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0026090395/2023-436214
大陈镇
2023-02-07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3-02-07 10:5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2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夹击,大陈镇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市委“138”战略部署,围绕“共同富裕镇域样板”建设目标,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凝神聚力、知责担当、实干干实,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2022年工作总结
1.共富成果在探路笃行中成色初现。
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完成有效投资2.28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工业投资9786万元,同比增长7.5%;规上工业总产值18.08亿元,同比上升9.9%;完成财政收入2.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亿元。前山区块提速开发,二期210亩土石方平整工程完成总体进度85%,三期173亩土石方平整工程进场施工,乌龟山地块完成政策处理,1200余亩的未来产业平台雏形已现。营商科创生态优化,完成2家企业数字化车间改造,数字与智能化服装产业社区项目落地前山并进驻施工;投用服装衬衫二类科技综合体,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申报省新产品11项;开展助企“三到户”行动,解决企业迫切需求96个、技术难题3项;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6%。共富品牌持续做大,引入文创概念扩大“大陈小集”品牌影响力,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有效带动农民农企增收;多渠道强化村集体“造血”功能,32个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13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
2.疫情防控在真枪实战中日益巩固。
构建“1+X”工作体系,科学布局11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常态化全员核酸检测覆盖率达95%以上,疫情防控双月考取得3面红旗;截至目前,共核查涉疫人员18.9万余人,纳管近1.5万人;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3.8万针次,其中60周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达97%。守牢义乌防疫北大门,科学设置G235国道、S310省道两个暖心服务点,累计查验过往车辆58万次,劝返8548辆次;设置龙山、燕窝2个重点车辆研判点和多个入镇查验口,日均查验处置超600辆。打好“8.2”疫情歼灭战,高效完成16轮全员核酸检测,高效完成江东等4个镇街12批次2428名重点人员核查转运等工作任务。“无疫村居”全覆盖,通过“人防+技防”扎实做好基层防疫工作,建立人口库、场所库、地址库,部署40个村居瞭望哨,进一步守好“小门”。
3.城镇面貌在攻坚行动中不断美化。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完成金甬铁路环评线内政策处理,确保无障碍施工;蓝城健康养生社区二期项目完成30%;国贸两侧遗留问题攻坚清障,入镇口形象大为改观。城镇设施更新升级,完工江滨绿廊改造提升、楂林菜市场周边配套、前山龙江区块雨污水新建、丰润路提升、共富广场等40余个美丽城镇工程;瑞云路精品街项目启动招标程序,年前进场施工;完成大陈加油站土地出让和材料整理等前期工作。人居环境改善明显,营造全民参与的文明创建氛围,整改问题2.2万处;数字化改造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智慧化提升26个“两定四分”点位;连片拆19.8万平米,拆违2.4万平米,拆后利用工作同步开展;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饮用水源地专项保护。
4.美丽乡村在枪干快干中愈发靓丽。
未来乡村未来可期,创建全域未来乡村和新时代美丽乡村,投资2000万元试点红旗省级未来乡村建设第二批试点,加快推进6大类20余个项目建设;完成建房审批411户,推动大陈一村、李孟宅、春林、八里桥头等村旧改扫尾;投资4000万元,实施生态洗衣房、景观绿化提升、污水管网改造等200个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全覆盖。基础农业巩固提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956亩,同比增加6.2%,非农化处置33亩;完工双江口等6个美丽田园项目,新增高标准农田2650余亩、垦造水田60.65亩、旱改水68.74亩。农旅要素发展完善,完成九都溪精品线设施提升工程,导入大畈高端度假酒店、稻田酒店等民宿经济业态;多元化拓展上坑仁村水上乐园、水上集市、红峰千年银杏等旅游项目,引入露营、滑翔伞等娱乐设施,打造全年龄段适宜的周边游首选地,全年接待游客113.5万人次,旅游收入8000万元。
5.民生福祉在服务保障中持续提升。
生活服务扩面提质,新增公交站台9座、汽车充电桩34个、补划车位653个;新增三星以上文化礼堂8家,推出大陈镇生活美学公益课堂品牌,全年开展文化活动1200余场;100%完成老年人免费体检、甲状腺疾病筛查、老年大学电子教学等工作;走访困难群众1829人次,各类社会救助113人;打造“智慧化政务大厅”,提高代办代跑工作效率,合计办件18502件,办结率达100%。教育资源品质双升,用好教育基金,开办花开四季等少儿公益课105班次,完成8000人次成人技能培训;完成梓林小学转公、云溪学校增设高中年级、大陈二幼儿土地整理等工作,解决楂林小学和东塘小学学生接送难题。除险保安慎始慎忠,拆除老旧房屋112户,整改出租房安全隐患7000余处,更换安全型燃气灶3667套,同步加快各地灾治理点位处置,保障群众住房安全;设置隔离护栏1700米、安装减速带1400米,整改交通安全隐患点128处,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310起,保障群众交通安全;整改企业安全问题1.2万余个,停业整顿105家,立案查处6起,实现安全生产闭环管理。应急处突准确高效,建设2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开展320次消防拉练,镇专职消防队出警164次,解救被困人员44人,挽回经济损失620万元。
