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经信局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7258850531/2024-579247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义乌市经信局

  • 成文日期:

    2024-12-3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义乌市经信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重点和改革思路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4-12-30 14:4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义乌经信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方针,聚焦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两条主跑道”,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义乌特色的8条重点产业链,工业经济呈现“总体稳健、承压运行、巩固向好”的态势,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制造业天工鼎”。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工业经济巩固向好

积极应对光伏行业下行困难和投资放缓态势,制定“开门红”政策、抢抓“两重不停”和复工复产、全面走访企业挖潜、修正企业所属行业。1-6月工业总产值681.5亿元,增速-22%,其中6家光伏企业工业产值185亿元、增速-58%,其余规上企业产值496亿元、增速14.4%。 1-6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2.6亿元,增速10.6%,分别高于全省和金华2.6、1.3个百分点,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增强。1-6月完成制造业投资91.2亿,增速5.3%,完成技改投资54.4亿,增速40.6%。工业经济“压舱石、基本盘、挑大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持之以恒调结构,产业链条不断优化

研究出台《义乌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方案》,明确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医疗健康4条新兴产业链和纺织服装、时尚日用品、化妆品、印刷包装4条传统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1-5月实现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111.6%,产值占比从3%提升至8.3%,产业链日趋均衡化;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低碳可循环绿色企业共同体”入选第四批浙江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产业链日趋绿色化;义乌获批中国化妆品(彩妆)基地,成为全国首个化妆品(彩妆)产业的国家级基地,产业链日趋高端化。争取到省“8+4”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领域资金12585万元,其中2024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财政专项激励资金9830万元,2024年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3223万元,2024年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62万元。截至6月27日支出数7326.61万元,执行率为58.2%。

(三)腾笼换鸟促发展,土地要素保障有力

一是迭代升级亩产效益评价。迭代升级《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实施意见》,将一维的宗地评价拓展到“宗地+企业”全覆盖,评价宗地1838家,平均亩均税收20.8万元/亩,同比增长35%。二是推进工业有机更新。积极推进佛堂、徐江等工业区块有机更新工作,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协调解决梦融、锦大、涌金工艺品等重点企业的有土安置问题。三是加快优质企业安置。推动有机更新及高税无地项目招选,加大力度挖潜安置空间,现已完成赤岸镇高税无地安置地块、佛堂有机更新安置地块累计110亩土地的招选工作。四是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有序开展容积率提升,上半年累计完成容积率提升58家5014亩,新增建筑面积239万平方,预计新增投资31.7亿元;做好开竣工违约分类处理,累计分类处理开竣工违约责任处理14宗。

(四)数字赋能提质效,产业升级破题有路

一是开展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打通企业码平台,并已招引数字化服务商数46家,鼓励引导服务商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6月已通过专家评审首批遴选出25个“小快轻准”数改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改造方案选择。二是扎实推进四个全覆盖。截至目前,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正在实施的累计55个,未来工厂2个,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个,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9个,已有882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达到1.0及以上,覆盖率为93.04%。三是大力推进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2.0推广工作。成功入围2024年度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县(市、区)名单,积极复制推广针织服装行业规上企业轻量化改造先进经验,已有12家试点企业改造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另有17家正在实施。

(五)技术改造强动能,两新工作推进有力

印发《义乌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补助政策实施细则》,截至目前备案技改项目114个,兑付技改项目48个,兑付资金3553.32万。一是“一企一策”推动光伏技改。会同经开区主动靠前服务与爱旭、天合、晶澳、东方日升等4家链主企业,经过多轮洽谈明确光伏“一企一策”,截至目前,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通过技改,已完成部分产能升级。二是积极摸排企业技改投资项目融资需求。下发《关于做好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摸排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39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190亿元,融资需求112亿元,相关项目已推送至省经信厅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储备库。10个项目通过国家融资贷款审批,贷款需求57.12亿,通过个数位居金华前列。三是组织企业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我局迅速响应超长期国债项目申报任务,精准对接符合条件的企业,指导进行项目申报。两批共计申报2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90亿元。截止到目前两批项目中共有5个项目通过省发改审核推荐至国家层面。

(六)服务助企强主体,企业品质持续深化

一是助企提能级。加快企业梯度培育,上半年我市入选省“专精特新”企业21家,累计76家。完成月度升规5家。浙江蓝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分散染料墨水等3个项目入围2023年浙江精品制造,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的YYDG电磁流量计等4个项目入选2023年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二是助企拓市场。持续推进“十链十场千企”产业链对接活动,高质量承办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暨智能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链发展大会,4个智能光伏产业战略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并同步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现场对接交流会。三是助企聚人才。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梯队培育,入选省级卓越工程师8人,居金华第一;推动信息光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支持爱旭申报产教融合培养工程硕博士典型案例,申报成功后将助推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试点;支持企业申报引育高层次人才,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到岗认定3人。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光伏行业未见复苏迹象。目前,N型的电池价格0.3元/W、组件价格0.78元/W,仅有去年同期价格40%。行业产能依然饱和,除爱旭20GW电池、东方日升1.5GW组件技改(P改N)正常推进外,天合光能、晶澳全国所有基地现有的N型产能仅发挥70%左右,义乌基地已延后技改,P型产品预计三季度末全面淘汰,光伏行业将延续上半年拖累态势。

