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002609194H/2024-576685
赤岸镇
2024-11-2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11-29 10:3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3年以来,赤岸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义乌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各级全会精神,紧扣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围绕“全域精致、共富共美”这一总目标,唱响“攻坚破难、实干争先、奋进赶超”主旋律,各项工作拔节起势、全面成势,赶超发展有亮点、有看点、有突破、有成果,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开创了赤岸镇高质量赶超发展新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实干”兴“实体”,做好经济发展“综合题”。经济指标稳中有增。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规上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34%,成为全市重要增长极;规上工业增加值24.54亿;规下样本营收30.6亿,同比增长19%;限上零售5.84亿,同比增长130%,限下零售81.1万元 ,同比增长25.9%,限下餐饮148.9万元,同比增长26%;科技人才连续10个月获得红旗,其中7次列全市第一,工业提质增效连续7个月获得红旗,为全市做较大贡献。招商引才稳中有进。招引欣旺达、美科等两个超百亿元重点项目,新入库项目22个,其中千万元以上5个;新增流动人口1万余人,增长47%,新设市场主体400余家,同比增长15%;已完成国家级、省级人才申报8人,完成金华双龙计划人才申报3人,保租房筹集审核2228套。五经普工作稳中有序。全域44个村社都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及设立办公室,并建强力量,从社工、网格,居民群众中精选“两员”94人,划分普查小区72个,标注建筑物1200幢。截至9月底,我镇全部主体底册数4535家,已登记3797家,登记率为83.73% ,单位和体户登记率均列全市前茅。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品质”提“品味”,做好镇域建设“加分题”。全域规划一体推进。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抢抓控规调整关键期,新增吴溪西侧区块等工业用地共计27.2公顷,印刷包装产业园等4个地块成功出让,后山路东侧完成控规调整,赤岸中学地块通过规划会审。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坚持把项目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全力推进石城村整村有机更新,倒排计划完成华川深能西南侧土石方工程,启动义武公路西侧地块四土石方工程,推进正泰二期项目涉及用地;完成义永公路、江赤公路、青城路、吉景路、支十四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快推进金义东公路、义武公路市政化改造,赤岸大道、动力大道完成命名,江赤公路、义永公路、义龙庆高速项目推进有序。镇域颜值不断提升。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合计388.91亩,启动田小线等3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路灯基础施工约20公里,加快入镇口、倍鱼线、神坛环村路、神坛村周边风貌提升项目建设,为冯雪峰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神坛村、莱山村成功争创省级、金华市级未来乡村。与佛堂镇合作共建“对话千年 佛韵丹溪”县域风貌区,共投资8.7亿元,建设55个项目,成功获评省级风貌样板区。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民生”聚“民心”,做好民生福祉“必答题”。持续拓宽共富路径。重视“农业双强”,坚持强农带富,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1万亩,提升改造粮功区2400亩,实施美丽田园建设1500亩,新增农业标准地1017亩;新增强村公司4家,共富渔场等3个农村消薄项目陆续投用,因势而为新打造南青口、溪西、双峰等3家夜市,“山里云销”共富工坊获评金华市三星级共富工坊、水岸社区共富工坊被评为金华巾帼示范共富工坊。42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18个村突破100万。持续强化文旅融合。深化镇校合作、镇企结对、镇院联建,加强与义乌工商学院、义乌中医医院、产投集团党建联建,农创孵化中心、“蒲墟南货”区域品牌、“医共体”健康巴士、欣旺达联勤服务站等一批成果初步显现。因地制宜设计“节气游”“研学游”“运动游”“采摘游”等4条特色旅游线路,加快西海湾景区串联开发,提档“五里白溪”,引入“席山也”、“柳影餐厅”、“无同书吧”等网红项目,成功举办旅游节、美丽乡村精品线越野跑等活动,持续烧旺赤岸文旅热,今年累计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2000多万元。