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镇街公开 > 义亭镇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0908X8/2024-552616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义乌市义亭镇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2024-04-0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义亭镇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4-04-07 14:1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义亭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义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镇“138”工作体系,锚定“金义主轴重要节点镇、城乡和美共富样板镇”定位,有力推动我镇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29亿元,规上工业产值257.57亿元,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2023年以来工作回顾

(一)坚持扬优势、强主轴,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一是推进交通路网升级。启动五联路建设,实现金义中央大道全线通车,“一横一纵”框架加速贯通,义亭全面迈入“10+20”时代;争取市级资金6000万元推动义亭路、亭上路建设,核心片区路网加速优化。全年共实施10条道路建设,其中7条完成主体施工,有力促进全域开发开放。二是推进主轴片区开发。重点聚焦主轴首站老火车站片区,启动车站村建房,推进“义亭之心”项目招商,新建镇中心幼儿园云邸分园,加速打造集市场、商贸、商住、教育、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义亭新门户。

(二)坚持稳项目、促转型,产业高地加快崛起

一是强化项目为王。推进国际冷鲜城项目一期,1个月完成二期、三期征地;完成森山小镇项目二期土地出让和三期征地;建成华统小镇项目一期主体;总投资3.58亿元、总占地45亩的老树人中学地块小微产业园项目土地顺利摘牌。二是深化转型升级。完成省级科技型企业培育12家,指导国家高新企业申报10家、国科小申报38家;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5个、省级人才项目3个。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四大双千”行动,班子带队走企,组织专家座谈会等活动10余场,为企业出谋划策、纾困解难,累计解决企业困难1000余个,推动企业扩产增效。

(三)坚持强基础、促振兴,城乡面貌不断提升

一是农业基础提质。全年累计整治抛荒地2000余亩,新增农业标准地1500亩,粮食种植面积连年增长;千亩蔬菜产业园项目一期6月投用,进一步增强蔬菜产业集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二是生活品质提升。全力破解长期遗留、群众最迫切的“拆而未安”住房问题,累计完成14个村657户农户安置,带动13个村启动有机更新规划编制,打开全镇有机更新工作新局面,义亭镇获市委、市政府集体嘉奖。三是未来乡村提速。结合“感恩奋进作示范”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动古亭塘村升级改造,全年累计创建古亭塘、下店、枧畴等20个未来乡村。

(四)坚持重统筹、谋创新,共同富裕蹄疾步稳

一是以强镇创建带动产业提升。推进红糖厂改造提升,全年糖蔗种植面积4500亩以上,占全市种植面积80%以上;实现红糖全产业链年产值2.56亿元,从业农民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二是以农旅融合推动强村富民。发展特色农旅项目,深化“稻虾”“稻鱼”模式,实现桑葚反季栽培;举办国际红糖丰收文化节、重阳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活动38场,有力带动消费增长。三是以强村公司盘活共富资源。完成铜山前物业单建等4个共富项目,义亭风情夜市每年可为23个村集体增收约400万元。全年43个村(居)完成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其中12个村(居)超100万元。

(五)坚持办实事、暖人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是推动服务提质提效。投用义亭镇便民服务中心,集成408项服务,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获评市五星级政务服务场所。鲍宅村、王阡村便民服务站获评市五星级便民服务站,全镇43个村(居)全年为群众代办代跑6919件。二是推进健康义亭建设。成立镇职业健康协管员队伍,投用家医驿站8家,实现43个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成功创建省健康镇,打造省级样板。三是擦亮义亭教育品牌。强化教育资源供给,成功打造省现代化社区学院,义亭镇中获评省现代化初中,畈田朱小学获评省院士科普基地;探索校村合作新路径,缸窑村获评省美育村;组建小学教育共富体,推进镇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是优化“一老一小”服务。相继投用亲子共享体育乐园、儿童健康管理中心、镇养老院等“一老一小”服务场景,累计开展专项服务100余场。五是提升文化生活品质。打造2个省级“15分钟文化品质生活圈”,承办金华市“农家书屋+新华书店”高质量建设现场会,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200余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六)坚持守底线、立标杆,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一是守牢安全底线。开展燃气、交通、食品等领域专项行动200余场,全年闭环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0万余处;组织应急演练652场次,培训2.6万人次;打造缸窑村文物安全示范标杆;获评省治违控违示范镇、省五星食安办。二是守牢稳定防线。构建“警源治理”和“司法所+”联合调解两大新模式,强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力度,入选一批“以案释法”典型案例。三是守牢生态红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抓好废气治理、秸秆禁烧、五水共治等工作,成功创建金华市“水美乡镇”,入选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考察点,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二、2024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义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化“义乌发展经验”,紧紧围绕迭代升级后的全镇“138”工作体系,确保2024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一)更大力度打造重要节点,在开放发展上攻坚发力、奋勇争先

1.强化主轴牵引力。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形成“1+X”主轴规划体系,推动市场、老火车站等主轴沿线八大片区综合开发,构建组团式、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二是加快项目速度。成立义亭首个社区“黄林山社区”,投用镇中心幼儿园云邸分园,尽早投用镇首家商贸综合体“义亭之心”,打造轻轨站新型商业街区,推动主轴沿线片区功能整体跃升。

2.提升交通承载力。一是加速完善“一横一纵”主框架。完成国贸大道北侧辅道建设、G235国道畈吴线上下口通车,推动铜山路连接至朝阳西路、五联路连接至五洲大道。二是加速优化核心片区道路网。启动冷鲜一号路、同义路等道路建设,谋划推动甬金高速义亭收费站与国贸大道连接线工程,推进轻轨站地面接驳集中出行中心,以交通路网之“畅”支撑市场发展之“稳”。全年计划投资7.6亿元,实施12条道路建设,加快打造义西南交通枢纽。

