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355345411A/2024-576779

  • 文件名称:

    关于印发《义乌市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 发布机构:

    中共义乌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义乌市农业农村局 义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成文日期:

    2024-11-29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义乌市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4-11-29 10:4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为持续推动“千万工程”再深化再提升,打造和美乡村义乌样板金名片,根据《浙江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指导意见(2024-2027年)》《金华市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打造典范、再造辉煌”为目标,充分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紧密结合省级未来乡村、历史文化重点村等建设提升,有序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加快“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在义乌落地见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有效衔接;坚持标准引领、规范管理,加强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坚持分类施策、点面结合,把握各镇(街道)乡村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重点先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完善政策引导和激励,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坚持分工负责、协作配合,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扎实推进农房改造

聚焦农民群众住房改善需求,以农民住上“好房子”为目标,推进自住房微改精提、古民居修缮保护、危旧房拆改搬迁、闲置房盘活利用“四宅共改”,全面彰显浙派特色风貌。

(一)自住房微改精提。聚焦农民自住房屋,鼓励村民自建住房“微改造、精提升”。清理违搭违建,改造屋顶立面,优化使用空间,改善卫生条件,实施节能改造,添置智能家具,打造特色庭院。分步推进农房集中连片改造,采取村集体统一组织实施或者统一设计、自主改造等多种方式,改善整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

(二)古民居修缮保护。坚持价值保护、活化利用,有序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等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通过修缮改造的方式修复传统风貌、改善使用功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加强以用促保,拓展邻里中心、共富工坊、农产品展示馆、图书馆、乡村数智生活馆等公共空间,促进传统特色产业和文旅、电商等产业发展。

(三)危旧房拆改搬迁。全面落实所有权人、使用人主体责任,解危前严格依法依规实施管控,有针对性采取维修加固、拆除重建等工程措施实施解危改造。鼓励村集体通过统一建设保障性住房、置换闲置危房和宅基地等方式推动危房批量解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全过程管理,建立改造“一户一档”,加强农房安全常态化网格巡查。

(四)闲置房盘活利用。总结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经验,结合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的村庄整治任务,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采用自营出租、合作入股和综合开发等模式和途径加强盘活利用,实现农村资产激活、乡村业态兴旺、农民收入增加。

三、有序实施管线序化

以农村重点区域、主要出入口和节点路口、住房集聚区等为重点,以清废杆、清废线、多杆合一、多箱合一“两清两合”为整治内容,全面推进农村管线序化。

(一)分类分责。全面摸清农村管线基础状况,厘清各类管线的产权归属和日常维护管理责任。强电杆线和弱电杆线实施严格分离,不得共享线路、管道和设备。原则上强电杆线上不得架设、挂靠弱电线缆,强弱电杆线应有清晰的名称、电压、用途标识标注。国防、部队杆线原则上与其他运营单位杆线不共建共享,光缆必须单独架设,确需整治原则上按有关要求向国防、部队做好报批工作。建立属地与企业协作配合、有关企业共建共管的管线建设管理机制,加强新增管线管控和违法建设查处,保障管线序化持久有效。

(二)清杆清线。列入整治的乡村及沿线,要全面实施清废杆、清废线。全面清理拆除已废弃的水泥杆、木杆,对于已经歪斜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杆进行加固、扶正、增补拉线,确保安全牢固。严格规范入户缆线架设,沿墙敷设入户缆线保持横平竖直,优化入户线路,有条件的选择户线套管和加装线槽,尽量减少“盘留”线缆,确保美观大方。

(三)合杆合箱。围绕乡村道路沿线、集中居住区和农田片区等,开展多杆合一、多箱合一的整治方式。多杆合一要结合多电缆数量、区域负荷和标准规范,合并后弱电杆架设四条吊线,各通信运营商独享一条吊线,自上而下依次为广电、联通、电信、移动。坚持共建共享,对年久破损、标识不清、多箱并存的弱电箱体,统一拆除并更换多合一箱体。

(四)管线埋地。围绕乡村重要出入口、主干道和重要节点区域,因地制宜实施线缆入地整治。入地管道位置宜在道路两侧或绿化带内,在分支、转弯、穿越道路两侧以及直线段间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检查井,便于后期检修维护,管道引入引出位置要设置标识牌。入地管道容量可适度超前,满足各运营商以及未来通信网络发展需求。

四、大力开展村道提升

聚焦省级未来乡村、历史文化重点村等,实施农村道路全面硬化、主干黑化、沿线彩化、节点亮化、配套优化“五化提标”,实现村内“户户通”、片区“村村联”。

(一)全面硬化提标。围绕村内道路“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的目标,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快推进村内道路符合消防急救要求,实现硬质化道路村庄全覆盖。硬化重点围绕农村支路和巷路,结合当地材料或生态型天然材料,达到耐久性好、平整度高、抗滑性优等要求。

(二)主干黑化提标。加强村内主干道与通村公路有效衔接,采用铺设沥青混凝土(黑色)方式提升建设标准,有条件建成单幅双车道,达到环保、防尘、降噪、方便修补和行车舒适的实用效果。建立健全村内道路长效养护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有标准、有制度、有经费、有村民参与”的村内道路养护管理模式。

(三)沿线彩化提标。加强“四好农村路”路域环境常态化治理向乡村道路延伸,将乡村道路周边环境整治与建设生态廊道、健康步道、“一村万树”、和美庭院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优先选择体现乡土特色的果树、蔬菜、花卉和绿植,打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视觉美观、与当地自然风光相协调的沿路彩色生态景观带。

(四)节点亮化提标。合理规划乡村照明整体方案,营造明亮的生活通行环境,提升村民出行安全感和舒适感。科学选择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维修方便的设施设备,积极推广清洁环保的太阳能蓄能灯。适当打造夜景灯光,满足发展夜经济、村民晚锻炼等需求。

(五)配套优化提标。加快建设智慧停车场、充电桩、道路监控等基础设施配备,补齐标线标识标牌。公共停车场要引导配备智能收费系统,鼓励探索“一场多用”共享模式。重点区域配备充换电及安全监控等设施设备,实现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充电设施“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