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深化“一老一小”,投资900万元启动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新增农民体检中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改建“医驿站”“中医阁”做优丹溪特色诊疗服务,完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监管设备安装48个,建成口袋公园2个,充电桩投入使用34个。下大力气解决“盆景园”租金、“栖隐大安”用地等历史遗留问题,6个村通过“多规合一”审核,完成农村有机更新供地198.32亩;完成石城、赤岸四村等17个村审批审核478户,解决“拆而未安”难题300户,保租房筹集通过审核2228套,完成率全市第一。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先行”争“先进”,做好社会安定“基础题”。守好平安建设底线。创新优化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 “力量联合、机制联动、日常联巡、服务联办、考核联评”的“五联”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在外来人口流入明显增加的后山村开展“以房管人”村级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后山“双网共建、三治融合”作法;夯实平安建设大网格,充实辅警、交警和综治队伍力量,综合信息指挥室融合多部门力量推出非警务110联动机制,实现了出警效率的提高,报警增量的降低。在六大专项整治行动中共计发动镇村干部5000余人次,投入警力3866人次,排查登记60209人,打处违法犯罪嫌疑人82人,完成辖区内782处防盗窗整治、主要干道道安设施安装3千米,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点整治40个。创造式的在欣旺达工地建立由综治牵头的“一站十员式”联情服务站,7月成立至今已接警150起,处理解决矛盾141起,确保了重大产业项目的平稳推进。守紧安全生产底线。以最大力度、最强铁腕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百日整治攻坚专项行动,累计排查生产经营单位23122家次,发现隐患26894处,其中重大隐患2061处,关停企业376家次,安全生产处罚12起,罚款7.52万元,消防立案处罚201起,行政拘留45人。强力推行一面墙二本台账制度,彻底解决宗地、企业内情况不明、职责不清、标准不知、资料不齐的问题,目前已实现全镇47宗地、165家企业全覆盖。赤岸火灾事故火警数量、占比皆为全市最低,获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和实操技能比武综合第一名。坚守牢信访维稳底线。巩固矛调站点体系建设,在村社首创提出“五化”调解工作法,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一是“中心协同、部门办理”,以镇矛调中心为受理问题的终端,让群众反映“最多跑一地”。截止目前上级交办初信初访件125件,已化解125件,化解率为100%;“民呼我为”基层事项1487件,按期办结率100%,评价满意率99.22%,初次化解率99.12%。镇矛调共受理各类信访件299件,已化解283件,化解率为94.6%;二是“领导交办、定期反馈”。在重点时间段开展“领导开门接访”,当日事项当日交办,综治办每日通报并进行回访跟踪,形成闭环,完成领导交办件33件,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三是“提前研判、应急处置”,健全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开展平安形势分析,通过共建委、社区和综治办等相关单位的研判预警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紧急事件、突发事件即时通报即时处置,今年提前发现重点对象异动情况56起,提前处置突发上行情况27起,5起群体性事件均平安平稳有效处置。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作风”强“作为”,做好政府建设“选择题”。工作作风更强硬。建立“13930”工作体系,常态化举办“雪峰讲堂”、“丹溪红”书记论坛等特色课堂,创新打造“丹溪指数”切实提升基层流动人口治理效能;建立“干部队伍”能上能下机制,严格落实届中回头看,调整村社干部6名,新增后备干部的4名;创建“五心城山”“乐享水岸”现代社区品牌,顺利完成城山社区首届居民委员会选举,实现城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在金华市级及以上媒体上发表现代社区建设宣传报道17篇,带动社区影响力不断提升。聚焦基层党组织主题教育,第一时间开展动员部署,上下联动促学习落实,成立督学小组对各支部专题学习情况开展走访抽查,收集问计问需问效清单问题类116个,办结97个,深化青年干部“明德守法、完善自我”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循迹溯源”专题学习、法纪警示教育、“靛蓝手作”、赤心向青春”交流研讨等系列活动,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清廉政府更规范。扎实开展“三提三强”活动,强化各级履责监督,推进重点领域治理,创新制订了《赤岸镇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全周期管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18条“护廉”措施,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共99人次,党纪立案18人次;全域一体推进“五整治五提升”规范深化行动,共梳理任务清单153条,已100%完成整改,累计追回资金83.78万余元,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15项,采取专题拍摄制作了《重拳擦亮“丹溪红”》警示教育片或发放通报等形式曝光典型案例10个,并确立以“纠治农村‘三资’违规报账问题”作为整治行动的小切口主题进行系统纠治和整治,农村违规报账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推进由乱到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政务服务更高效。