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745817525W/2024-491873
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
2024-01-05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1-05 14:0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3年,市政管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痛点难点堵点,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打造智慧便捷的政务环境。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城西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全年上市深改会议题数量达5个,位列全市各部门前列。“跨省通办”、“公告声明一件事”、“优化适老政务服务”、中介服务改革、招投标改革等5项改革入选《竞跑者》。省政府专报刊登我市以“增值式”政务服务推动营商环境跃升相关工作。《“承诺审批-践诺监管-联合奖惩”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实践探索》荣获2023年信用承诺全国优秀案例。企业上市“一件事”窗口集成办理机制,获朱重烈书记批示肯定。全省率先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体系获邢志宏市长批示肯定肯定。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竞逐数字赋能“主赛道”
1.全力提升高质量“一网通办”率。以高频事项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提交优化建议采纳作为突破点、将超期受理率的大幅降低作为涨分点全力攻坚,截至目前共提交高频事项优化建议294条,省级部门共采纳义乌优化建议46条,均居全省第一,二季度、三季度该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名。
2.深化公告声明全链路改革。通过创新“直接取消无需办、书面承诺替代办、网上公开一次办、改革成效回头看”等举措,优化公告声明办理方式。目前已直接取消无需办理公告声明17项、采用承诺方式替代报刊公开8项,对于可以在网站公开、且属于本级管理权限的不动产权证遗失补办、公章遗失登记等5项公告声明,在“浙里办”“民生关键小事”应用完成高频公告声明上线。
3.深化合同数字化改革。以加强服务供给、推进多跨协同、方便群众办事为目标,建设数字合同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全市合同由纸质材料向数字材料转型,推进线下多头无序管理向一体有序管理跃升。目前系统一期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可提供合同签订全过程服务,截至10月底全市各机关、国企通过数字合同综合服务平台签订合同超10万余份。
(二)激活服务创新“主引擎”
1.深化“跨区通办”改革。围绕同城建设、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等重大任务,努力扩大“跨区通办”朋友圈,与湖北蕲春、山东淄博等多地完成“跨区通办”合作,目前“跨区通办”朋友圈达46个,“跨区通办”办件达31.5万件。积极打造“就近可办”服务网点。在全市14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78个农商银行网点设立“跨省通办”窗口,实现跨省事项“就近办”。截至目前,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办理“跨省通办”事项2.5万余件。
2.高质量完成招投标巡视整改。一是优化调整招投标政策,全域深化评定分离改革,不断优化定标办法,降低定标环节廉政风险。今年我市依法必招项目评定分离占比达88.94%。二是针对巡视问题精准复盘,举一反三,高质量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完成“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等问题突出”省级重大巡视问题整改。三是积极推动浙里数字化招标应用试点工作,基本完成系统建设部署及功能改造。四是全面推广远程异地评标试点工作。已实现建设、水利、交通各领域全覆盖,完成远程异地评标主场项目12个,副场项目78个,位居全省前列。
3.助企服务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全程代办工作。全年代办项目35个,景祺、湃沃慧谷、中通爱第吉二期等8个项目取得不动产权证并办结。推进“全省一张网”,加强网上超市供应商的管理,全年政采云平台网上超市交易4362笔,交易额1.45亿元。持续推进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完成各类交易项目389个,定标175个,成交金额约226.3198亿元,节省投资36.9031亿元,节支率为14.02%。共收取投标保证金33.54亿元,开具电子保函26.8亿元,电子保函替代率达到79.9%。
(三)夯实基层政务“主阵地”
1.市级窗口服务质量持续优化。调整咨询区、窗口区、网办区,形成三区高效协同服务模式,服务效率较2022年同期增长33.3%。今年以来,综合窗口平均等候时间7.05分钟,低于标准53%;累计开展“延时办、暖心办”服务551小时,共计服务13988人次。实施行政办事员职业化改革,举办首届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首批行政办事员等级社会化认定。高频次开展办事员业务培训。累计开展各类业务培训120期,测试44期,较2022年增长167%,如期转正10人,技能定级9人。制定《义乌市政务服务办事员培训规范》,建立市镇两级大厅培训一体化模式。
2.镇街政务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开展城区街道服务能力攻坚,全市各镇街社保医保辖区服务能力达到50.6%,9个镇街达到75%以上。改造提升58个村社便民服务站;集中攻坚村级代办帮办工作,建立完善业务分析通报、代办员动态调整等机制,今年1-10月,全市代办帮办服务同比增长56.8%。全面提升“村社直办”点服务效能,全年新增10个点位,累计完成45个直办点设置,月均办件4000余件。
3.政企合作提质扩面。4月底,完成“政邮全面战略合作”,围绕“四融合、四个化”改革新路径,建立“群众得便利、窗口减压力、邮政树品牌、政府优服务”的便民服务新模式。在佛堂邮政支局现场补办全省首张老年证,打造优质共享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有序推进与稠州商业银行的“政银合作”。会同农商行谋划村级便民服务全面合作方案,破解村级便民服务人员和待遇薄弱环节。
(四)搭建涉外服务“主干线”
1.深化境内外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新建海外实体站点。已完成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等5个海外城市国际贸易服务站建设。二是优化线上服务专区。升级浙里办海外服务驿站专区服务,对专区模块、内容进行调整,强化外商从入境到住宿登记等在义全周期场景式服务,新增境外投资、税务服务、不动产服务等3个模块,更新政策和服务事项32条。