6.基层治理在数字赋能中夯实完善。
红色根脉固本强基,改造提升八里桥头、春林、西岸等基层党建阵地,并在2个暖心服务点设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开设“强基共富”干部能力提升班等课程13场,覆盖党员干部2500余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磐安县双峰乡共建“陈双成对”党建联盟,开展产品互通共富、飞地抱团发展等6大行动;做实“三服务”,280名“三员”下沉助力中心工作。畅通数字治理末梢,建立以“村务清廉钉办”系统为核心的“线上运行、村务自检、系统评价”全流程工作体系,“村务清廉钉办”在全省五个地市全面推广运用,获第三届中国廉洁创新奖;搭建微信塔群智监管、大陈先锋应急调度、集智兴村疫情防控等数字化应用,提高治理全过程的数据服务能力。法治建设化解矛盾风险,完善首接首办、联席会商研判、交办跟踪反馈等12项制度,健全“两必须+两必核”机制,573起信访举报、687起矛盾纠纷全化解;红旗村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马畈村申创浙江省级民主法治村,金华市级民主法治村实现全覆盖。
二、2023年工作思路
1.聚力“方向更明”,破立结合促转型。
深耕前山产业平台,加快剩余空间的拓展、清理、腾空,加快大陈数字与智能化服装产业社区项目建设,计划2023年4月整理300余亩净地用于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同步推动高税无地企业安置,启动267亩红旗区块产业谋划布局。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力争2023年有效投资达3亿元,制造业投资1亿元,高新技术投资2000万元。培强培优服装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力度,争取新培育国家高新企业5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0家,新建规上企业研发中心3家,研发费用5300万元以上;争取2家企业入选市级衬衫行业轻量化改造试点,做好企业政策担保、物流保畅、税费减免等服务,力争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
2.聚力“城镇更美”,标本兼治优环境。
城镇能级再提升,围绕美丽城镇建设,推进丰润路延伸、瑞云路延伸、国贸地下通道等工程建设,加快义诸高速、城际轨道等项目谋划;完成瑞云路精品街建设,谋划路面改造提升、天然气管网等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迭代升级;积极谋划推进老镇区约550亩有机更新。城市管理精细化,推进“监管一件事”打造“一镇一品”;深化镇容镇貌、生态环境、企业监管等“综合查一次”,打造“最佳实践”;积极谋划数字城管,探索垃圾收运、路面管理等工作的智能监管机制,坚持“运动+长效”并举推进重点区块问题整治。
3.聚力“乡村更富”,量质并举抓产业。
村庄形象升级,推进岩界、双园、楼家坞、新建等村微改造,梳理谋划团结、灯塔里西坞、蕰草塘、北金山湖山、溪后等一批旧村改造,谋划一批高层安置项目。农旅融合突围,完工3个美丽田园项目、改造提升美丽乡村精品线重要节点、通过文化挖掘、民宿经济、直播引流、玩乐升级、周边文创等续提升农旅附加值,做好乡村旅游“差异化”文章。构建共富基本单元,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激活土地、资金、资产、人力等生产要素,强化村级造富能力,推进北山府网红溪上茶吧、红峰儒家文化园等共富项目落地,结合产业联建,争取32个村100%村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加速探索未来乡村,加速红旗省级未来乡村试点建设,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分梯队推进全域未来乡村创建。
4.聚力“满意更多”,全力以赴惠民生。
办好民生实事,新增路灯400盏、打通4条断头路、施划车位500个、新建8个公交候车亭、新增20个公共充电桩、天然气管道接入903户、更新4处文体设施、打造2条健身步道、提升2个街心公园;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规范化提升居家养老管理水平,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力度。打造教育强镇,引入绿城育华教育集团教育品牌,蓝城小镇幼儿园预计2023年开园招生,全力保障义乌市大陈镇第二幼儿园开工建设。挖掘文化富裕内核,提升26个“15分钟文化生活圈”品质品味,推动文化礼堂升级升星,继续开展花开四季公益课堂、非遗传承课程等惠民活动,重阳书院研学基地,推进基础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深化平安建设,雪亮工程补盲、重点路口加“眼”,提升全域监控智慧化水平;继续整治交通黑点,规范工程车辆管理;常态化做好安全生产闭环,压实主体责任;着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争取火灾防控同比下降10%以上。
5.聚力“基础更实”,从严从实强治理。
疫情防控抓常抓细,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核酸检测采样,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18周岁以上加强针的接种工作;扎实开展区域协查工作,严格规范各级数据,确保涉疫人员不失管、不漏管。推动141体系贯通,形成网格管理全覆盖,构建全域代办体系,发挥村居“一员一室”作用,推行“五个一”闭环工作法,力争初信初访“朝发夕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实施基层党建“村村过”和“末位点名”制度,落实强基示范村、党建示范带建设;提升党建阵地建设质量,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多样服务,把党建阵地建成群众都想来、乐意来的红色阵地;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主题党日、党员义务日等活动,按照有计划、有主题、有实效、有特色的目标要求,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强化“大陈先锋”党建品牌,结合镇村工作实际分类创设活动载体,组织引导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