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329949043U/2022-429165
义乌市卫生健康局
2022-03-31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2-03-31 09:5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1年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2021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加压奋进、创新突破、改革发展,在做好全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扎实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一、坚持做深做实,疫情防控藩篱更密更牢
保持紧急状态,全系统发动,全员参与,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不断强化院感防控,不断加强规范管理,全年紧急处置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7例,未造成本地感染,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安全健康保障。
1.强化核酸检测。组建一支600人的应急采样队伍,紧急采购3辆移动核酸检测车,建设1个10万管核酸检测基地和3个5万管核酸检测基地,提升核酸日检测能力至34.7余万管。先后在北苑、后宅、稠城及三所高校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实战化演练,共检测近4万人次。全年累计检测9000多万份。
2.精准流调溯源。联合公安局共同组建5支15个小组的市溯源调查队伍,并储备228名由各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流调队伍,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现场流调处置做到“2+4+24”。累计管控密接196人,次密接1500人。
3.做好预警监测。对11类重点人群、2类重点物品、17类外环境开展核酸检测,设置50个固定核酸采样点及若干流调采样点,全年累计监测近100万份样本。主动排查医疗机构内重点人员、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患者,9月以来共发现51人并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4.闭环管控发热患者。做好发热门诊患者核酸检测,确保4-6小时反馈结果;对发热病人实施分类处置+适当增建留观板房的闭环留观措施;投入3800余万元新建、改造定点救治医院和发热门诊;建立“八个一”督查机制,375家中小医疗机构因违反规定被停业整顿。
5.强化院感防控。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和院感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流程、医务人员防护用品选用原则及穿脱流程等。组织专家每周对各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和感控风险进行专项检查,累计巡查医疗机构9000余家次。
6.抓好新冠疫苗接种。建立属地专班统筹疫苗接种工作机制,并不断优化完善工作流程。全市共设置26家接种单位223个接种台,14个镇街均建立方舱式临时接种点,单日最大接种量可达4.5万剂次。全年累计接种467.2万针次。
7.规范管理集中隔离点。与符合条件的50家酒店签订征用合同(日均最高可隔离人数3700人),对12家酒店实行标准化改造。滚动式组建管理小组,重新修订完善《义乌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工作手册》,明确综合服务点各岗位职责,实行组长负责制。投资8000万的“健康驿站”开工建设。
二、坚持边学边干,数字化改革扎实推进
建立数字化改革专班,明确分工职责。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做好数字医共体住院服务一体办、未来社区健康场景建设等各项改革任务,其中“老年人两慢病全周期数字健康服务应用”“5G互联网云诊室+智能药柜项目”入选基层创新项目。
(一)稳步推进“云诊所”数字化改革项目。搭建治理端“一舱知医”、机构端“一网助医”、群众端“一屏问医”的诊所在线智治系统,通过强监管、优服务促进中小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已部署至676家诊所及门诊部,接诊患者81万余人次,填写病历74万余份,开具处方66万余张,转诊发热病人8469人,实现非现场办案59件,罚款73万余元。
(二)“试点先行”推进未来社区(乡村)健康场景建设。紧紧围绕“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未来社区”的建设思路,通过建设智慧健康站,推出“五个一”业务,做实做细健康档案开放、自助健康监测、全周期慢病管理、居家医疗和婴育照护,实现数字赋能于基本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稠城的宾王、义亭的缸窑、江东的鸡鸣山3个试点智慧健康站建成投用。
(三)加快推进“浙医互认”“浙里院前急救”“健康大脑+”等建设。8家二级以上医院完成“浙医互认”中首批项目对共计186项,互认项次共计5.3万项,涉及金额404.7万元。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平台打通与省、金华市的网络,浙大四院试点完成救护车上“5G”实时传输诊疗信息,“健康大脑+”上线数字家医、预约就诊、出院访视等模块。
(四)探索数字审批改革。制定《数字审批改革方案》。梳理出4批69个政务服务2.0事项及6个省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共75项数字审批优化提升表。实现“智能秒办”事项10项,其中全程秒办8项,部分情形秒办2项,秒报+秒办3项。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设立许可等3个审批事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4个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在全省率先推出“承诺即入”许可模式,实现“准入即准营”。与江西省5个县市,湖北枝江、贵州兴仁等开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9个事项。与省内的台州、衢州,金华市内的4个县市开展“异地通办”。
三、坚持多措共举,医疗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一)深化改革,医疗保障体系更完善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从“倒算”向“顺算”调整。全面实施住院按病组(DRGs)点数法、门诊APG付费改革,新增77项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实现常态化、精准化。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2%以上。
(二)优化配置,医共体整合基础更扎实
制定2021年度义乌市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印发《义乌市医共体绩效管理指导意见》,推进医共体成熟定型,建立人员统筹管理、调剂使用机制,实现绩效统一管理、统筹分配,设立年度考核奖励基金,用于医共体基层院区发展奖励,资源集约共享,统一采招、统一管理。
(三)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1.实施医院等级提升工程。浙大四院、中医医院、妇保院成功创建“三甲”,浙大四院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三甲医院之一;中医医院成为全省首批县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妇保院成为全省首家县市级金华唯一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持续推进中心医院创“三甲”、精卫中心创“三乙”,有序推进天祥医疗东方医院创“二甲”,北苑和后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二乙”。
2.启动浙大四院双江湖院区、儿童医院等建设。口腔医院迁建工程、稠城卫生院搬迁工程主体结顶。浙大四院国保楼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有效投资1.2亿元。
