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浙江省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正式公布!我市浙大四院两大团队入选

发布时间:2025-03-12 08:2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浙江省财政厅办公室公布全省首批“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名单。我市浙大四院王凯教授带领的“免疫耐受性肺鳞癌团队”和吴李鸣教授带领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团队”双双入选首批省级“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

“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主要面向浙江省重点需要解决的多发、高发、疑难疾病,组建优势人才团队,开设专病门诊,协同技术攻关,提高疾病诊疗效果。近年来,义乌市全面聚焦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以医疗机构分层分类“高精尖”“广厚深”“专特新”发展为导向,高水平打造县域等级医院集群,有效推动“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

免疫耐受性肺鳞癌团队

围绕国家和我省“提高肺癌诊治能力、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大健康需求,浙大四院呼吸医学中心/全省肺癌精准诊疗实验室,组建由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及护理人员等组成的免疫耐受性肺鳞癌“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对肺癌免疫耐药机制等关键临床难题进行科技攻关,探索免疫治疗新策略,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反应,聚焦免疫耐受性肺鳞癌等卡脖子问题开展研究。

团队共有成员11名,其中高级职称7人,博士4人,硕士5人。团队带头人王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肺癌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Cancer Letters 编委、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作为核心专家参加《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等指南的制定。作为第一完成人负责的“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科研成果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省肺癌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聚焦肺癌关键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研发新型诊治技术,实现肺癌的早期诊断,提高肺癌诊治能力、降低肺癌死亡率,填补浙江省国际先进水平肺癌研究平台的空白。

免疫耐受性肺鳞癌专病门诊介绍

浙大四院免疫耐受性肺鳞癌专病门诊汇聚多学科精英专家,专注于为免疫耐受性肺鳞癌患者提供前沿、精准的诊疗服务。利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如分子检测、影像学等,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准确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融合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等多种手段,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多学科协作,确保患者获得最全面、最专业的诊疗建议。作为创新团队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围绕打破免疫耐受的目标,让肺鳞癌治疗更加有效、安全,竭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结直肠癌肝转移团队

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现晚、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等临床难题,浙大四院汇聚肝胆外科、结直肠外科、肿瘤科、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等相关学科专家和学者组建了多学科合作、临床基础融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致力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水平、系统性解决目前诊疗方案争议,为完善全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规范化诊疗指南提供“浙江经验”。

团队共有成员16人,开展基于多模态分子影像的精准早期诊断、基于实时导航的精准手术、基于分子特征的精准综合治疗,拥有达芬奇机器人、PET-CT、直线加速器等高端设备支持,以多学科诊疗的模式为患者提供规范、全面、个体化和动态的诊疗策略,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中心。

结直肠癌肝转移专病门诊介绍

浙大四院结直肠癌肝转移专病门诊以患者为中心,工作日常规开设,由肝胆外科、结直肠外科、肿瘤科等相关学科具备丰富专病诊疗经验和技术能力的专家出诊,并聘请该领域国内顶级专家组成指导团队。

拥有达芬奇机器人、PET-CT、直线加速器等高端设备支持,以多学科诊疗的模式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的一站式诊疗服务,通过基于多模态分子影像的精准早期诊断、基于实时导航的精准手术、基于分子特征的精准综合治疗致力于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长期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