推进无差别综合受理,汇总233项窗口业务清单一站式办理,窗口总办件69468件,钉钉代办代跑4130件。设立6个“办事不出村”民生实事村便民服务中心,其中塘边村、南旺溪村三角毛店村、清溪村已建设完成,设立尚阳便民直办点,一站式提供存取钱、快递收寄、政策咨询查询等服务,系统共办件773件,共收录咨询件158件。严格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讲座活动6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余份,共解答法律咨询96件,合法性审查合同68件,推动农村法制建设。
二、明年工作思路
2024年,赤岸将聚焦“复兴千年古镇、打造千亿新区”这一总目标,围绕打造三个中心、释放三大效能,全力扛起经济“稳进增效”和社会“平安稳定”的责任担当,咬定一个目标、干好12件事。
一个目标:打造五县连接枢纽中心,释放江赤、义永公路等重大交通路网开通效能;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发展中心,释放高能级产业平台效能;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心,释放产业溢出人口回流效能。2024年实现规上产值、规上企业、省科技企业三个翻一番,高质量迈入“金华工业经济十强镇”。
(一)产业提质。做优三大服务,助力三量齐增,为发展谋项目、为项目拓空间。
1.做优项目产前服务,招大引强扩产量。组建专班+专员的帮扶团,一对一服务重大项目,护航欣旺达、吉利、美科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投产落地,力争让绿色动力小镇成为义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主平台;实施倍增计划,依托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做大工业基本盘,实现规上产值、规上企业、省科技企业三个翻一番,分别达到248亿、50家、20家;启动产业链群培育工程,加快绿色动力小镇要素集聚和传统包装产业集聚,完成印刷包装产业园建设,落地高税无地企业3家以上,新增特色产业园2个以上。
2.做优企业增值服务,双轮齐进提质量。管服并举,坚持用制度管企业,成立镇级企业服务中心,借助五经普工作,对全镇企业进行新一轮摸底,聚焦亩均产值、税收、投资等指标,按五档量化评分,实行五色评价,为企业精准画像,在企业升级、产值波动、小升规等重点时期靠前指导、“一企一策”帮扶,举行政企交流活动8场以上,为企业解决问题100个以上;质效并举,实施工业腾笼换鸟计划,倒逼企业开展技改提升、容积率调整,推进“低小散”走向“集而优”,推动华川技改,整治低效用地50亩以上,指导传统企业容积率改造提升5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户以上;培引并举,推进科创效能加速提升,推动动力小镇与双江湖科教园区联动,在科研、人才等方面加强沟通,打造环双江湖创新创业生态圈重要一环,坚持引企业同引人才,落项目并落研发,打造产研融合中心,解决R&D痛点数据难题。
3.做优空间储备服务,提升能级拓增量。坚持土地等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向东加速推进欣旺达二期土石方工程和C5地块指标落地,为动力小镇提供483亩产业空间;向南做好印刷包装产业园一期20万方建设,将入驻企业30家以上,并同步做好印刷包装产业园二期及吴溪西侧地块控规及成片开发方案,配合经开区做好江头地块“产业飞地”开发;向北加快正泰二期土石方工程及出让,落实好高税无地企业落地。全年供应用地1300亩以上,向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600亩以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亩以上。
(二)城镇提级。做好三大跃升,补齐三类短板,做实产镇融合文章,让产业与城镇相向而行。
1.做好交通跃升,补齐交流不畅的短板。紧扣三横六纵交通大规划,走好“135”三步棋,第一年加快义武公路、金义东公路市政化改造,做好义龙庆开工保障和甬金衢上高速线性控制调整,东延报国路,北延后山路,启动青青线、官古线等4条农村公路提升改造,打通双峰路等2条断头路;三年内确保江赤公路、义永公路通车,完成绿色动力小镇、印刷包装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路网建设,启动能源通道建设,基本形成主城区15分钟通达圈、周边县市25分钟交通圈;五年内实现义龙庆高速开通,形成内联外畅交通路网,让赤岸真正发挥“五县连接枢纽”作用。
2.做好镇区跃升,补齐城镇规模不大的短板。加速推动一村、四村有机更新,有序推进大乔路北侧、碧桂园北侧、溪西西侧、报国路南侧等地块出让,加快义武公路东侧高层组团集聚地块落地,争取水岸二期、赤岸中学落地和水厂搬迁,让赤岸从“华川路”时代跨向“义武路”时代。
3.做好公共服务跃升,补齐基础设施薄弱短板。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共享,嵌入式布局健身休闲设施,打造公交候车亭20个,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20个以上;推进丹溪养生中心改造,做优“家驿站”和巡回诊疗服务,创丹溪特色学校,新设立12个村级慈善基金,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重塑镇区产业布局,重点招引第三产业入驻,新建提升夜市2处,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区。
