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0782471771856W/2024-548045
义乌市中心医院
2024-01-30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1-30 15:4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主题教育开展之年、“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义乌市中心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局正确领导下,依托浙大一院优质资源,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医院发展,踔厉奋发,稳中求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主要业务数据
2023年,医院门急诊196.06万人次,出院7907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84%。在医疗总量增长的同时,门诊次均费用下降5.46%,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4.9%。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26.3%,同比下降4.61个百分点,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13.2%,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二、具体工作
(一)政治统领,主题教育,持续强化理论武装。
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带领中心医院党委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全年累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3次,落实第一议题学习50次,意识形态分析会2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4次,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持续深入的学习,筑牢思想政治根基。把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义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同推动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加强理论武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二)党建引领、党业融合,打造“1510”执行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党业融合,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紧紧围绕市卫健局“1318”工作体系,形成有义乌市中心医院辨识度的“1510”党建工作体系,即“1条主线”“5项行动”“10个重点工作”。建立书记院长沟通制度,形成会前会商机制,重大事项充分调研、民主讨论、科学决策。推进基层党建,党支部建在科室上,参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形成一支部一品牌,打造基层组织核心堡垒。
(三)组织建设、锤炼队伍,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
通过深入调研,将全院67个内设机构进行调整,撤销或合并机构19个,实现机构精简,提质增效。机构调整后聘任中层岗位162个,提拔61人,超龄退出30人。调整后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5岁,新提拔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3岁,40岁以下青年干部17人。实施党支部改选,科室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支部比例达到85%以上。新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分明、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队伍,全面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
(四)人才培养、双向融合,激发青年人才驱动力。
开展临床资深人才“首席专家”、“技术骨干”聘任工作,聘任“首席专家”、“技术骨干”15名,解决了专家到龄退休的人才流失问题。累计外派青年人才出国进修8人次,年度国内外出进修24人次,在职继续教育硕士20人,博士1人,全面助力人才培养。实施医共体青年骨干实践锻炼,选拔7名业务骨干前往基层院区担任院长助理,7名院区骨干来总院担任科室主任助理,纵深推进医共体人才建设,加强医共体内干部融合培养,促进骨干双向锻炼交流。通过业务、管理双层能力激发及培育,发挥中青年人才的骨干作用,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驱动力。
(五)问题导向、优化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按照国家卫健委《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为指导,医院专项开展为期半年的优质服务主题活动。通过服务培训、建立行为规范,实施督查考核。通过“新员工体验官”“主任坐窗口”等活动持续推进问题导向,利用信息化改革提供数字赋能,诊前预约、诊中结算、诊后随访智慧服务应用,全面优化诊疗流程,改善患者体验感受。
(六)硬件改造、美化环境,提升就诊舒适度。
由于医院建筑陈旧、设施设备老化,影响患者就诊舒适度,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医院面对腾挪空间、资金压力、业务保障等多方面困难,充分创造条件完成新建发热门诊、体检中心改造、病房简易装修、基础设施优化等硬件改造工作。目前新建感染楼顺利开工,三期工程前期设计调整,计划2024年9月开工,全力推进医院就诊环境优化,提升就诊舒适度。
(七)中心建设、体系保障,夯实急危重患者抢救能力。
急危重患者抢救能力是医院的传统优势,为夯实危重患者抢救能力,巩固急诊与危重症学科发展成果,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后,完成国家创伤救治中心和国家动物致伤救治中心建设,实现急救能力国家级中心评价全覆盖。充分发挥浙大一院国家医疗中心优质资源下沉作用,提升县域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利用现场教学传帮带作用,将专家技术固化为自身能力,筑峰强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八)凝心聚力,使命担当,成功晋升三甲综合医院。
在金华、义乌两级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健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浙大一院优势力量,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成功晋级三甲综合医院。根据现场评审反馈问题,立行立改、以评促建,将专家的意见建议作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宝贵财富,聚焦重点指标和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医院建设新的篇章。
(九)聚焦国考,专项提振,推进绩效考核进位争先。
国家三级医院考核指标体系被誉为全国公立医院“国考”,是引领三级公立医院提升整体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指挥棒”。医院基于客观数据,按照国家标准、关键指标、体系架构和实现路径,强化考核数据分析应用。建立指标月报机制、实施专项提振方案、落实红黄牌警示,通过指标数据的日常监测、分析、预警,不断敦促持续改进,全力争取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进位争先。
(十)深化改革、创新赛道,开创健康服务新模式。
面对区域内医疗服务竞争和医保DRG支付形势,顺应临床诊疗向健康服务的转变,医院先后提出“医疗+健康”双处方、体医结合运动健康管理中心、义乌市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共享健康服务”健康入企、“护航亚运、警医同行”战时健康巡诊等系列健康管理项目。通过项目化管理和中心建设,实现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互促共融,不断开创健康服务新模式,助推医疗服务新发展。
(十一)科研攻坚、学科建设,全力取得科研项目、重点学科新突破。
截至目前,取得浙江省基础公益项目申报5项,浙江省软科技项目申报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项目申报23项,金华市科技项目申报49项,一般项目立项33项,重点项目立项10项,重大项目立项1项。义乌市科技局第一批科研计划申报47项,立项37项。2023年金华市一类重点学科立项3项,金华市二类重点学科立项2项。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和质量都取得历史新高,重点学科建设达到新高度。
(十二)资源共享、共建共融,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充分依托浙大一院托管平台,利用医共体建设实现浙大一院国家医学中心优势资源下沉社区,建立疾病诊疗全链条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省、市、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构建新型分级诊疗垂直路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便民公益健康公交线路开设、千村万户健康义诊等系列活动,在群众心中建起“老百姓”自己的医院。
(十三)预防为先,警示教育,不断擦亮清廉底色。
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中心医院党委中心工作,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廉政意识。层层落实责任分工,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和改进方式方法,增强意识形态把控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大力营造意识形态各项工作的浓厚氛围。召开全院廉政教育大会,邀请市纪委监委朱建平主任理论授课;组织全体中层干部赴义乌市看守所,以案说法开展现场教育;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学习20篇,纪检干部测试16期,发放廉洁家书1次。通过日常警示和广泛教育,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系建设。
(十四)巡查整治、落实整改,打造“净根树廉”品牌。
围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目标,制定专项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通过廉政提醒、教育学习、督查检查、廉政走访、廉政查房等方式,将自查自纠工作落到实处。对药品、耗材准入等12项制度流程修订,开展重点岗位约谈。抓好重大节假日廉洁过节提醒,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严在平常,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打造党风廉政建设阵地,推进清廉科室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基层,形成“净根树廉”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