3.激活市场带动力。一是项目化推进。推动国际冷鲜城项目一期6月顺利投用,做好项目二期、三期开工前期工作,力争6月完成供地,早日启动建设。二是品牌化打造。强化国际冷鲜城项目的大市场辐射和带动能力,拓展“市场+物流、现代农业、健康食品”等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让市场成为带动义亭全域经济提质增长的“加速器”。

(二)更实举措服务产业发展,在稳进提质上攻坚发力、奋勇争先

1.壮大产业集群。一是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加快推进老树人中学地块美妆小微产业园建设,全面摸排美妆产业底数,编制美妆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谋划美妆、拉链等产业园区建设。二是发展壮大现代产业。积极与经济开发区沟通对接,完成华统康地食品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森山小镇健康果饮项目二期建设,推动健康食品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2.完善产业结构。一是加快促进转型发展。加大对传统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争全年完成企业小升规10家以上,传统规上企业全年产值突破60亿元;开展数字化企业建设,争创省级未来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2家。二是着力增强创新动能。加强科技型企业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成国家级项目申报4个,培育国家高新企业5家、省级科技型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争创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3.强化要素保障。一是为发展腾空间。开展工业用地全域规划,谋划产业发展空间。二是为发展聚人才。坚持引育并举,谋划与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深化产才融合,发挥美妆行业人才服务平台作用,实施园区人才集聚行动,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育“同频共振”。

(三)更深情怀推动融合协同,在城乡一体上攻坚发力、奋勇争先

1.产业思维激发城乡活力。一是打造“夜经济”消费增长极。谋划打造缸窑村“夜•村落”品牌,推动义亭居、后张村、五联村等夜市改造提升,全面开发老综合市场,以夜间新场景、新业态不断聚拢商气、提升人气。二是推动农文旅融合一体化。制定农文旅专项规划,推动打造老矿机、火车站、铜山岩等文旅公园项目,嵌入餐饮、研学、康养等业态,谋划好红糖飘香、重阳民俗、非遗陶艺等主题文化节,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四季义亭”特色旅游项目与品牌活动,进一步带动消费、带火义亭。

2.人本观念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扎实推进农村有机更新。做好已拆未安村庄安置;推进村有机更新和微改造;加强已选位村庄建房全过程安全监管。二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升级改造邻里中心。盘活利用桥下空间,新增公共停车位500个以上、快速充电桩50个以上。新建村社卫生服务室1家。围绕陶艺、道情等传统非遗文化,推进“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建设,擦亮义亭特色美育教育名片。打造“口袋公园”,新建城乡绿道2公里,争创县域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

3.绣花功夫推进环境优化。一是抓好生态环境优化。系统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持续推进环境整治美化,新建垃圾分类“两定四分”点位15个以上,创建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个,争创省级美丽河湖及水美乡镇。二是抓好营商环境优化。深化“四大双千”行动,按需举办专家讲座、定向招聘、银企结对等活动,帮助企业把握政策机遇、解决实际困难,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四)更宽视野促进强村富民,在共同富裕上攻坚发力、奋勇争先

1.打造更高水平“义乌粮仓”。一是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投资9000万元实施农田水利提升修复项目21个,新增高标准农田500亩以上,适时启动千亩蔬菜产业园二期,重点推动白塔塘至王莲塘引水工程,解决12000亩基本农田灌溉问题。二是完善农业服务配套。加快推进省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举办农特产品展示推介会,与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提升水稻品质及产量。

2.发展更高水平乡村产业。一是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加快推动红糖馆项目,持续推进红糖厂改造提升,提高义亭红糖产业品牌知名度,提升红糖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高分通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验收。二是深挖“农业+”增值空间。复制推广陇头朱村“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扩大张家村反季节桑葚种植面积,推进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打造三生融合、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新形态。

3.探索更高水平共富机制。一是持续放大强村公司作用。完善内部运营制度,拓宽业务范围,鼓励参与市场化竞争;一村一策找准集体经济提振切入点,计划总投资1.8亿元,实施铜山湖(西吴)村市政配套工程等各类共富项目35个。二是推动联动抱团发展。推进红糖、稻香、姑塘等共富联盟建设,探索与轻轨沿线和金义主轴相关主体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升级产业,实现片区化组团式发展。三是支持乡村众创业态。招引乡村运营团队,吸引人才返乡留乡兴乡;加大创业就业培训力度,着力培育新农人、农创客;支持陇头朱村试点闲置农房开发利用,盘活“沉睡”创业空间。全年21个村(居)完成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

(五)更严标准守牢发展底线,在本质安全上攻坚发力、奋勇争先

1.常态化开展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各领域安全整治行动,每周开展不少于两次的安全大检查,建立突出问题清单,压茬推进问题整改;重拳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治安问题,挤压各类违法犯罪空间,实现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双下降;深入开展清理欠账、欠款、欠薪“三清”等专项行动,着力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劳资纠纷、政府性债务等风险。

2.提升网格治理水平。抓牢首个社区成立契机,丰富“网格+”内涵,优化城乡网格建设,强化网格力量配备,深化网格运行机制,打通服务和治理的“最后一米”;规范运行镇指挥中心,发挥“治理大脑”作用,实施基层智治贯通行动,打造“平安大脑+网格智治”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3.构建共治共享格局。迭代升级“红梅指数”运用,创新拓展各类“信用+”模式应用新场景,扩大指数考评对象范围,提升自觉守法意识;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持续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强化群防群治效能;进一步完善“警源治理”模式,统筹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化解行动,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事后跟踪回访评估等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