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镇街公开 > 苏溪镇 > 政务动态
义乌市苏溪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发布时间:2025-03-20 09:5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义乌市苏溪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已于2025年2 月20 日获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8 号)批准,现予以公布。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金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义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更好与重大项目和生产力要素布局相匹配,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特编制《义乌市苏溪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对苏溪镇国土空间做出的总体安排,是指导苏溪镇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编制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包括苏溪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规划范围为苏溪镇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镇区范围包括建制镇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区。《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 年,近期至2025 年,远景展望至2050 年。

二、谋划城市发展目标

主体功能定位:城市化潜力发展地区。

目标定位:港口枢纽、光明之都、活力副城。

职能分解:国际海港枢纽、智能制造基地、品质服务中心、孝义文化故里、生态花园都市。

人口规模: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为基本前提,规划至2035年,苏溪镇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0%。在常住人口基础上考虑8万服务人口,按照28万实际服务人口,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目标愿景:至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类生态要素得到系统性保护,生态保护格局稳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和质量明显优化、创新能力实现突破;城乡融合水平显著提升,空间格局基本稳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至2035年,高质量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经济实力、创新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三、严守国土空间发展底线

落实“三区三线”。落实耕地保有量目标不低于13.95平方千米(2.0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27平方千米(1.6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0.8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70平方千米。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橙线等管控,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图:三条控制线图

四、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根据生态安全、集约高效和开放发展的原则,规划形成“两轴两带两心,三片四区协同”的镇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两轴”即龙祈路功能联动发展轴和阳光大道综合发展轴;“两带”即生态旅游联动带和生态农业观光带;“两心”即苏溪综合服务核心和产业服务中心;“三片”即依托生态山脉屏障,构建的两个生态休闲旅游区和一个水源涵养区;“四区”即中心镇区、农旅型农业区、都市创新谷和都市型农业观光区。

图: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五、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联动周边协同发展。苏溪镇作为义乌市发展格局中的关键节点,以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为核心,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的紧密协作,优化物流运输线路,提升货物装卸、转运效率,为共建世界级自由贸易港夯实根基。同时,借助金甬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契机,完善集疏运体系,实现公铁水联运无缝对接,吸引更多货源汇聚,巩固并拓展对外贸易通道,进一步提升区域在全球贸易版图中的地位。

融入区域城市发展。着眼于金义一体化发展,苏溪镇紧扣金义主轴聚合发展趋势。强化产业协同,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与周边区域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互补,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借助国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发挥商贸传统优势,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推动产城深度融合。

六、细化全域规划用途分区

遵循全覆盖、不重叠的基本原则,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规划苏溪镇一级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和其他保护利用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和战略预留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农田整备区和林业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进一步细分为矿产能源发展区、区域基础设施集中区和特殊用地集中区。

图:国土空间用途分区规划图

七、提升城乡空间品质

全覆盖城镇社区生活圈。按照步行15 分钟可达的要求,合理布局商业、文化、体育、卫生 、教育、娱乐、休闲等共享设施,面向儿童和老人友好形成一体化的“居住生活圈”单元。并在15分钟生活圈基础上划定5分钟生活圈。实现生活圈全覆盖。

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以老人、病残疾低收入者、妇女儿童等六类人群为重点,提供全生命周期优质公共服务,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完善高效的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明确历史文化保护内容,构建由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为原则,保护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保护整体空间格局、历史风貌、文化遗存,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保护,彰显苏溪文化特色。

塑造魅力空间。彰显孝义特色,提升空间形象。塑造魅力滨水景观带,结合大陈江及溪流空间的特色营造,整合历史资源、文化资源,集聚多元功能,建设彰显苏溪孝义文化特色的滨水岸线;建立多层次城市绿道网络,结合滨水空间、道路两侧绿化空间及主要街巷空间打造慢行绿道,有机串联生态保护区、郊野公园和城市开放空间,构建高品质、全覆盖的公共空间网络。以特色文化游览路线为核心,凸显孝义文化特色,结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游览线路。

八、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建设

绿色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体系。落实上位“2+1+3” 的区域交通网络,其中2条高速即义东高速公路、义诸高速公路;1条国道即G351国道;3条快速路即国贸大道、阳光大道以及环城北路。优化镇区交通网络结构,依托原有道路网框架,优化镇域内部交通体系,提高道路等级,构建“快-主-次-支”四级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保障与安全韧性提升。一方面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一体化供水、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海绵城市、智能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以及污水、雨水、能源、电力、燃气、环卫、邻避设施等系统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能源设施网、水利设施网、市政设施网、新型基础设施网,优化设施网络协调布局。另一方面加强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保障。完善公共卫生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构建覆盖城乡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提升抗震、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优化国防设施布局,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九、构建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全域规划编制传导体系。严格落实《义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指标、空间控制线、规划用途分区、用地布局、管控要求等重要内容,按照“功能+格局+指标+控制线+名录”五位一体的方式传导落实到位。科学编制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修改的依据。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应当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划定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强化总体规划对详细规划传导,划分全域覆盖的详细规划编制单元。规划苏溪镇划分为43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其中城镇单元5个,乡村单元38个。详细规划要依据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和修改,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确保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结构布局、空间底线和重大设施传导并落实到详细规划中。详细规划批复后应定期更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活动的依据。

明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未编制村庄规划的村庄范围内开展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或者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可制定“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作为规划许可依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应在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应进一步细化落实控制线传导、约束指标、分区准入规划、用地布局引导、规划建设要求等方面内容。

强化数字化管理。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建立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和修改机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定期体检和五年评估,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可根据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符合规定确需修改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多途径落实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保障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全社会参与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督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图: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图


附件: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义乌市佛堂镇等6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 金政函〔2025〕8号.pdf

苏溪镇人民政府

202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