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目录 > 资讯要闻 > 义乌要闻
件件暖心事 涓涓润民心
——2024年政府工作回眸之民生篇

发布日期:2025-02-12 08:29

信息来源:义乌商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2024年,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义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用心用情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实事和“身边事”,一批民生项目如期高标准完成。

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实地评估、儿童医院基本完工、浙大四院国保楼全面建成、全省首个养老领域的标准化改革试点项目落地我市……回眸2024年,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幸福”,是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最美的底色。

点亮成长“明灯”

“在家门口就能上品质这么好的幼儿园,真的很幸福。”这几日,佛堂镇幼儿教育集团塔山园区的学生家长丁先生激动地说,以前总想着把孩子送到镇上或城里去读,学校条件会好一点,但现在决定把二胎放在家门口的幼儿园读书了。

据悉,开园才两年的塔山园区,得益于集团化办园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特色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当地家长选择把孩子放在乡村学校读书。近年来,我市对标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要求,以“办好学前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通过“一园一品”品牌建设,推进“义童游戏”项目等方式,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全面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让每个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让乡下的孩子也能报兴趣班,利用乡下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培养他们的特长,加强青少年人才均衡培养。”倍磊小学美术老师楼小青说。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促进城乡教育深度融合,自2014年以来,义乌开展骨干教师下乡交流活动,其中包括楼小青在内的7名骨干教师交流到了倍磊小学教学。据统计,近三年,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实现交流教师数1312人,其中骨干教师571人(不含校级干部),占交流教师数的43.5%。骨干教师的加入,使得乡村学校的教学氛围愈加浓厚,这也推动了城乡教育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生之基。去年以来,我市聚力学有优教工作,高分通过了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国家评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省级评估,并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1.13万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午休躺睡小学段全覆盖。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市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不仅保障了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还极大提升了教育服务的品质和效率。

擦亮健康“底色”

昨日,暖阳洒下的早春清晨,2岁的萌娃甜甜准时来到词林社区普惠托育园,兴高采烈地飞奔进老师的怀抱,在热情的晨间问候中,大手牵小手开启了新一天。

甜甜妈妈摆摆手和甜甜说“再见”,放心地转身上班去了。“我想出去上班又不放心保姆单独带娃,社区普惠托育园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带娃烦恼,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收费还不高,真是我们家长的‘福星’。”甜甜妈妈高兴地说。

幼有善育,不负所托。过去一年,我市全力推进人口优质发展举措,新生儿免费疾病筛查对象扩面至常住人口,新增托育机构56家、托位1698个,培训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3514人;我市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推广,并入选中国计生协地方协综合改革试点。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专家潘青博士走出义乌高铁站,马不停蹄赶往义乌市中心医院。作为常驻中心医院的眼科主任,潘青每周二的专家门诊以及近视激光手术都是满号预约。

如今,义乌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省城名医已成了“家常便饭”。这正是我市精益求精,推动医疗资源扩容,增强服务优质性带来的“红利”。

去年以来,完成浙大四院国保楼、义乌市儿童医院建设,中心医院感染楼主体结顶,全年引进重点人才1人,招引博士16人、硕士127人。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医院全覆盖,苏溪镇中心卫生院、义亭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国家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省级评审。成功入选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省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先行区等8个国家、省级试点,其中我市作为全省唯一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先行区,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撑起晚年“晴空”

“龚师傅,今天又来练字了。”上午9时,在稠江街道大路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龚益强正在二楼的活动室内练习书法。作为一名退休人员,他一有空闲便来这里看书写字。该中心负责人龚辉银表示,去年,中心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利用闲置场地,为村民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养老福地”。现在,该中心除了提供老人的就餐场所,还配备了阅览室、活动室、电教室、心理咨询室、休息室、文体室等多功能空间,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村民们对此赞不绝口。

据统计,我市户籍人口共91.9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9.9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1.7%,80周岁以上老年人2.9万人,占全市老年人的14.6%。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2024年,我市持续深入推进“老有康养”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全力构建多元多样化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聚焦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合理布局,进一步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北苑柳青二村、佛堂田心二村、稠城下车门社区正有序建设推进;完成了2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的改造提升,改善整体环境,并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14张,让他们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更多关怀与支持。14个镇街实现康养联合体服务全覆盖,积极探索康养联合体服务标准化管理的创新路径。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成功申报康养联合体服务省级标准化试点,该项目为全省首个养老领域的标准化改革试点项目。此外,市民政局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机构的医养融合发展,建设13个医养结合照护中心,同时,我市积极推进老年人助餐工作的市场化、便利化、多样化,实现老年人助餐全覆盖。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是鼓起的腰包,是健康的身体,是萦绕的书香,是通达的便利,是明媚的风光,是无限的生机……回首过去,我市浓墨重彩书写民生福祉新篇,稳稳托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眺望未来,美丽义乌画卷舒展,让我们一起向更好的日子进发。(谭祉潇 王佳丽 何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