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30782568199737H/2023-517073
建投集团
2023-04-1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3-04-19 13:5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2年,建投集团全面落实市委“138”战略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项目建设、改革转型、疫情防控、除险保安、业务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全面融入“扛旗争先、冲锋在前”的浓厚氛围中,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建投力量”。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抓项目,促投资,全面稳住“基本盘”
全年共承担工程项目26个,建筑面积486.70万平方米,其中房建项目21个,建筑面积476.80万平方米,住宅24406套;公建项目3个,保租房项目1个,水利项目1个。完成有效投资56.90亿元,完成年度指标的125%,实现“全年红”。
1.有机更新抢时争速。全年承担有机更新项目10个(含配套工程2个,代建项目1个),建筑面积203.80万平方米,住宅9028套。
2.集聚项目建设正酣。全年承担新社区集聚项目12个,建筑面积约266万平方米,住宅14285套。
3.以爱筑家暖心交付。以“一条龙”暖心交付9个项目9732套住宅,建筑面积212.47万平方米。
4.项目谋划储备动能。主动谋划建设二村地块、孝子祠地块三、九如堂集聚等项目,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储备动能。
(二)抓发展,促转型,全面开拓“增长点”
坚定“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和市场化转型,按照“长板做长、短板补齐、厚植优势”的工作思路,推动集团做强做优做大。
1.房地产综合开发板块。合作开发金茂府、翠湖湾、晓风印月顺利完成交付;自主开发溪畔云境、秦塘府开盘持续销售;新摘牌胜利二地块、孝子祠地块一、建设二地块,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2.工程全过程咨询板块。推进第一个孝子祠社区回迁房地块45万平方米全过程咨询项目;承接4个总投资额达98.75亿元的全过程代建项目。完成造价咨询业务拓展,新增造价咨询项目1个。
3.供应链贸易交易板块。目前经营集采钢筋、建材、电梯、二供设备等建材30余种,其中新拓采购品种8种。2022年度完成签约额超10.40亿元、营收超8.40亿元,顺利实现两年跃升10亿元级贸易集采平台目标。
4.资产性经营管理板块。深耕项目暖心交付与高品质物业管理,现在管物业项目21个,面积达426万平方米,服务业主约1.97万户。完成建投物业组建,以“投建管运一体化”,持续盘活优化城北商业中心、鼎富广场、湖大塘邻里中心21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营商环境。依托攻坚专班,有序开展城北商业中心、商博花园、集聚和有机更新项目地下车位和储藏间销售去化,回笼资金超4亿元。
5.建筑业工程施工板块。以从谋划到开工仅用时70天的“建投速度”承建廿三里保租房项目,中标日信区块集聚安置项目市政配套及景观绿化工程二标段工程,实现主营业务突破,房建、市政业务“双开花”。持续加强内部管控体系建设,完成集团16个在建项目4轮“飞检”,并为兄弟单位3个房建项目提供“飞检”服务。
(三)抓要素,促保障,全面夯实“支撑项”
2022年,集团实现资产总额420.92亿元,经营收入80.52亿元,利润总额6.20亿元,净利润5.74亿元。争取专项债资金12.19亿元,占全市争取总额的37%。
1.抓资金支撑。全年筹集资金超15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50%,有力保障了土地出让金、工程建设资金支付和借款本息的及时归还。成功发行10亿元2022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票面利率3.25%,取得发行利率创全国有史以来可比债券最低利率的成绩。
2.抓技术支撑。结合施工经验、交付项目回访和业主体验建议,合理优化《建投设计标准》《实体施工标准图集》等,形成一套符合建投高品质楼盘建设的工程标准体系。依托“三级管控”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和产品品质,通过一二级督导累计发放整改通知单760份,查出安全质量问题5178条,实现100%闭环整改。
3.抓成本支撑。明确预算编制口径及各专业施工界线划分等要求,做好各项目成本指标分析和平行对比,在招标阶段做好项目成本控制。完成项目招标71次,招标金额63亿元,有效保障建设项目品质和顺利推进。依托集团鼎富贸易采购平台集采高性价比材料设备,有效降低成本。
4.抓人力支撑。新设投资发展部,完成顶层架构优化。合理压缩提拔层级,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完成选拔中层骨干10名,招引新员工79名,依托建投学院线上线下平台,累计开展培训153次,共计5071人次。
5.抓监督支撑。以审计、纪检为主抓手,加强内控,推进“清廉建投”建设。完成审计项目6个,发现并整改问题27项。加强普法宣传,闭环信访投诉,做实廉政教育,从严监督执纪,全年发现并督促问题解决1964个,运用“第一种形态”问责处理24人次,通报处理项目组2个。
6.抓数字支撑。依托数字化改革,进行综合信息系统及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重构升级,逐步新增供应链贸易管理系统、房产销售管理系统、纪检监察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疫情防控系统等子系统。
