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4 15:0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虞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养老服务质量的建议》已收悉,该议案选题准、建议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提升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很有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1.超前规划,养老机构全面实现改造提升。2016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镇街敬老院改造工作。新扩建的9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用地195亩,总投资5.08亿元,新增床位2590张,目前已在每个镇街建成一家三星级标准的养老院。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4家,按经营性质划分,公建民营11家(其中国企合作经营养老机构5家),民建民营3家,共有床位6818张,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全市13家养老服务机构已纳入长护险保障体系,有效保障了机构内长期卧床老年人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示范引领,构建市镇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通过多年的努力,以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引导,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家,全市已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578家,构筑起“1+14+N”居家养老服务网,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家庭支持功能,形成多元化助餐模式,通过村居自建老年食堂、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央食堂配送餐等形式,为全市约3万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2020年起通过公开招投标,委托养老服务机构,为全市失能等级1—3级的独居、高龄、家庭困难老人享受居家上门服务,已累计服务46.03万人次。
3.提质增效,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市逐步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制度,提升待遇和晋升空间。落实培训补贴、技能补贴、高校毕业生入职奖补,出台《义乌市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补办法》、《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补助办法》,按学历和执业技能等级发放特殊岗位补助。持续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基础及提升培训工作,2023累计培训护理员600余人次,通过考核551人。多元化、多层次扩充队伍,优化年龄层次、晋升渠道和管理结构,吸引年轻力量强化管理。深化校企合作,从实习生、培训生中储备干部,择优转入管理岗位。开展“最美护理员评选”评选,选树、宣扬标杆典型,提升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感。常态组织比武竞赛,对获奖选手落实晋级、晋升、评优等奖励政策。
4.资源整合,深化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养老机构通过内设医院、护理院、医务室、就近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等多种形式,全面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内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着力打造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完善康养配套设施建设,根据康复护理规范要求,配备相应人员,明确收费标准,开展康养服务,
建成康养联合体13家。
5.多元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推动社会工作向为老服务领域拓展,我市目前以涉老服务为主的社会组织有43家,持证社会工作者3532人。建立困难留守老人探访机制,发动“紧急救援”、“城市有爱”、“义点爱”等公益组织定期开展留守老人走失搜救、亲情关爱、生活服务等活动。每年在全市范围开展“敬老月”活动,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多级联动,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月活动,营造尊老爱老孝老的良好氛围。2023年国务委员谌贻琴调研出席我市“浙里情深·敬老情浓”尊老敬老活动月主题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对此进行报道。
6.数字引领,构建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以“怡养义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涵盖全市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情况、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机构基本信息、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基本信息等内容的数据库。搭建信息全面、服务立体、监管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子平台,通过对服务时间、人物、地点、项目、照片等多维度数字化智能监管,保证服务工单的质量及真实性。完成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人脸识别设备、阳光厨房安装347家,居家中心就餐服务从手工台账统计到刷脸采集,智能统计就餐人数、就餐天数、就餐补贴金额,实现迭代升级。
二、下步计划
1.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健全与“长期护理保险”相衔接的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制度,以普惠性基本养老服务为导向,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现与长护险服务对象衔接、项目衔接;统筹优化基本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以老年人为中心,探索“一口子”能力评估和服务转接机制,从供给侧出发,逐步整合民政、医保、残联、卫健等部门补贴政策;结合本地财力,争取保障康养建设相关支出。
2.深化科技赋能助力智慧监管。提升义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提质增效支撑作用,基于数字化、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一体化服务网络。对养老服务机构上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实行线上和线下全过程监管,开展人脸识别、入住养老机构“一站式”办理等平台的整合提升,实现老人刷脸就餐、就近就餐、线上便捷下单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养老机构利用智慧床垫、智能检测设备等现代技术产品,全面掌握老人身体各项机能指标,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实现服务智能化、科学化。
3.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鼓励政校企联动,支持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养老服务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鼓励养老机构积极“走出去”。把护理员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象,按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退休医生、护士到养老机构工作;养老服务机构聘用养老护理员、康复技师,参照享受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社保补贴政策。将养老护理列入各级工匠遴选和各级技能大赛项目,对优秀的养老人才加大评先评优等领域的政策倾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养老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继续对政府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义乌市民政局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