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5 17:0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桥头遗址,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西侧距今约9000-8500年,属于上山文化的中晚期。
2014年9月,为配合义乌疏港快速路建设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其进行正式发掘,让我们得以重现九千年前先人的生活图景。
发掘区位于遗址的西侧共布探方28个,发掘面积约28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1处,墓葬45座,灰坑160余座以及灰沟3条,上山文化层为遗址主体,堆积其上的还有跨湖桥文化,商周和唐宋明清时期的遗存,对揭示新石器时代,早期生产生活模式氏族社会组织,宗教艺术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桥头遗址是一处环壕聚落遗址发掘区的东、南、北三侧,是人工挖掘的环壕西面被河流冲刷破坏,中部围成略呈方形的不完整台地,中心台地的基础面较为平整,可见对台地进行修整,堆筑等营建行为。据考古学者研究,上山文化是跨湖桥文化的直接源头,比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早3000年-5000年。
石器工具是衡量新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桥头遗址发现较多磨制石器,有用于开垦挖土,加工木头的石锛、石凿、石斧,用于收割的石刀、石镰,用于谷物加工脱壳的石磨盘、磨棒等石器。桥头遗址出土数量丰富的陶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遗址考古队队长蒋乐平表示,陶器的出现与农耕定居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新石器时代又一重要特征,这些陶器的形态应有尽有,有大口盆、圈足盘、平底盘、高领壶、双耳罐、深腹罐等,陶器以粗泥陶为主,以富含铁元素的红壤为料,陶衣历经千年洗礼仍然颜色鲜亮,陶器表面多装饰有红色陶衣也有乳白色陶衣,少量为黑褐色陶,其中包括彩陶,数量和完整度都令考古界震惊。
这充分说明,上山文化彩陶,是长江流域新石器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迄今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彩陶,这些陶器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装饰,部分陶罐口沿外壁有斜线、波折纹等刻划纹饰、红彩条带纹施于器物的口沿和肩部乳白彩纹较复杂,出现了太阳纹短线组合纹等图案,这些距今9000年的彩绘符号,承载着人类发现,记录自然规律的信息。桥头遗址中一些陶器容器相对较小大小与今天的饮酒容器相似,且其陶器内部表面提取出,淀粉、硅植体、霉菌、酵母等残留物、经实验室检测分析研究,残留物符合“酒”发酵的原理,原来9000年前,桥头古人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遗址考古队队长蒋乐平指出,“酒”文化在中国存在已久,酒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桥头遗址中的酒可能是建立社会关系和合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桥头的酒属于“谷物酒”,它的原材料含有稻米、薏米和块根,这一发现使得桥头遗址成为世界上最早饮用“酒”的地方之一,也说明了人类对粮食的利用更进了一步。
桥头遗址的发现不单印证了中华农业文明的悠久时长,彩陶中的“卦符”太阳纹等更证明了伏羲八卦以及观象授时的存在可能已有9000年的历史,证明了中华文明是世界存续最为古老和长久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