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0026090395/2025-582654
大陈镇
2025-03-21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5-03-21 12:0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义乌市大陈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5年2月20日获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8号)批准,现予以公布。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金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义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特编制《义乌市大陈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对义乌市大陈镇国土空间作出的总体安排,是指导大陈镇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编制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包括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规划范围为大陈镇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镇区范围为大陈镇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及其相关控制区域,面积6.27平方千米。《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谋划新阶段发展目标
主体功能定位:生态经济发展地区、产业转型发展地区。
主要职能分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重要实践区、城乡融合发展共富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承载区。
规划发展目标:义北智创综合产业平台、省级乡旅和生态康养名镇
人口规模: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为基本前提,综合考虑大陈城市定位和发展阶段,规划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8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目标愿景:至2025年,对接义乌苏溪、浦江接壤区域,以大陈镇服饰产业为本底,转型新型数字产业,联合区域发展建设义北产业区;至2035年,城镇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发展,联动大陈城镇中心发展驱动核心形成产城集聚型城镇,同时与大陈乡村“青山绿水”生态旅游发展共融,形成:义北智创综合产业平台、省级乡旅和生态康养名镇。
三、严守国土空间发展底线
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到2035年,大陈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45平方千米(2.017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74平方千米(1.611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0.68平方千米;落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6.27平方千米。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橙线等管控,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图:三条控制线图
四、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根据生态安全、集约高效和开放发展的原则,规划形成“一江一水、一核两心、两区两组团”的镇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一江一水”实现生态格局延续。沿大陈江、八都溪-九都溪-鸽溪形成的廊道串联起大陈镇的三生空间。“一核两心”实现高质量城镇迭代。一核:依托大陈镇政府驻地逐渐完善的公服设施形成的镇域综合服务核心;两心:前山产业发展中心,楂林城镇生活中心。“两区两组团”实现两山价值转换。两区:勾嵊山、万亩竹林以及九都生态区等山林本底形成的乡村休闲度假区;八都水库、东塘水库、龙门脚水库及其周边保护区形成的水源生态涵养区;两组团:大陈一、二村等居住生活区与前山工业区共同形成的老镇活力组团;马畈特色乡村旅游、蓝城康养等特色产业聚集形成的楂林康养组团。
图: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五、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推动区域协同治理。一是生态一体化,以大陈江为纽带,协同义乌市义北片区、浦江、诸暨一体化的蓝绿互融的生态协同发展;二是交通一体化,加快国贸大道、351国道向北联系浦江,完善义浦东快速通勤交通大环线。建成大陈镇与浦江中心城区、义乌中心城区20分钟一体化通勤圈,实现义乌大陈、浦江、东阳半小时快速互联互通。三是产业一体化,借助义浦同城发展的契机,大陈镇位于苏溪国际海港与浦江区域产业之间,将有望成为承担浦江与国际海港联系的桥梁,融入到区域产业分工之中。
六、细化全域规划用途分区
细化全域规划用途分区。遵循全覆盖、不重叠的基本原则,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规划大陈镇一级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和其他保护利用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和战略预留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农田整备区和林业发展区。
图:国土空间用途分区规划图
七、提升城乡空间品质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义乌市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形成“区域级-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5分钟生活圈”四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优先保障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公共文化等公共设施用地,增强佛堂镇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构建开敞空间与绿地系统。以建设全民共享的公园城市为目标,以城市生态网络为依托,形成蓝绿交织的城乡绿地系统。构建以城市公园、郊野公园、风景区、生态廊道组成的城乡公园绿地体系。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将“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作为文物工作方针,构建由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点、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保护,彰显大陈文化特色。
八、强化综合交通建设,安全韧性提升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衔接区域铁路通道,落实客/货运铁路走廊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完善公路网运输体系。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以国省道干线公路网为主体,以农村公路网为补充。
基础设施保障与安全韧性提升。一方面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一体化供水、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海绵城市、“智慧义乌”能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以及污水、雨水、能源、电力、燃气、环卫、邻避设施等系统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能源设施网、水利设施网、市政设施网、新型基础设施网,优化设施网络协调布局。另一方面加强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保障。完善公共卫生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构建覆盖城乡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提升抗震、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优化国防动员设施布局,加强重大危险品生产储运空间管控,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九、构建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全域规划编制传导体系。严格落实《义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指标、空间控制线、规划用途分区、用地布局、管控要求等重要内容,按照“功能+格局+指标+控制线+名录”五位一体的方式传导落实到位。科学编制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修改的依据。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应当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同时,构建规划传导机制。
划定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强化总体规划对详细规划传导,划分全域覆盖的详细规划编制单元,规划大陈镇划分为34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其中城镇单元4个,乡村单元30个。详细规划要依据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和修改,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确保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结构布局、空间底线和重大设施传导并落实到详细规划中。详细规划批复后应定期更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活动的依据。
图: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图
明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未覆盖的乡村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民建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或公用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以《义乌市“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试行)》为依据作为规划许可。
强化数字化管理。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建立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和修改机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定期体检和五年评估,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可根据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符合规定确需修改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多途径落实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保障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全社会参与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督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附件: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义乌市佛堂镇等6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 金政函〔2025〕8号.pdf
大陈镇人民政府
2025年 3月21日