(二)外部形势动荡,不确定性大。今年以来,欧美连续出台针对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贸易政策,增加新能源产品贸易壁垒,光伏企业反映对其在东南亚的基地产能发挥都造成影响。同时,受红海危机及美国大选企业提前出货等因素影响,5月份以来海运价格明显上涨,美国航线已接近10000美元/箱,价格约为去年同期的4倍。

(三)制造业投资基数大。2023年完成制造业投资160.7亿元,增速52.8%;其中开发区完成117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投资比重72.8%。今年年初,金华下达给我市的制造业投资任务为173.6亿元,增速8%。根据最新摸排,全年预计可完成制造业投资150.4亿元,增速-6.4%;其中经开区预报完成95亿元,增速-19%,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部分重大产业项目进展缓慢,如义欣新能源项目产线未定,暂停采购设备。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预计工业经济仍将承压运行,但稳中向好的趋势未变。经信局上下将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锚定市委市政府的目标任务,全力攻坚,力争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奋力夺取2024年度“浙江省制造业天工鼎”。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开展监测调度,稳住工业大盘。重点监测好光伏行业技改和产能释放情况,技改一批释放一批,全力稳定光伏企业产能。继续围绕亿元以上企业、高增加值率企业、新建新投产项目、月度升规和小升规企业等继续重点走访挖潜。加强新增量谋划、释放,全年争取完成月度升规企业10家以上。

(二)全力推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围绕构建“4+X”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发展八大产业链,加快出台医疗健康产业政策,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和医疗健康产业,形成多个新兴产业协同并进的局面。继续扶持传统产业发展,通过建设产业园的方式,培育壮大纺织服装、化妆品等产业,按照200亩的要求选定高税无地企业安置地块,落地高税无地企业10家以上。

(三)全力实施数字赋能,提高发展质效。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围绕数字化改造1.0以下的规上企业,加强培训和政策宣传,积极帮助企业对接数字化服务商,确保10月份之前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1.0改造全覆盖。持续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力争年内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50个以上。

(四)全力抓好项目攻坚,增强发展动能。我局将加强与开发区、统计等部门沟通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推进,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按序时按进度扎实推进。推动长坤合成、越升装备、首上科技、微磁精密等招商项目尽快入库。做好140个容积率提升项目、27个高税无地项目两张项目清单,预排每个项目的月度投资计划。同时根据审批、备案情况做好动态新增调整,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审批、备案、政策处理中遇到的问题。

(五)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提升企业信心。持续推进“十链十场千企”产业链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拓市场、找订单。开展优质企业培育,争取全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以上。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等政策,进一步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加快惠企政策兑现进度,全年为企业减负50亿元以上。

四、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思路

(一)深入开展产业研究。当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具有义乌辨识度的“4+4”重点产业链发展格局,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目标,对8条重点产业链逐一开展研究分析,摸清摸透我市产业发展现状,找准产业链弱项、短板与空白,抓牢贸工联动产业发展优势,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未来行业发展方向和破题路径。同时与国内国际接轨,将产业发展融入全国格局,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让“义乌造”成为“义乌货”的重要代名词

(二)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基于对产业发展现状的全面研究和产业转型需求的深入分析,出台能够直击产业发展难题、破解产业发展困境的优质政策。前期我们已经制定了容积率提升、高税无地企业安置、开竣工违约处理等专项政策,精准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的工业用地紧张、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一一破题。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各条产业链发展诉求,出台专项政策,如迭代更新医疗健康产业链专项政策,聚焦体外诊断试剂细分行业精准施策,助力小切口破冰。

(三)强化产业数字赋能。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企业保证长期生存的必由之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当前我们已建立产业“个十百千”数字化梯度培育体系,从数字化改造1.0版到4.0版的多重赋能,推动传统企业提质增效,拓市场增订单,其中1.0版数字化改造已在金华市率先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产业数字赋能工程,从针织服装2.0版数字化改造试点行业出发,全面铺开掀起全市产业数字赋能

(四)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针对我市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短板,狠抓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基于专精特新企业对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的要求,我们将更加注重培养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助力企业引才育才,推动我市传统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推动小商品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今年我们将确保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 “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100家、6家,长远上保持专精特新企业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