3.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全市14个基层院区均已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建设标准,后宅、北苑、义亭达到推荐标准。安排1300万元预算用于基层学科专科发展,共有20个专科学科上报评审。推进村级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改造工作,投入400余万新增15家、改造28家。
4.提升医疗服务安全。落实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科室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组织医学质控中心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10余次。建立完善义乌市医疗缺陷(隐患)提醒约谈和非惩罚性报告等制度,共收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1576例,对3个重大医疗缺陷(隐患)所涉及的3家医院负责人约谈提醒。
5.提升重点学科软实力。做好重点学科培育,指导浙大四院妇产科、中心医院骨伤科学争创省市共建学科。中标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地市级项目9项;获得金华市科技局科技三等奖2个,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6.加强招才引智工作。成功招引127名2021届毕业生,其中博士1名,硕士66名。积极和高层次人才进行对接和考核,已办理聘用手续52名,其中,学科带头人1名,后备学科带头人3名,重点人才13名,青年骨干22名,其他人才13名。
(四)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兴未艾
1.深化中医药一体化管理。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义乌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10月15日发布实施“互联网+中药代煎服务规范”义乌市地方标准,为省级、国家级标准提供中药饮片服务的“义乌样板”,中医院医共体、三溪堂医药有限公司、大德医药有限公司三家煎制服务,市场化运作,形成良性循环。
2.加强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开展“第二批义乌市名中医”评选活动,选出10名。4名优秀中医药人才,入围参评金华市名中医、金华市青年名中医、金华市基层名中医。启动“青苗”计划项目,评选出28名青苗培养对象。
3.实施“朱丹溪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围绕朱丹溪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谋划市中医医院二期工程、“一带一路朱丹溪健康研究院”可行性。申报“丹溪学派”等5个流派参与浙江省中医流派传承调查。协同交旅集团,与省中医药大学策划,初步完成朱丹溪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规划方案。
四、坚持多层多样,健康义乌建设高质高效
(一)健康义乌建设上台阶
1.健康浙江考核连年优秀。制定印发《2021年健康义乌建设工作要点》《2021年健康义乌考核评分细则》《健康义乌专项行动三年实施方案汇编》,召开2021年健康义乌26项行动工作推进会。在全省高水平推进健康浙江行动现场会上,我市做了“做强幼有所育 推进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的主旨发言。
2.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制定并印发《2021年爱国卫生工作要点》《关于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等,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和夏季爱国卫生专项整治、控烟网上直播等活动。对2834户农村户厕进行排摸整改。顺利通过全省病媒生物防制C级评估。李祖村、分水塘村神坛村推荐为金华市“除四害”示范村。
3.加强国卫镇巩固和健康促进工作。指导大陈镇、佛堂镇迎接国卫镇复审,结果良好等次。全面推进省级卫生村创建(复审)工作,上报新创建省卫生村44个、复审52个。
(二)公共卫生安全有保障
1.深化传染病和血液安全管理。强化肺结核患者管理,开展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完善无偿献血关爱制度、措施,推进三免政策最多跑一次改革。2021年报告肺结核/疑似肺结核1368例,全市艾滋病治疗率为94.35%。全年无偿献血15775人次,增长14.3%。
2.加强和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新增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急救点,目前全市共设有急救站(点)17个,急救车19辆,备用车16辆。全年接听120急救电话155366个,接治病人34651人。完成18期215名医务人员AHA基础生命支持BLS培训,全员取得全球通用合格证书。
3.狠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联合政法、公安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的通知》,规范全市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和管理工作,共补助80人11万元,发放监护补助金771余万元,惠及4300多人。
4.积极落实医疗保障工作。共完成各类保障任务56场,抽调医护人员367人次,救护车31车次。
(三)医防融合更坚实
1.以“两慢病”分级诊疗改革试点为契机,强化慢病质控与培训指导。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全市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1.63%;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1.05%。
2.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第六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44家单位52支健走小团队677人参赛。充分发挥健康微生活、商城健康等新媒体,通过现场活动、印发健教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与干预活动,并在市主流媒体上宣传报道。
3.全面推行“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医防融合、全员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组建187支签约服务团队。开展“2+1”结对帮扶活动。截至12月底,有效期内家庭医生签约45.49万人,签约率53.3%,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92.93%。
4.全力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建立健康副校长制度,为全市173所学校配置健康副校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卫生院向学校派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人。成立义乌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导中心,建设义乌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平台,投入400余万元开展学生视力普查,为全市22万名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
5.民生实事做“真”“实”。完成新增村卫生室(服务站)15个,改造提升发热诊室14个,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累计3433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完成13万余人次,结直肠癌筛查完成2万余人次。在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安装AED(全自动除颤仪)100台。
(四)医养结合新探索