2.深化涉外领域政务增值化改革。一是牵头开展境外采购商开户“一件事”改革。推动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照“一网”申报、“一窗”办理、“一站”服务、“多点”可办、部门联动的举措优化办理流程,全面取消境外采购案备案等线下办事环节。二是重塑外商购房“一件事”办事流程。由国安与公证处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全年共办理30件。三是推动外国人在义难点堵点问题解决。联合出入境拓展商友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商友卡在支付领域“一卡通服”,新增5个应用场景等。
3.创新涉外政务服务举措。一是创新涉外政务服务专员机制。首批6名外国人为市内和境外的外籍人士提供精准化业务咨询和帮办服务。累计为外商提供咨询代办服务450余次,收集反馈意见建议23条。二是精准定制个性化服务举措。出入境、涉外综合窗口推出延时半小时下班举措,出入境窗口针对企业赴境外紧急商务等必要事由开设绿色通道专窗。三是持续完善自贸试验区政策供给机制。今年累计受理各类咨询28472次,提供网办指导551次;落实政策汇总发布机制,全年汇总各部门开展线上直播、线下授课、上门走访等方式宣讲活动559场,受众达84.9万人次。
(五)奏响增值服务“主旋律”
1.完成24小时智慧政务大厅建设。一是建设一批“不打烊”服务场所。在市、镇(街道)、村(社区)以及人流密集场所等,截至目前已建成三级“24小时智慧政务大厅”20个,累计服务企业群众7800余次。二是打造一批“不打烊”服务团队。集合党员、业务骨干在非工作时间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三是创新一批“不打烊”服务机制。制定“24小时智慧政务大厅”办事服务、问题处理、改革和考核等一系列规则制度,保障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2.创新基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从单一政务服务向综合公共服务转型,实现企业和群众依申请事项全面集中。截至目前,全市13个镇街(北苑除外)已整合党群、三资等9大类服务功能。如与邮政公司合作,全面设置快递窗口,由邮政公司对接韵达、圆通等国内知名快递企业,群众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可办理寄快递业务。
3.推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对大厅三楼项目审批服务区进行场地改造,拓展增值服务职责,打造一站集成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全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中枢。并且建立跨部门业务协同工作机制和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后续完善改造方案,有序开展预算、立项、招投标、施工等工作。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义乌市政管办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义乌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和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打造全国最优政务服务环境。
(一)打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突破战。高质量建成线上线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线下“一站式”、线上“一网式”、服务“定制式”、供给“套餐式”企业服务环境,塑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政务服务新生态。实施涉外领域增值化改革。编制涉外增值化服务事项清单;打造更多涉外“一类事”服务场景。开展涉行政审批中介增值服务改革。迭代升级网上中介超市,推动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向涉企服务延伸。
(二)打好政务服务数字审批改革持久战。完成10个“一件事”数字化迭代,推动“一网通办”率达96%以上,高质量“一网通办”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持续深化合同数字化改革,构建统一的电子合同应用体系,支撑数字化改革各领域推广应用。持续深化“跨区通办”改革,不断强化政务服务区域合作制度,在现有的“跨区通办”城市的基础上,拓展长江经济带11省市“跨区通办”城市,不断丰富通办朋友圈。
(三)打好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创新提升战。优化调整布局,建设移民事务服务中心等;继续引进金融、人才、贸易等多元服务;迭代服务功能,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涉外综合服务平台。做强做大涉外政务服务专员品牌,继续整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在外国人(企业)集聚的社区、园区配备力量,为更多在义外国人提供触手可及的政务服务。加强政策服务力度,继续开展各类涉外政策推送活动,扩大政策传播面和知晓度。
(四)打好基层政务服务优化巩固战。建立完善基层政务服务“市镇一体化”管理机制和模式。统一市镇两级叫取号、监控系统,实现数据统一归集分析。打造村级便民服务“政企一体化”深度融合品牌。深化与农商行的“政银合作”内容,推动丰收驿站金融服务功能全面进驻有条件的村级便民服务站。创新村级便民服务“市村一体化”互动模式。开通12345热线申请代办帮办渠道,由接线员进行在线派单。在李祖等有条件的村社试行政务服务“一键达”视频帮办,建立市级帮帮团和总客服。持续推动基层政务服务场所提升,启用江东街道、后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新大厅。结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改造提升一批村级便民服务站。
(五)打好行政办事员职业化改革主动战。与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合作,新增行政办事员四级职业资格认定,逐步覆盖所有级别。二是创新开发数字化培训平台,设置在线培训、录播回放等功能,供市镇村三级办事员同步使用。三是挑选业务骨干组建导师团队,负责对新入职办事员“一对一”指导。四是建立市镇两级人员轮岗机制,推行“上挂下派”“双向轮岗”等方式,深入推进市镇两级一体化管理。
(六)打好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攻坚战。开展突出问题面上检查工作,重点对邀请招标、直接发包等问题进行检查整治。常态化开展招投标等交易活动的信用在线监测和预警,对围串标系统预警点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将发现问题线索移交行业监管部门查处。逐步在依法必须招标项目中推进使用“浙里数字招标”系统,力争在2024年底前实现100%应用率。探索进行数字定标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本地化开发,实现定标全流程电子化及电子档案的分级管理。统筹限额以下工程建设项目数据交互归集,实现监管平台对同一编码项目所有标段信息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