7.抓安全支持。牢固树立“两个至上”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清单,形成“集团、子公司、项目组+监理单位”的“3+1”全方位督查模式。制定《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除险保安”工作方案》《夏季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冬季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等,成立专项检查组及监督执纪专班,建立督查问题整改复盘晨会机制。开展系列安全生产主题活动,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零事故”。
8.抓时效支撑。优化工程施工流程,建立工期奖罚机制,以多专业穿插施工等措施,提高工程建设时效。
(四)抓党建,促融合,全面增强“引领力”
全面实施“全企一体、双融共促”工程,深入推进“六学六进六争先”学习,以“七张问题清单”为抓手,扎实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凝聚集团高品质发展澎湃不竭的“红色动力”。
1.建阵地,聚人心。新成立党支部1个,完成2家合资物业公司“党建进章程”及14个项目“红色工地”创建,实现党组织建设、“党建进章程”及“红色工地”创建全覆盖。
2.走一线,解难题。依托“书记在一线”活动和清单化“红色网格”管理机制、“红色物业”建设,坚持“一楼一策”,深化调研走访联系的企业乡村及承租集团在管资产的中小微企业,走访328家次,解决问题340余项,助力纾难解困、复工复产。
3.共防疫,办实事。深化“党建+单元”作战体系,全面落实“无疫单元”创建,尽锐而出助力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年共派出1615人次参加常态化疫情防控支援任务,其中酒店97人次,火车站26人次,高速卡口222人次,省道卡口42人次,应急追阳25人次,街道支援1203人次。
4.减房租,惠民生。发挥国企在疫情环境下为企业减负纾困的重要作用,完成5家承租户6个月租金减免工作,共计减免租金2045.99万元,并督促落实至实际经营人326家,涉及租金1106.69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举措
(一)集团财务资产负债率高
建投集团主要承建有机更新、新社区集聚项目等民生工程建设任务,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大。2022年末,集团资产负债率79.12%,已影响集团项目融资。
举措:一是加大资金回款力度,建议市财政增加拨付建投集团购买服务及代建资金预算。二是争取优质资产注入,做大资产规模。三是积极谋划具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增强造血功能,控制债务风险。四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执行刚性,促进降本增效。
(二)新拓业务板块发展受限
下属鼎富贸易公司受资金风险、贸易总量不足和招标政策的影响,无法将高性价比建材集采业务红利拓展到国企建设项目中;下属华建宏业公司受从业业绩和资质条件影响,在招标评标中竞争力不足。
举措:一是积极为两大业务板块创造条件,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突破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二是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多渠道参加项目投标,争取业务持续突破。
(三)专业营销招商团队缺乏
集团现有秦塘府、溪畔云境2个项目在售,参与谋划胜利二、莲塘府、孝子祠一地块、建设二地块等项目4个及城北商业中心和商博花园问题楼盘部分项目,同时运营有超21万方的商业综合体和21个在管物业项目。业务范围的拓展导致专业团队和人才缺乏问题愈加凸显。
举措:一是加强与绿城集团、滨江物业等头部企业的业务开发合作,为项目谋划、建设开发、资产经营等招引外来资金,减轻自身压力,同时学习先进资产经营管理经验。二是市场化选聘优秀营销经理、物业经理,借力培育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和招商运营团队,打开渠道。
(四)工程精细化管理存在短板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签证线下流转时间长、内部审核慢、工作效率低,造成结算资料送审不及时;“第三方检测”由施工单位委托,公信度不足;项目管理过程中造价管控能力不足,结算资料整理不够及时、规范、全面,造成结算审计核减金额过大。
举措:一是按照“三个月清零”的目标,完成线下工程变更签证清理工作;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依托数字化改革,搭建线上工程变更签证审批管理系统,实现精准管控,提升审批效率。二是借助建设局公布的第三方检测单位“三色”管理结果,招选优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为集团提供检测业务服务,确保检测结果公信度和工程质量管控。三是建立在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开展工程量月度审核,确保工程款支付科学准确,参与工程变更签证、无价材料询价及疑难问题解决,提前解决争议问题。
三、2023年工作思路
1.健全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厚植发展优势,实现长板做长做大。
3.激发发展潜能,实现短板补齐补长。
4.加强授权放权,强化激励机制建设。
5.抓好有效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6.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提升工程。
7.统筹要素保障,加快数字赋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