,入行不久设计的一款蝴蝶伞一经推出便广受市场好评,让她信心倍增。

如今,在张佳媛的带领下,公司每周都推出数款新产品,并根据市场潮流风向,推出国潮风、中国梦等系列产品,在材质、功能等方面不断延展,同时参加了多届“商城杯”小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如今,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每天还要打理生意,张佳媛也会有疲惫感。每每感觉力不从心时,母亲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母亲为了能和外商交流,在市场忙碌了一天,晚上还要去学习商务英语。有一回,厂房遭遇火灾,损失数百万元,母亲含着眼泪乐观面对,一边跟客户沟通延迟交货时间,一边处理善后事宜抓紧复工复产。如今,虽然公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母亲依然对产品质量孜孜以求,对客户真诚用心。业余时间,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张佳媛说,自己会努力传承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接过父母奋斗了20多年的事业,争取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雨伞品牌,希望薪火相传,努力做成百年企业。

从新出发丁静怡 父母是最好的创业导师

今年25岁的丁静怡,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城主营进口红酒,她也是五区市场团总支副书记、青年红酒品鉴会的召集人。

丁静怡在瑞士留学期间,所学专业涉及商品进出口相关知识,因此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回国后,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利用义乌市场和留学资源,开始摸索红酒进出口贸易事业。

丁静怡的老家在拨浪鼓之乡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父母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义乌市场经商。让丁静怡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家里卖皮带,母亲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广州好几趟,了解最新的产品款式,除了春节全年基本不休假。

与父辈传统摆摊经商方式不同的是,丁静怡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建立代理品牌红酒的宣传网页,开设云直播等方式,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以前,市场推广主要靠店铺展示、线下参展为主,如今我们除了参加上海进博会等大型展会,还通过和带货达人合作等方式,多渠道推广产品。”

今年8月,受疫情影响,丁静怡和很多商家一样,面临无法发货的困境。焦虑过后,她认真思考,计划在其他城市设立分仓,分担风险,以防再度发生类似情况。

丁静怡说,如果把市场比作一所大学,自己作为刚入行的一名学生,父母就是第一任老师,也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他们20多年的创业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我很幸运,在他们的指导下避开了很多‘坑’。”她还记得,参加第二届上海进博会时,因担心无法完成这个项目,自己一度想要放弃,幸好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她慢慢平复心态,从而也学会了沉淀自己。

如今,丁静怡每天在市场、客户、仓库之间奔波,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也学到了不同国家的红酒文化。谈及未来的发展,丁静怡说,义乌的创业环境真的很好,各种资源都不缺,为有想法的年轻人搭建了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今年7月,丁静怡参加了一场由义乌有关部门组织的中韩青年双创对话活动,主要围绕青年创业创新、中外友好交流开展分享互动。作为创业代表,她向小伙伴们分享了义乌年轻一代创业者如何保持初心、以勇敢健康独立的姿态续写义乌精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