1.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鼓励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家庭病床,让“大医疗”走进“小家庭”,目前已有4个镇街卫生院开展试点,截至2021年12月底4家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建家庭病床447张。
2.开设医养结合照护中心。医疗机构有机融合“长护险”与医保政策,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服务,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医养结合照护服务专项补助的通知》。目前全市有8家医疗机构开设医养结合照护中心共设床位251张。
3.搭建智慧平台。在“怡养义乌”平台上开设“医养结合”功能,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预约方式。完成稠江街道锦都社区老年电大教学点申报远程教育学院华数样板教学点工作。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对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完成初评并向金华申报,对评审通过的7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进行公示。
(五)妇幼工作有声色
推动建立“1+14+X”的市、乡、村三级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体系和全市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管理平台。成立1家儿童早期发展指导中心,14家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以“三叶草”Logo为标识的100个20㎡以上的儿童早期发展活动驿站。在全市近400家托幼托育机构全面推行使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全年活产数17825人(其中户籍活产数6755人);组织养育照护小组活动1395场次,受益儿童8226人;两癌筛查32956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98‰。
五、坚持从严从实,制度机制落实落细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组织开展卫健系统庆祝建党百年“十百千”系列活动。推出“夜学+自学”,举办基层党务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对全系统150余名党务干部开展集中培训和党史知识测试。常态化开展“医路公益”义诊、送医下乡、党员志愿服务、认领“微心愿”等,完成“微心愿”576个。推进机关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荐上报金华市卫健委优秀党支部7个。推动支部书记项目化履职,实行党建重点项目“四张清单”。建立局领导联系指导和公立、民营医院党建结对共建机制,组织开展民营党建“集中攻坚月”活动。“践行百年初心 弘扬中医国粹”献礼建党百年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有序开展80余场。
(二)推进清廉医院建设
培育北苑、稠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金华市清廉医院示范单位。大力开展基层站所腐败和作风问题、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医疗领域腐败问题等专项治理整治,查处问题线索28条,处理人员2人,梳理完善制度74个,医务人员主动上交(退回)红包、回扣141人次,金额18.3万元。重新制定红黑榜制度,进一步细化上榜内容、范围及要求等。今年以来,公示红黑榜466期,红榜内容1031条,黑榜内容507条。
(三)包容审慎精准执法
运用省医废智慧监管、口腔诊疗机构风险监测、精密智控疫情调度指挥等平台,预警监测触发78家次,立案25起。重构优化省执法平台信用12分制,对284家监管对象实施信用监管扣分。全年立案数1399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055件,大要案72件,罚款380余万元,没收款18万元。上报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案件48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3件。每月一次对全市餐饮单位禁烟控烟工作开展督查,对28家单位立案处罚;对其中500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排查摸底、现场指导;开展游泳场所夏季专项监督检查和游泳场所水质检测工作,对3家检测不合格企业予以立案处理。联合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24次,联合双随机13次。
(四)鼓励优生优育
贯彻执行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在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农村有机更新审批中不再进行计生审核;全面清理历年社会抚养费征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91例案件。建成较为规范的公共场所母婴设施45处,其中三星级以上30家。今年我市新增计生特殊人员34人,累计397人,慰问计生特殊家庭352人次。
(五)抓牢抓实安全生产
严格履行安全稳定职责使命,强化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推进两会、“双节”等重点时期卫健系统消防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开展“平安护航建党百年”“1+10”专项整治行动、燃气专项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力做好维稳、扫黑除恶、信访、防范电诈等工作。全年系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022年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动“浙中医疗高地”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义乌”建设,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打造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健康“金名片”。
一、坚守“一个底线”,慎始慎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坚持“人、物、环境”三线同防,全面筑牢境外输入防线、抓牢预警监测底线、守牢“院感防控”红线,着力提升分析研判能力、流调溯源能力、核酸检测能力以及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实战演练,以战练兵、以战备战。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继续强化重点场所管理,持续开展督导检查,加强“数字防疫”建设,常态化落实落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二、推动“两个提升”,增进群众卫生健康福祉
1.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继续推动中心医院创“三甲”,重点推动二级医院等级创建及复评工作。强有力推动医疗质量提升,抓住典型案例深度剖析,建立长效机制。启动浙大四院双江湖院区建设,加快推进儿童医院建设,口腔医院、稠城卫生院主体完工。加强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及招才引智工作,完成100名左右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才的培育,其中正高不少于20名,副高不少于4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少于30名。
2.扎实提升健康义乌建设水平。围绕健康浙江、健康金华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健康义乌四大体系建设,加强主要健康指标完成情况监测,确保健康浙江年度考核优秀。按照三年实施方案计划,扎实推进健康义乌26项行动,做好终期分析评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70年纪念活动,稳步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创建健康村(社区)20个以上、除四害示范村10个以上。