(三)乡村提档。重塑三大品牌,打造三大优势,让人们触得到的历史、看得到的发展、留得住的乡愁。
1.重塑千年古镇品牌,厚植文化优势。传承发扬好赤岸文化,深挖以朱丹溪为代表的医药文化,注重丹溪红曲酒酿造等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加强与医院、医药企业合作,打造康养茶饮品牌。完成赤岸老街“四街九巷十景”古镇规划,启动古镇一期核心保护区节点改造,加快吴溪“一河两岸”景观建设,加强古月桥、朱宅建筑群、雅端建筑群、丹溪文化园等各类文保单位保护利用,加大对雅端、尚阳等传统古村落开发力度,打造“民俗雅端”“醉美尚阳”等古村落品牌,进一步做好文物的活化利用文章,让赤岸独有的红色文化、医养文化、耕读文化和义乌兵文化得到延续和光大,全力争创“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样板区”。
2.重塑山水赤岸品牌,厚植山水优势。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打造农文旅一体产业链,大力培育西海观光农业游、华川工业研学游、塘边山水露营游、神坛红色教育游、尚阳酒香沉浸游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持续擦亮“山水赤岸 烟火人间”文旅IP,上线“赤岸旅游”数字化平台,继续举办“24节气游”、“追花季游”等特色文旅活动,一体化打造西海3A级景区,重塑一村一宴特色农家菜品牌,推进农业、文化和旅游“三向促进”。持续开展文旅招商,重点打造尚阳、西海两个片区,积极推动尚阳村口和神坛村北部闲置土地经营性入市,利用朱恒书画馆加强与中国美院的合作,深化研学产业链,力争和尚田、大小王东溪的民宿项目落地,全年招引提升项目5个以上,打造“躺平一日”露营民宿2.0版;全力推进运动休闲乡镇创建,谋划大寒尖、森林公园建设提档,大力发展骑行、山地越野等运动休闲项目,举办金华及以上文体赛事活动2场,修建提升环镇步道5公里以上。
3.重塑蒲墟南货品牌,厚植农业优势。深化农业双强行动与农业标准地改革,加速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跃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现粮食复种面积继续在全市领先,新增高标农田1000亩以上;高标准建设镇级示范型农事服务中心,提升农事服务中心2个,出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奖补政策,培育农业双强项目一个,推动毛山生态茶园宜机化改造提升示范建设,培育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个以上;加快农业提档,加快“蒲墟南货”品牌运营,推动五指山茶叶、赤岸杨梅、五柳橘子、雅治街蓝莓、清溪葡萄等农产品向精管养、深加工、标准化、品牌化提升,制定杨梅和橘子区域标准,实现生产到加工、散点到集聚、自营到品牌三个延伸,做大农产品附加值,提高老百姓收入;启动农村创客计划,招引乡贤和青年创业者,出台农创客奖补政策,在农村有机更新同步谋划产业布局和创客空间布局,让外乡人变新乡人、旅乡人变归乡人;加快强村公司市场化运营和规范管理,放大“一事一议”项目杠杆效应,启动华川工业分拣中心、赤岸四村综合楼等共富项目建设,清溪融创广场、创客中心,羊印“共富灶”,尚阳“朱恒美术馆”,八石综合楼等项目建成并投用,加快东朱西山中学地块和划洪坑开发利用,培育乔亭“彩稻公园”二期和“莱山里”摄影基地二期,新建共富工坊2家以上,各村新增经营性收入800万以上,超过半数村社超100万。
(四)治理提效。做好三个下沉,实现三个上提,迎难而上、迎头直上,有效破解外来人口激增、问题错综复杂等难点堵点。
1.治理重心下沉,解决能力上提。完善推广“党建统领、双网共建、三治融合”的“1+2+3”基层治理现代化村级治理模式,打造村级治理中心2个以上。积极做好基层治理试点,探索企业基层治理试点,打造欣旺达、华川集团等企业基层治理标准化点位,打造水岸社区五治融合的善治村社义乌样板,争取市级现场会;围绕“全域枫景”,在赤岸所创枫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擦亮“交治融合”“双网融合”等品牌建设,“企联合”“丹溪红警”等志愿者队伍建设;“邻里中心”“西海警务室”“义欣警务室”等警务点建设;“警小安”“警源通”等小平台建设,把盆景变成枫景。
2.人员力量下沉,安全氛围上提。开展全域企业体检,实行分级管理,制定一企一策一人的安全方案,将全镇工作人员下沉到企业,落实周三集中查、周五回头看的检查机制;依托第三方中介专家、安监员、消防队对“一厂多租”、危化品使用企业、三场所、高层建筑等重点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指导,推进标准化整治;完成镇级应急队伍、物资和管理服务整合,推进毛店微型消防站和重大企业消防队建设,将应急消防力量沉到底、扩到边,争创金华市级“基层党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乡镇和省五星级食安办。
3.服务体系下沉,群众满意度上提。坚持把人民期盼当作第一选择,持续深化有担当、有作为、有特色、有温度的便民举措。聚焦“办事难”“服务难”,进一步推进钉钉代跑代办业务,新增4个村级便民服务站,与农商行合作铺开“政银合作”,让群众办事不出村;聚焦“矛盾多”“化解难”,依据“五个一”原则完善村级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打造村级矛盾纠纷调解样板,探索建立司法所代收行政复议申请等行政争议便民服务和咨询机制,实现“一站式”服务,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1个以上;聚焦“安置难”“建房难”,以拆而未安工作为突破口,专班化推进、一站式联审,撬动有机更新工作走向全面深入,有序推进一村等8个村有机更新,完成4个以上村“多规合一”编制,新增农民建房200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