三、加快“三大改革”,全力打造浙中医疗高地
3.全面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改革。以“健康大脑”为依托,深耕智慧医疗、数字健康管理和智慧公卫等子领域,构建群众看病就医“一件事”、浙里院前急救、浙医互认等多跨场景,积极推广智慧医疗应用,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加快“浙有善育”“健康大脑+慢病数字化健康管理”应用建设和“智慧云诊所”应用迭代升级。
4.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试点,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性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以病种为抓手,以价值医疗为导向,落实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推动三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门诊患者占比。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一体化病房、全专联合门诊和名医工作室规范化建设,继续做好模块化培训,开展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和培育,提升基层院区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基层院区错位发展。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4%,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达到42%、门急诊和住院均次控制在5%以内。
5.加快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弘扬丹溪中医药文化,谋划丹溪健康研究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启动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和14家基层院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促进二级以上医院中西医临床融合发展。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大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力度,筹划开办第三批“西学中班”。完善基层治未病和康复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技术规范培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医药能力,落实团队中医药人员配置。发展中医药产业,培育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四、聚焦“五大项目”,高质量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6.加强老年服务供给。深入开展健康老龄化服务工作,推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老年友好型社区、敬老文明号等创建,继续探索推进义乌医养结合模式、安宁疗护服务,推进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建设。
7.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打造儿童医学高地,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医防融合网络体系,创建示范性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创新建立“124X”数字妇幼服务平台,推进“善育宝”应用建设,开发入托一件事、儿童成长曲线、健康共富列车等应用场景。鼓励社会机构办托,加快公办机构普惠性托位建成投用。制订符合义乌实际的三孩配套支持措施,修订计划生育相关条例贯彻实施办法。改造升级公共场所母婴室45处。
8.推进“三免三惠”健康行动。积极推进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达60%以上,完成重点人群免费结直肠癌筛查4万人、慢阻肺筛查2万人。以数字化手段为推进两慢病分级诊疗改革,建立以居住地为主的慢病管理服务模式,争取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健康评估与维护机制试点。
9.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提质。推广数字家医应用,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档案开放率70%以上,十类重点人群签约率维持在90%以上。加强村(居)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建设卫生社区(未来乡村)健康场景。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高质量完成国家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任务。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
10.做实落细民生实事项目。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完成发热门诊规范化改造4家。深化二级及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5家。完成2家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为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10万剂次。将国民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居民健康体检,建立居民个人体质健康档案2万人次。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450个。规范化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成长驿站30个。培训保育员3000名。
五、高举“一面旗帜”,以党建引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1.全力推进党建引领工作。全面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双建争先”“院科两优、德医双强”等工程。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完善医院党建工作评价体系,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评价办法等考核评价机制。拓展“医路公益”志愿服务内涵,推行党支部“B(标准)+T(特色)+N(若干任务)”内容体系建设,开展党建优秀创新品牌评比等活动
12.扎实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以清廉医院示范单位创建和清廉医院建设指数评价系统为抓手,深化医疗行业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年内培育6家“标准型”清廉医院和1-2家金华市“示范型”清廉医院,进一步改进医疗卫生行业作风;以案说法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结合典型案例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加强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廉洁从业意识;保持高压态势强化正风肃纪,注重抓早抓小,坚持“零容忍”“全覆盖”。
六、统筹做好其他工作
全面做好各项医疗保障任务。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实现监管风险预警闭环处置和重点行业非现场的精准执法。全面排查整治全系统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加强舆情监测,完善医院安防建设,深入推进矛盾纠纷调条化解,全力降低电信网络诈骗案发率,认真抓好政务公开、档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